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发展思考(转)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驱动开发视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23:31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行业不景气,但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并没有停止发展,据2009年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度产业规模达156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2%,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达3600家,同比增长约20.0‰从业人员数量达41万人,同比增长约36.7%。然而,受不同地域和文化影响,不同地区的软件发包量是不均衡的。我国软件外包的国际业务中,32.3%发包来自日本,24.6%发包来自美国,其次是我国港澳地区和欧洲。日本仍占据着向我国发包的第一大国地位。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目前的低端地位
     软件外包的产业特点符合中国目前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要,它无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并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笔者曾在对日软件外包公司工作多年,整体的感受是这些年我国软件外包看起来确实发展很快,但依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日本软件外包的承接对象大多数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日本的发包项目,都是经过日本本土的软件服务商完成整体结构设计后分拆出来的,我国大多数企业只是从事对日软件外包服务当中的编码、测试等低端服务。这部分业务技术含量低,不可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积累。从事软件服务的企业一般被认为是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完成项目需要很大智力投入。
     笔者认为,IT工作投入的智力分两类,一类是提供一套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称之为系统解决方案,做的是软件行业的高端服务另一类是只做整体方案中的程序编码、测试及代码维护这部分,即“按设计制作产品”部分,做的是软件行业的低端。软件外包,尤其是对日软件外包企业多为是后者。因此,业界有对软件外包的技术人员称为“白领工人”或“高级蓝领”的说法。
     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生存形式
     软件外包企业有些比较成功,有些也在探索传统软件外包形式的突破,当然也有些还在生存边缘挣扎。笔者接触到的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以发展规模为主的单纯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外包中的低端业务,个体平均利润空间不大,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软件外包服务成本要素并不多,主要是人力和计算机设备。因此,扩大人员规模成了这类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类企业之所以能够大而不乱,顺利完成国外业务订单,归功于严格的质量和流程管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训练,全面的保密加密措施,以及详尽的文档数据设计等业务基本素质养成。企业中并不是只有“白领工人”,还有一批优秀的软件项目管理人才。
     2.以接受国外投资方发包为主的中小型软件外包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股份公司,业务来源主要是日本投资方,人员规模几十人到百十来人。企业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可看作是日本投资方的在中国的软件加工“生产车间”,是比较典型的“替人打工”。
     3.以接受国内转包为主的软件外包企业。这类企业做的是外国项目,接的是国内订单。一般有几十人到上百人的队伍。或是做软件制作服务,或是做人才派遣服务。这类企业都是资金实力不强,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较多地依存于本文所说的第一类公司,是软件外包的最基层企业。
     4.从软件外包向软件领域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这类企业软件外包服务只是业务的一部分,是一块稳定收入的领地。企业的管理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满足于只通过承接外包服务获取利润来维持生存,而是将从软件外包中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转化为自身创新产品的营养,将领悟到的技术和业务流程中的精髓,融合到自主研发的产品中,逐步形成从咨询到系统创建,再到维护服务的全套服务,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这类企业的经营者有着强烈技术突破的愿望,致力于提升本企业的技术能力,在某一领域打造自身品牌,以此形成长期的、附加值更高的服务外包业务。同时企业中有一批技术高手和销售精英,来满足其产品研发和顾问式销售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开始服务的对象多是本国的企业,逐步扩展到国内的外资企业,最后是直接承担系统高端设计开始的服务外包。这部分企业眼光是长远的,发展的脚步扎实而稳健。

上述几种软件外包服务的企业,第一类基本上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第二类是“软件企业”,都能享受相应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特别对软件人才培养补贴,近几年支持的力度加大,给它们带来了很大的实惠。第四类除了能享有软件企业的优惠政策,更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扶持,后者是为了鼓励自主研发知识产品而给予的有力支持。第三类企业因为没有出口创汇,在对外服务贸易企业的名单上看不到它们的踪影,所以享受不到国家给予软件外包企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但有些地方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总的来看发展脚步比较缓慢。
     困扰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几个因素
     1.成本持续上升:金融危机和币制升值。2006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缓慢升值,对日元汇率也出现了频繁变化,使得近两年对日软件的营业收入也变得难以控制。软件外包低端业务接包的价格在行业内基本标准差不多,不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浮动,人民币的升值使本来利润空间就比较小的软件外包更加雪上加霜。加上近期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首先削减的是对生产起辅助作用的软件信,鼠系统开支,给中国的对日软件接包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人才频繁流动:2008年起执行的新《劳动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弱势群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对那些肆意榨取农民工血汗的制造业雇主,有了强有力的约束。但是,对于原本比较守法的软件外包业经营者,却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软件企业中人工成本是第一大支出,特别是单纯做外包的企业,销售成本很低,80~90%都是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成本也会随薪资而高,新《劳动法》对劳动者加大保护力度,除了提高原本已经较高的福利保障,还给员工的离职自由以更宽松的政策。稀缺性使有几年经验的员工频频跳槽,企业无奈只能放行,不少软件外包企业的老板叹息:“在劳动者面前我们才是弱势。”
