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史话》之平潭轮渡

来源:互联网 发布:域名映射内网服务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1:17

 

转自:http://www.pingtandao.com/thread-53877-1-1.html

 

    长虹卧波圆岛梦,史海钩沉忆沧桑。二零一零年九月七日,平潭海峡大桥全桥贯通,承载平潭几十代人的愿望,通车在即,平潭主岛与大陆之轮渡历史也将结束,这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平潭历史七千多年,考古学家对平潭平原南垄壳丘头新石器遗址的考证,至今也一直作为平潭历史的发端,可见平潭先民生活在荒岛上的时间,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息息相关。但是大陆谋生与海岛生存,却有着天壤之别。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可追溯至唐朝。作为当时的牧马地,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便是运输马匹出入,传送给养物品要处,俗称码头。平潭第一码头,就是苏澳钟门下澳底。据福州府志引《方舆记要》:“钟门三镇,街初成。对岸便是福清海口和长乐松下。平潭钟门码头,古称“马道塍”。(1977年改为防潮堤)

    由于钟门一带人烟逐渐增多,船舶往来频繁,宋嘉佑四年(1059年),福州知府蔡襄奏准将海口巡检司(今称船舶监督局或港务局)移往钟门,后扩至苏澳。平潭与大陆的交通正式开启,古称钟门苏澳为“真海表名区也”。

    平潭第二码头,才是平潭县城南街头的潭城港。民谣曰:“兴化好安头,海山好潭头。”“安头”即莆田涵江,“潭头”即平潭南街。一港三埠,莆田涵江,福清海口,长乐松下,自古繁荣,商贾集市,好生热闹,平潭先民源源不断地登陆补给,采货省亲,与涵江、海口、松下这些生意人家、码头住民关系甚好。歇脚穷聊天,避雨话家常,无不得到他们的照应。同样,来平潭(俗称海山)做鱼贩、买盐、卖网、卖木柴的大陆人,也受到平潭人的热情款待。

    明初,平潭人口已达八万四千余人(《闽书·方城志·海坛山》)。岛上居民依山佃种,临海捕捞。村居百余处,房间三千多,牛马羊猪也不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好景不长,不久,倭寇猖狂,骚扰不断。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海,“禁造两桅海船,寸板不能下海”。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皇下诏勒令岛民内迁,三日为限,后者死。结果,人们找不到船只,以门板为伐,遇风覆殁,死亡惨重,这是平潭渡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明成化以后,海禁松弛,平潭岛民陆续渡海潜回家园,恢复小规模的海上运输。明嘉靖四十三年(1615年),戚继光将军荡平倭寇,平潭海上运输空前发展。建立了平潭潭城海港至福清海口常规的客货运输线。当时有渡船两艘,一名南门渡,一名里美渡,都是福清人以地名创置命名。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明水军提督周鹤芝率部驻守海坛,抗清入岛,海战不停,这时平潭与内陆交通再次中断。(1680年)

    清朝康熙十九年,海坛被清军攻克。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平潭恢复了与内陆的交通。此时,明代内迁的平潭人大多数已举家举族迁回平潭,人口增多,海运发展,除平潭城港至福清海口的渡船外,还开辟了观音澳至台湾的航线。

    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海运严管,航运受限制。雍正五年(1727年),海禁解除,海上运输开始复苏。平潭渡口剧增。潭城、苏澳、旗竿尾、屿头、大练、南盘、玉屿、流水、北厝、娘宫、渔塘、塘屿、观音澳等口岸均有渡船往来大陆,地区扩大至广东、浙江等地,省内航线至泉州、厦门、福安、台湾(当时隶属福建省)也十分频繁。

    自清朝咸丰到民国二十六年间(1885-1937年),平潭观音澳成为对台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台湾基隆、新竹、高雄等地上年纪的老人,都对观音澳耳熟能详,观音澳因此有“小台湾”之称。

    民国期间,平潭的帆船改良为轮船,1929年,平潭船商集资创建了“建通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客货轮三艘,总吨位375吨,定期定点航行省内外。其中“宝利号”航行平潭—福州—福州马尾和福清瑟江。“利昌号”航行平潭—苏澳—福州。“公益号”航行平潭—福州—浙江平阳。1934年,平潭船商又集资购置“协川号”汽轮,取代平潭至海口的木帆客船。轮船航运不受风力风向的制约,且速度快,座位宽敞舒服,旅客感到很方便,也很满意。

    好景总因风云短。1937年**战争**,福建沿海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军舰飞机轰炸,平潭与台湾船运阻断,开往省内外的所有客船全部停航,停泊在福州的“公益”客轮及多艘平潭籍大吨位木帆船均被政府征用填堵福州长门(闽江口)。1939-1941年,日伪军六度进犯平潭期间,平潭与内陆交通彻底断绝。潭城港内停泊的“昌利号”、“宝利号”、“协川号”等三艘客轮,先后被日伪军劫虏。平潭沦陷后,平潭至海口恢复木帆船渡运,日伪控制。1943-1945年。“台胜号”轮船担任平潭—海口客运,终因缺乏燃料而停航。

    在平潭沦陷期间,民间活动没有停止过。流水渔民以小型“海山鼠”窜过日伪军的海上**线,接通平潭至长乐壶井的航线,不但客货往来,而且通邮路,信件也夹杂其中,**活动也从不间断。

