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问题与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算王软件好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9:49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不到1%达到当前的半壁江山,2003年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非国有企业。发展与壮大了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跨国经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并涌现出不少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的典型,如万向集团、东方集团、飞跃集团、海尔、美的、TCL等,其中东方集团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拥有12家跨国企业,飞跃集团在海外开设了18家分公司,而万向集团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目前已拥有25家海外子公司,1999年以来连续5年每年出口创汇都超过1亿美元。海尔、美的、TCL则已初步建立自己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开始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

毋庸置疑,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民营企业如何克服困难,抓住“走出去”的战略机遇,积极开展跨国经营,业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一、主要问题

1. 民营企业自身产权管理模式不利于跨国经营

产权安排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实践表明,“股份有限公司”所构建的委托——代理机制是最适于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的。但在我国,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开展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两种不合理的产权安排模式,其一是“带红帽”模式,即通过挂靠某个国有单位的方式获得企业国际市场生存发展空间,这种方式的确为无数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外汇使用权、配额商品出口权等跨国经营权利提供了方便,但其潜伏的风险也非常大,由于产权界区不清,当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也往往就是企业危机出现的时候。第二种常见模式就是采用家族式产权安排,即使企业发展壮大后也很少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过渡,这种产权安排,虽然产权界区比较清晰,但由于“一股独大”,常使企业组织治理结构和国际经营发展战略受到很大的制约,企业账目不清、财务会计制度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从而给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 低价促销招致反倾销起诉

我国民营企业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大都涉足市场准入壁垒较低的传统制造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大多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工艺品、小五金、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简单,国内竞争中民营企业基本上都借助于传统的“薄利多销”营销策略,进军国际市场时“低价促销”自然也成为拿手好戏。但在国际市场上低价促销的营销策略不仅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而且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常常招致东道国的反倾销起诉。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截至2004年5月底,中国已被卷入573起反倾销诉讼,而民营企业正是导致最近几年多起反倾销案的主角,如浙江的节能灯、温州的打火机等频频遭遇“反倾销”红灯,而由于超低价销售,2004年9月,西班牙更是上演了震动全世界的“焚烧”中国温州鞋事件。

3. 行业自律能力欠缺,企业恶性竞争严重

行业协会作为企业自愿设立、自主参加的民间非赢利性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和协调会员企业跨国经营行为至关重要。但在我国,行业协会大多由原来国家有关部委改制而成,成立时间较晚,官方色彩浓厚,服务意识淡漠,当前已远远跟不上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在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动下,民营企业往往各自为政,不懂得想方设法培育和拓展市场,只知道不计成本相互压价,盲目进行恶性竞争,最终不得不以两败俱伤或多败俱伤收场。如我国摩托车企业1999年进入越南市场,并迅速占据了当地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我国众多摩托车企业蜂拥而至(由1999年10月的4家增加到2001年的70多家),高利润期只维持了短短一年,就全面转变成了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最终一辆中国摩托车的平均利润仅50元。而“越南教训”似乎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日前宗申、力帆、隆鑫等民营摩托车企业在伊朗再次上演残酷的价格战。

4. 技术落后,研发水平低

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对我国1000多家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5.7年,而外国许多跨国公司都是“百年老店”。中国民营企业寿命过短,大部分是由于其生产工艺设备过于落后导致的,针对湖北和广东中小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普遍落后10年左右,约111%的个体私营企业还以70年代以前的技术设备为主进行生产。并且民营企业对科研开发的热心程度不高,其研发费用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2%,而全球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其产品销售收入的5-20%。技术落后、研发水平低导致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极低,这样的产品即使在国内市场都很难有竞争力,何况在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5. 缺少品牌效应

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如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打火机生产基地,占据了世界市场的70%,并让日本70%的打火机厂商关了门,国人曾引以为豪,但温州打火机主要以订单、来样、定牌或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注册自己品牌的企业还不到10%。而日本利用温州这个低成本加工基地,成为专门为世界各地经销商提供打火机的进出口商,1美元的打火机贴上他们自己的牌子价格就翻了十倍百倍,轻轻松松赚了大头。缺少品牌效应,不仅使得企业利润非常低,而且不利于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几乎是低质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6. 本土化经营严重滞后

西方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积极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如肯德基的营业网点几乎遍布全球,其每到一处都要实行充分的“本土化”。肯德基在中国有一千多家餐厅,“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本土化战略是肯德基快速拓展中国市场的杀手锏,仅2003年肯德基就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川香辣仔鸡”等20多款中国特色产品。而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对“本土化”战略重视非常不够,大多数民营企业既没有针对当地消费者开发出适应当地风土文化的特色产品,也没能重视培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同感,不能将企业形象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之中,也没有考虑建立自己的供应商网络和营销网络。本土化经营滞后不仅使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发展不能持续,而且可能引起当地偏激的民族主义分子对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的仇视,如最近发生的多起针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员工的暴力事件就很值得警醒。

7. 缺乏应有的金融服务支持

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出口信贷、买方贷款、卖方贷款、出口押汇等业务的服务对象一直只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公正的所有制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应有的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必需的金融服务支持。这种情况即使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也不例外,如2002年对浙江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45.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头号障碍,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民营企业由于资信、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往往不得不忍痛放弃千载难逢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即使历尽艰辛跨入国际市场也无力持续经营发展。

8. 国际经营人才匮乏

跨国经营需要的是懂国际经营技能、国际风险管理、跨国文化管理、世界法律体系、国际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我国民营企业大多采用“血缘、亲缘或者地缘”式组织管理模式,“任人唯亲”、“因人设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限制了企业人才的使用,也妨碍了企业主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据企业调查总队2003年10月的调查,全国31个地区2434家民营企业总经理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还不到三分之一,而从业人员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仅占17.9%。另外由于当前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在户口、档案的管理方面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加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都给一直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民营企业吸引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构成了很大障碍。据上海市统计,目前民营企业专职外贸人员户均仅2.8人,另有5%的企业根本没有专业外贸人员。

