透过网络对人造成物理攻击的可能

来源:互联网 发布:如何去4s店看车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8:47

文章作者:记忆碎片
信息来源:邪恶八进制信息安全团队(www.eviloctal.com)

通常,恶意的入侵者所编写的程序用于展示一段恶作剧消息,窃取隐私或者简单的破坏所有硬盘内的数据。不过,最近的两起恶意入侵事件展示了通过计算直接对人体造成物理损伤的可能:黑客将不断闪烁的图片植入与癫痫病患者相关的网站,故意诱发这些患者发病。此类攻击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但其潜在受害人群却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通过计算机对大范围的人造成伤害是可能的。

计算机能发出声与光的刺激,而声与光是人类感官中重要的两项,可以影响脑部的活动,例如上面的例子里便是使用闪烁图片所造成的光刺激诱使癫痫病患者发病。针对此类病人的攻击可利用一些医学背景知识,例如:

电视型癫痫病以6-14岁的学龄儿童居多,攻击的载体可选择以此类受众为主的网站、媒体;患者对于15-20Hz(每秒闪烁15-20次)的视觉刺激非常敏感,易诱发癫痫患者;时间可选择在室内灯光较为昏暗的夜间。
图形敏感型癫痫的发病诱因多为对比度强的格子或网状纹路图片。
视觉攻击带来的危害远不如听觉,因为视觉是比较容易屏蔽的一种感光方式,通过简单的转身或闭眼即可降低危害,同时视觉攻击多为突然性的,失败后便会暴露。而声音同样可以对人造成危害,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听源性癫痫的患者,和一些重症心脏病患者:突然的前生会诱使这些疾病发病。而其他一些特殊的声音则会对所有人造成物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例如通过发出持续的15-20kHz的高频声波(在Windows平台上可通过API Beep()来实现)可以使人产生烦躁焦虑的感觉,以及听力受损。尽管通过我自己的测试7k-9kHz的声音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但高频的声波因为处于人类听觉的的边缘(20kHz),更加难以被发现。很多时候,15kHz以上的声波会让人觉得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存在,却无法判定其来源,进而忽略,并导致长期暴露在此类噪声之中。

另一类攻击是潜在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学现象,要实现大范围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重复暗示则是相对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重复播放一段音频信息,在非常小的可能性内可以对受体造成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超市和百货公司内重复播放的低频“我是诚实的,我不偷窃”的声音信息,这段信息据称有效的降低了偷窃率。如果你的目标的是确定的,那么你可以在声音中明确指出对方的名字,更精确的信息带来的暗示效果更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人更加信任女性,所以女性的声音要比男性的暗示效果较强。

以上的这些声与光的攻击都可以加载在正常的媒体文件中而不必单独出现,例如将高频噪音与mp3文件混音,将突然的闪光插播在卡通电影的视频中等。我不是医学或心理学的专家,这段文字中的所有内容皆是我的猜测,但是我可以明确说明的是这类攻击将是非常不道德的,并且可以说是触犯到了道德底线,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犯罪那么简单。如果你对此类的攻击手段感兴趣,不论成功率多么低,你都可能在冒着造成生命损失的风险。

多媒体资料:

高频声波下的脑活动变化: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video/?vid=360

来自 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