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城府:无间道中最让我震撼的死亡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免费内衣进销存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7:45

中国人的城府:无间道中最让我震撼的死亡

无间道将死亡处理的较为含蓄,但每一个死亡都人震撼。但是给我最大震撼的还是倪永孝的死。

倪永孝心狠手辣,城府极深。当他中枪后,倒在陈永仁的怀里,手抓住了陈的通信装置,但是他当时已经说不出话了,我们可以看出他脸上,眼中那种复杂的感情,悲愤,失望 ——他不嫌弃同父异母的弟弟,委以重用,可最后他发现自己被最信任的人出卖了,撇开他的善恶不说,但是这份打击,谁能受得了?

但是他还是念在手足情分上,又把那终端包进了陈永仁的衣服中——他不想让黑道任何人知道他兄弟的身份,以免找来杀身之祸。倪永孝可曾想到,他帮陈永仁隐瞒了身份,陈永仁会继续当卧底?难道他死之前早已料到,自己一死,陈永仁必定跟韩琛,迟早成为韩琛的掘墓人?这样他既保住了兄弟,又报复了仇人,倪永孝这一招也不负他“一世英名”。不过这都是我的猜测。

陈永仁被揭穿后,流露的竟然是一种惭愧和悲伤的神色,难道将坏人绳之以法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吗?可是他感觉,自己这种欺骗是无法承受之重。

这就是无间道,每一个人物都很负责,每一个人物都很沉重,徘徊在无间的痛苦和幻觉重。

我认为,吴镇宇的这场戏演的极为成功。他充分演艺除了那种悲愤,失望,无助的负责感情,呆滞却又包含丰富内容的眼神,中枪后瘫软和无力的身躯,以及最后用尽全身力气将终端包进陈永仁的衣服,实在令我无法忘怀。小将于文乐则也毫不逊色,也充分体现了角色的复杂性。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人将城府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人就是司马懿。106回诈病将司马懿的城府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里我要说的不是诈病,而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这段故事。以下是《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关于空城计的详细描述。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这一段历来被视为空城计的使用典范,诸葛亮利用了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出此妙策,使得司马懿上当,解了空城之危。这样的的结论似乎合乎情理,但实际上却是非常草率的,经不起推敲。

在《三国演义》之中,司马懿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而是一个智慧超群的将领,甚至他的谋略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他这次为何会如此就中了诸葛亮之计,相信城中必有埋伏?难道他不会派几名士兵前去打探?是不是他忘了兵不厌诈,忘记了“兵者、诡道也。”?这时候,司马懿甚至不如他的儿子聪明。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事情要从司马懿此番带兵出征之前说起。魏主曹睿登基之后,因为司马懿位高权重,为防止司马懿篡权,因此并不完全信任司马懿,而是比较信任他的族人曹真。诸葛亮趁机散发谣言,称司马懿要发动兵变。曹睿果然中了诸葛亮的离间计,曾将司马懿贬为平民。此次出兵,乃是因为魏国朝中无人能够抵挡诸葛亮的进兵,不得以将司马懿重新起用。司马懿也知道,他并为完全获得曹睿的信赖。

而此次出兵抵抗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错用马谡,失了街亭,可以说大势已去。诸葛亮刚刚安排完如何撤退,司马懿就率兵而到。此时城中就算不是空城,也未必能有多少兵马,就算围而不攻,恐怕也可以将孔明困住。那么,司马懿为什么不进反退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司马懿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

作为魏国朝中重臣,“兔死狗烹”的故事,司马懿必定知道不少。他也知道,此番他之所以重新得到委用,可以说是拜诸葛亮之福。司马懿也明白,若不是诸葛亮出兵,他司马懿不一定何年何月才能出头呢。那么,如果他此番将诸葛亮擒住,恐怕他司马懿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大了;那么他的下场恐怕也不是像上次被贬那么简单了。

因此,只要留下诸葛亮,魏主曹睿就不得不依靠司马懿,司马懿在朝中之权也才能够保住。这,恐怕才使司马懿不但不进,然而要“速退”,中了空城计的真正原因。

说到这,我不能不佩服司马懿的城府之深、老谋深算。其实这一点,不仅仅司马懿想到了,恐怕诸葛亮也想到了。所谓空城计,大概只是他给司马懿的一个台阶下而已。还有,这一点,或许罗贯中也想到了,他只是想看看我们的智商如何而已。甚至说,这一点,或许你也想到了,你就是不说,非要我我把他说不来不可^_^。

唉,中国人的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