二、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领域的迅速崛起,如上所述的众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对此,我们应当从宏观的政府政策和微观的企业经营两个层面采取对策,多方位、多角度地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

(一)、宏观政府政策层面

1. 彻底转换各级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服务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走出去多凭热情,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的深入考察,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因此失败的案例很多。对此,一是要进一步增强驻外使领馆的商务职能,扮演好“国际市场信息提供者”、“跨国经营服务者”角色,多层面、多渠道地向民营企业提供国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信息。二是要在WTO体系下为民营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跨国经营环境。政府领导人出访时可以多带些有志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家随行,在谈判签订国际经济协议时,注意充分发挥民间商会、行会的作用等。三是要尽快建立国家级的国际市场风险预警机制。事前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政治、汇率、罢工、法律、恐怖主义、战争等风险的预警服务,事中、事后注意发挥国家影响力,为陷身于巨大国际市场风险中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政治、经济、法律、道义上的支持与援助。

2. 赋予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微观自主决策权

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民营企业是否跨国经营本应是其依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市场环境的自主决策行为。2004年6月商务部制定出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规定自2004年7 月1日起,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就是大胆有益的尝试。但在民营企业跨国投资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审批程序烦琐、时间损耗过长、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当前一是要赋予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完全的微观自主决策权,大幅度简化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投资审批程序,放松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额度管制。二是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加快建立健全《跨国经营法》、《海外投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 发展完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服务体系

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一大瓶颈,当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不断强化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贷款;拓宽国家进出口银行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服务的领域;放松利率管制,发展中小民营商业银行;鼓励中资银行跨国经营。二是要大力发展和培育股票、票据、债券和设备融资租赁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股票、票据、债券和设备融资租赁市场都是民营企业非常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如从2002年到2003年初,全球债券发行高达1.4万亿美元,而我国民营企业国内外市场上公开发行企业债券额度为零。三是要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目前12-15%的世界贸易额是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实现的,而我国直到2001年才组建成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到2003年上半年其承保的出口信用险业务也只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2.86%,在这一领域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二)、微观企业经营层面

1.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打造和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有志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应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持之以恒地进行产品、技术、工艺开发创新,积极打造和持续提升自身产品和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当前,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还过小,技术水平还较低,科研开发还很落后,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会力不从心,为此,现阶段可以优先考虑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上下游企业结成跨国经营战略联盟,各自专注于整个产业链条中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通过“产、学、研”优势互补来占领国际市场,并最大程度的节约研发、营销费用,降低创新、生产风险,缩短开发、推广时间,获取联盟核心竞争优势。

2.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世界市场消费者偏好多样,人文、法律环境迥异,民营企业只有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实施本土化战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去才可能在东道国拥有立足之地并获得持续拓展市场的空间。可口可乐、摩托罗拉、IBM等跨国经营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其本土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战略的内涵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了人才本土化、品牌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产品研发本土化、企业文化本土化、原料和生产的本土化等。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东道国不同的国情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规范,尽可能地雇佣当地专业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在当地设立研发部门开发适应当地风土文化的特色产品,在当地搭建自己的原料供应链条和营销网络,最大限度的实现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融资、当地融智,并成功的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去,力争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认同。

3.创新用人机制,树立“唯才是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确保企业各种经营目标实现的战略平台,而我国民营企业传统的“小农思想”、“近亲繁殖”模式正是跨国经营的大忌,走出国门,面对国际市场纷繁复杂的环境,人才本土化又是跨国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对此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产权制度的相对灵活性,通过“年薪制”、“股权共享”、“收益分成”等多种方式“尽揽天下贤士”,使那些有利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型人才能在企业充分展现才华。只有拥有了大量既懂企业生产技术,又熟悉国际经贸规则;既了解东道国市场环境,又能把握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型人才,民营企业才可能把握住时代脉搏,实现跨国经营的成功。

4.搭建国际营销网络,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世界名牌产品在整个产品品牌中不到3%,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以上。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订单出口,以这种“洋打工”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在跨国经营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贴牌生产,产品的设计、外包装、品牌、营销网络等关键环节和利润丰厚环节都把握在别人手里,企业没有培育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谋求到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出系列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只有将企业生产的合适的名牌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的消费者手中,企业才可能在维持既有国际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出新的国际市场。

5.积极发展外经贸行业商会

我国行业商会的落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历史过短、没有明确的定位、官办色彩浓厚、运作机制效率低下、缺乏代表性和权威性等。行业商会的发展可以大力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如他们的行业协会虽然独立于政府,但又与政府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跨国经营领域,行业协会常常能够代表本行业整体利益向政府提出建议、提出倾销起诉和应诉他国的反倾销指控,促使政府出台有利于本行业跨国经营发展的政策规章,确保会员企业利益的实现,协调会员企业在东道国的市场行为等。当前,我国应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外经贸行业协会、商会,并在会员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增强跨国经营的行业自律能力,规范会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行为,实现全行业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6.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明晰民营企业法人产权,建立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组织治理结构

由于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很多民营企业的产权并不清晰,各种“红帽子”数不胜数,个人财产、家庭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互相混淆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民营企业要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必须首先明晰企业法人产权,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拥有科学的组织制度基础,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才拥有核心的制度保障。如浙江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和出口增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当前浙江98%的民营企业已经成功改制,促使区域内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不断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何莉 汪忠明

商务部 研究院 《国际经济合作》 2004年 第12期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