     3.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无论经营现状处于软件外包的哪个层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只有尽量提升服务外包服务的层次,从接受个别业务的外包到加入对方的生产流程中,从低知识含量的外包到高知识含量的外包,才能真正得到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回报。但同时软件外包经理人又都知道,中国外包企业当前发展最大的困惑,是软件外包的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缺少这样的人才很难提升软件外包服务层次,很难实现从低端外包到高端外包的跨越。
     对日高端软件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最起码的职位是软件项目经理。高端人才除具有良好外语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流程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人才很难找。
     人才的培训总是滞后市场需求。近几年在政府、行业协会的推动下,“对日软件工程师”培训大有泛滥之势。其实,虽经培训,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新手,少至半年多则一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白领工人”,离软件外包所需的高端人才相距甚远。一个软件工程类毕业生,至少要在软件项目制作过程中磨炼3~5年,这期间除了需要将学校扎实的基础知识,转变成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还要达到相当日语水平(最好达到一级日语能力)后,通过派遣到日本当地企业工作,熟悉日本文化、思维方式、企业管理方法等,再经过参与若干软件项目管理的摸爬滚打,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软件项目经理。
     一个软件企业高端人才的多少,决定了它能承接的项目技术含量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
     行业内复合型人才短缺,缺少优秀的软件项目管理者,软件外包的“同质化”,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几乎相同。高薪争聘有经验的软件外包工程师,使得不少企业人员流动超过20%,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严重影响软件外包层次的提升,这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已是一个行业的普遍问题。
化解困扰的几点思考
     1.人才支持政策进一步宽松。按照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规划目标,2009至2013年力争在国内建成一批产业聚集、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促进200家著名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2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训120万承接服务外包所需实用人才;新增10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到2013年,实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4倍多。
     为了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最近,国家对服务外包进一步推出了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培训、特殊劳动工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软件外包产值未来5年内将会持续不断地快速增长。
     如果能给知识型企业在员工的企业社会保障支付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削减这些“高薪”企业成本支出将是最有效的支持,同时员工收入并不会改变,不会触发人才流失。
     2.学校企业紧密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按人员的智力常规看,语言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人,往往技术能力比较薄弱;反之,技术能力强的人,语言及沟通表达能力会弱一些。但对日软件高端人才,恰恰需要两方面都强的复合人才。
     对缩短复合人才的培养时间,高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互补有一定的作用。必须强化在校生软件专业的外语教育,包括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必须和重要的外资企业挂钩,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借此减少他们进入企业后的语言和技术培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走上岗位,从一般的“白领工人”中脱颖而出,迈入高端复合人才的队伍。在这方面,很多软件学院已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提升软件外包服务的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将“中国制造”变到“中国智造”,如果不解决好人才的质量问题,一切就只能是我们的良好愿望。
     3.服务外包人民币结算。今年4月,国家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项政策如能在对日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中实现,当然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但真正实行起来恐怕不那么容易。以往对日软件外包都是以日元结算的,每笔业务是以所需耗费的人日或人月数来计量的。如果用人民币定义每人月数的价格,作为发包方的日本客户是否会同意?目前也只有在中日双方合作非常紧密甚至有技术依赖关系的企业之间,可能将这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大,软件外包企业利用人民币结算将会越来越多,人民币结算政策将会改变软件外包业的被动局面。这一政策在首先上海等地试水,上海软件接包商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向总承包方向发展,软件外包在国内也应按一、二、三线城市拉开梯次,人才流动的方向也就会随之拉开梯次。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利用不同币种结算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将会变得更加灵活。
     4.培育良性产业链,扶持不同层次的软件外包企业。据最新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称,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达3600多家,存在形式和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近几年软件外包圈内常有有识之士提到行业的兼并和重新洗牌问题,以便有效地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其实一个行业也有其生态链条,做大做强固然好,但中小企业也是行业发展的生力军。培育良好的软件外包产业链,是各级政府应该注重的工作。尤其第三类软件企业,因为不属国家政策的支持范围,生存压力很大。但它们是软件外包产业链中必要的一环,发展外包服务的地方政府,应该给这部分接受国内大城市软件外包业务的公司一定的扶持政策,使他们能够在软件外包的产业链中,保持和不断提高与上游发包商的衔接实力,培育出本地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外包产业。
     软件企业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企业生存方式也各有所长。因此,软件外包领域不管是重新洗牌、整合联盟、单纯服务外包还是整体解决方案,永远会有上上下下分分合合与生生灭灭。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同时具有国内市场、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软件接包地,软件外包链条上也总是有高、中、低端业务之分工,这就需要我们既能培育出与世界顶级企业规模相媲美的大型企业,又要扶持好起步创业阶段的小企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只有根据本地区软件企业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外包”事业。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