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t_ntoa的一个典型误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2017医药行业数据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20:07

 

在做linux下面的网络编程时写了如下一段程序


执行之后打印结果总是源IP和目的IP一样,如下(程序名为pro):
#./pro -s 192.1.1.1 -d 192.2.2.2
#source[192.2.2.2] dest[192.2.2.2]

       检查了很久都没发现任何错误,最始还以为赋值时不小心把源IP赋成了目的IP,但是事实上编写的时候还是比较细心, 没犯这种错误,呵呵:)。
       最后一步步排查,将saddr.s_addr与daddr.s_addr的数值都打印出来了,发现二者的数值完全不一样,既然它们两不 一样,通过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也应该不一样,所以,问题就出在了inet_ntoa()的应用上了。man了一下,发现了对inet_ntoa的这么一行说明:

The inet_ntoa() function converts the Internet host address in, given
in network byte order, to a string in IPv4 dotted-decimal notation.
The string is returned in a statically allocated buffer, which subse-
quent calls will overwrite.


       红色字体的意思是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是临时装在一个静态分配的缓冲区里面,下一次调用此函数的时候缓冲区会被重写 。哈哈,终于发现为什么转化为字符串后,源地址老是与目的地址一样了,关键原因在于指针的使用,前面是将用来装载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符串的source与dest声明成了指针,那么,赋值之后二者指针就会都指向inet_ntoa()的临时缓冲区里,在给dest赋值时,缓冲区被重写了,所以source指针的值就变成了目的地址,二者自然就一样了。因此,改成下面的代码就没问题了:

习惯了用家用电器不看说明书-_-!,看来,以后在使用东西之前还是多看看说明,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