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颠读后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正态分布含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6:08

在刘胖的建议下, 看了Google黑板报上面吴军写的浪潮之颠系列. 当初做intern的时候, 请俺们吃饭的时候, 吴军就对Google历史大有研究, 没想到硅谷那么多公司都有研究...

1. 华尔街的作用不可小觑. 虽然在这系列文章中, 华尔街多数以反面角色出现(短视地恶意拆分公司, 把分部门炮制上市, 从中大捞特捞), 但是总的来说, 金融力量对技术发展是巨大的. 作为社会运行结构差距的一方面, 金融也是中国应该有所改变的地方: "在 2000 年,思科曾经在一瞬间超过微软,成为世界上股值最高的公司(五千四百亿美元),那时思科股票一天的交易额超过当时整个中国股市。", "1985 年,英特尔公司继摩托罗拉后,第二个研制出 32 位的微处理器80386,开始扩大它在整个半导体工业的市场份额。这个芯片的研制费用超过三亿美元,虽然远远低于现在英特尔新的处理器芯片的研制成本,但在当时确实是一场豪赌,这笔研制费超过中国当时在一个五年计划中对半导体科研全部投入的好几倍。". 与华尔街相反, 以红杉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多数以正面形象出现. 风投方面, 国内好像已经很多了(也许这个观察也是biased, 主要是凯头总是跟rb说这个...). 总得来说, 中国不是没有钱(不是搞不到钱), 而是不知道怎么花钱.

2. 吃定一个大客户. 微软, Intel都是吃定了IBM才发家的. 对于小公司, 倚借业界航空母舰起飞绝对是捷径. rb经常怨天尤人, 不是觉得生错了地方就是生错了时代(但是现在观点有所改变). rb总是从均衡(静态)的角度来看问题, 因此认为Google这样的新公司做大就像坚持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芝加哥教授眼中的金融市场的arbitrage: 一方面虽然search很有前途; 更多的是, 微软/Yahoo!这样的公司的误判, 如果已有的诸侯也要做search, 那么在摇篮中的Google不是被击败就是被收购. rb认为自己生错了时代也是基于这些牛公司大都比rb的年龄还大几(十)岁的事实. 不过反过头来看, 微软, Intel的做大, 也还是IBM这样的公司瞧不起PC市场的缘故. 当然Intel还是和摩托罗拉干过的, 微软也和苹果搞过. 最终, 还是运气+实力.

3. 影子公司 (AMD之于Intel, Juniper Networks之于Cisco). 反垄断法的产物, 影子公司反而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公司面对反垄断法的挡箭牌. 所以对对手也不能赶尽杀绝, 否则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以前一直没有意识到AMD和Intel原来是这样的关系... 记得rb小学的时候, 世界上还曾经有一个叫做Cyrix的公司也生产CPU. 现在却剩下了两家, 老二的位子也是要抢的啊.

4. "中国制造". IBM的一章自然会提到联想, 在Cisco一章, rb才知道原来华为原来是Cisco的(唯一)竞争对手(汗, 以前都不知道华为是造路由器的). 顿时对华为更加有好感. 上学期和rb一起做ECE578 course project的巴基斯坦哥们儿默罕默德告诉rb, 在巴基斯坦最大的外企就是华为了(当然也是他个人有限的观察, 并且考虑到他也是学ECE的, 这个观察还非常是biased)... 华为2/3的海外revenue, 还是挺让人自豪的. "中国制造"自然指的是中国廉价劳动力+强大的技术模仿能力对硅谷企业的冲击. 如果有Google一章的话, 应该也要提到百度吧. 百度雇佣廉价劳动力手动改search result也算是"中国制造"的一种变化形式, 嘿嘿... 还有, 是不是因为"不要评论竞争对手"的缘故, 居然没有属于微软的一章...

5. 对电子工程的自豪. 该系列中提到的大部分公司(AT&T, IBM, Apple, Intel, Cisco, HP, Motorola), 都不是软件公司, 全都是生产硬件的! 令rb感到美国之强大的, 就是随便两个年轻人凑点钱, 发展个若干年, 就能建立起在业界具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的公司. 特别是, 这一批生产硬件的公司. 这些技术, 就算今天中国来赶, 也要好久. 和国内现在大量的靠idea而非技术赚钱startup有巨大的差别. 当然, 这个是和我们的时代有关系, 现在显然是web的时代, 技术? 说实话, 几个高中生就搞的定. 美国也有这样的公司, facebook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引用rb这学期上的分布式系统的教授Ken Birman的话说, "facebook和Amazon或者Google比起来是相当low tech的公司"... 但是市场好, 也能赚钱, 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self-made billionaire.

p.s. 和国内相反(至少rb的圈子), 微软在美国的认可度好像比Google高一些... 以rb找实习为例, 看到rb的简历, 他们总是更对rb在微软的经历更感兴趣, 或者赞叹"哇, 你在微软做过啊"; 老师上课也是, 说到华尔街总是Goldman Sachs, 说到IT企业总是Microsoft; 就算上学期的Del, rb让他认为rb编程很强, 也是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在微软干过, 肯定coding没问题, 而不是Google...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