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激励机制的思考(续)

来源:互联网 发布:08cms汽车网7.0破解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01:11

      上回我们说到任志强将被管理者划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划分,上层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中层用儒家的“人性本善”,下层用法家的“人性本恶”的管理思想。本文将就激励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每个人在心理上可能都不愿意做下层,或者一直做下层。但下层确实公司的基石,普通人也是国家,社会的基石,事实上有进取心,敢于搏杀,敢于冲刺的人并不多,一旦安全的要求被满足后,求稳的心态就会占据主导。当然会有一部分人智慧超群,能力出众,不干于泯为众人,会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产生更高的绩效,但绩效很快就会达到天花板,再高需要团结,指挥更多的人,而由于社交,人情世故,忍耐真诚等等不能有效得掌握,于是停留在了中层,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稳定的中层。最后,只有一小部分德高望重的人,由于善于团结和领导更多的人做更大的事情,成为企业在市场搏杀的驱动器,这些人可能并没有奇淫巧技,可能没有超人的天赋,但能够使大家信服,使大家团结一致,这样的人最后成为了高层。

      因此不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下层靠,中层靠,上层靠。当然并不是绝对,比如中层也需要德,体,但是比重相对会低。如果能够这样认定的话,激励的方法也就不难得出。下层需要严格管理,纪律严明,但同时给予“体”上的关心,例如程序员的机器可以配置得好一些,上下班提供班车,加班提供打车报销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体力的恢复,你给中高层人员加一根内存条,给中层下班打车报销往往没有必要,他们的收入已经不在乎这些小恩小惠。中层需要目标管理,考核公正,中层是否能够稳定取决于成长的通道是否合理,完备,考核的目标是否公平公正,激励方面给予“智”的关心,例如提供企业内训外训,提供在职升造的机会等等,给予他们更多更完备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才能。高层需要结果管理,放手放权,高层是已经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已经是一方诸侯,这是更多的只是结果的管理,放手放权,无为而治。对于高层的激励往往是事业,精神,道德层面的激励,当初联想在刚成立的时候总是在开会时高唱“歌唱祖国”正是通过这种崇高事业的激励来激发初创者的斗志。高层的流动往往很奇怪,他们不缺钱花,也不缺机会,但是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也正是他们追求的已经不是,或者不完全是效益,事业精神层面的动力占据了主导,李开复希望在墓志铭中添加教育家的想法可能正是如此。

    

      每个初创公司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榜样,但最终企业文化往往在行进的过程中逐渐变味,屈服于各种各样的困难。

      每个即将成功的公司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可能就倒在黎明之前,因为无法团结更多的信徒和用户。

      每个成熟公司内心深处都希望基业长存,但守是守不住的,人浮于事,船大难掉头,最终在无数人才之间的内耗中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