        1945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备受战祸摧残的平潭航运,开始复苏。这时平潭对外主要运输有三条:一是平潭至海口,以客运为主;二是平潭至福州,以盐运为主;三是平潭至台湾,以货运 为主。台湾惨遭日军浩劫,物资奇缺,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恢复通航,平潭人纷纷拥向台湾,经商寻亲。由平潭运往台湾的,以粮食、生活必需品为主,换回的有香蕉、白糖等。正在复兴的平潭航运,又因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逐渐萧条,来往客人被严加盘查,货物被私吞,人员被抓捕,再加上物价飞涨,百业凋弊,平潭轮渡陷入了历史最低潮。多灾多难、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平潭海运轮渡像一条枷锁,锁住了平潭人民的呼吸道,掐住了海岛生存的细脖子,平潭人民备受战乱的洗劫,惨遭战争的肆虐,苦大仇恨。

    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阗乐舞蹁跹。194910月新中国成立,平潭人民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平潭轮渡也迎来了新生。平潭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平潭—海口(简称平海)交通线,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平海交通所”。交通所拥有客船4艘,负担客运和剿匪两大任务。渡口成为新平潭军需民食的供应线,也是平潭民生的大动脉。交通船往返均由解放军护航。1951年,平海交通所改为国营,在海口成立分所,1954年福州港务局平潭港务站接管平海交通所,平潭交通所完成历史使命,在53个月中,共运输旅客168万人次,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9545月起,平潭港务站先后以“航海号”、“新福利号”客轮担负平海客运。195510月,新造的“永平号”客轮下水,取代平海客运。“永平号”客轮功率110千瓦,座位203座,载货40吨,并配备双管高射机枪,轻机枪,卡宾枪,驳壳枪等护船武器,解放初,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常有骚扰、袭击事件发生。在1954年—1955年间,国民党飞机多次轰炸福州和沿海航线,破坏新中国的和平稳定。1955121,国民党飞机炸沉南日岛—涵江交通船,百姓恐慌,平潭客轮奉命改为夜航。1959325,才改为白天航行。

    随着客货增多,平潭轮渡出现停泊时间长、码头小、船只少、速度慢等不适应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等种种问题。“永平号”客轮往返海口—平潭,中途还要停靠旗竿尾码头,接送平北地区旅客。1960年竹屿口围海造田,潭城港废用.平海交通改为竹屿口起航经苏澳至海口.19822月撤销平海交通,改航苏澳-海口

        1950年初平潭驻军在娘宫澳口建了简易码头专运军需给养,跨海团部就是当时军队机关所在地。1956年娘宫码头扩建为军用码头,供登陆艇使用,渡运军用车辆。19569,平潭县城至娘宫干线公路修成通车,进出岛车辆由部队登陆艇代为渡运,平均每天渡运16辆次。195710,福州福清至龙高(龙田,高山)一带公路修通,平潭人民委员会决定开通平潭娘宫至福清北坑客运线,并成立县交通队,由驻军拨给海英号机帆船一艘,担负客运。海英号载重20座位30单程客运3050人,前往福州泉州一带旅客,每天由福清高山车站预留车票5,旅客过渡 到高山车站取票上车。1958,福清至北坑客运通车,平潭至福州的旅客从娘宫出去后,直接由北坑坐车上福州,由于北坑在北向,冬季风浪大,渡船顶风行驶,旅客晕船十分普遍,而且有翻船危险。19621124,驻军干部家属由北坑乘部队渡船至娘宫,中途遇强风翻船,死亡29人,这是一出惨剧。19631,福建省支前办决定将娘宫至北坑客运线改为由娘宫至小山东码头。196411,娘宫至小山东码头航线正式营运通航,而这一航线一直沿用了近50,成为新一代平潭人最难忘的记忆

      19641119791113年间,平潭汽车站至福州、福清、莆田的旅客,由平潭汽车站乘车至娘宫码头,下车乘渡船至小山东码头上岸,找到或等到福州、福清、莆田下来的班车,才算踏实,往往耗时三四个小时,加上陆路车程,去福州莆田的旅客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而且挤车、等车、抢位置的时侯,更是活受罪,但旅客乐意,娘宫-----小山东航线还是平潭人民出入海岛的最主要航线.

        1980,新造平潭客轮下水,新客轮为100吨位,244个座位,主机功率137千瓦,抗风力在10级以上,1984年起每日航行两个班次,日运送旅客900多人次,1987年日增至9班,1989年渡运旅客73.3万人次,为历史之最,但潮汐、台风、雾天这些自然现象,一直影响平潭轮渡,岛内百姓还是倍受其困,偶有突发病变之危急,依然望洋哀叹.

        为加强渡口管理,1973年福建省交通厅决定在娘宫小山东渡口成立轮渡所,1976年两码头轮渡所成立,最初只有两艘轮渡,1979年增加两艘,夜间不渡运。198412,夜渡加班,198612,再增加一艘渡艇,1989年以后,开始有部分客车带客从轮渡艇过渡,19904月,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政府改造娘宫、小山东渡口码头,并扩建防护堤和挡风墙,码头加大加宽。199211,新造两艘滚装大型轮渡正式投入营运,新轮渡为516吨位,主机功率为600千瓦,每艘一次能装载大型客货车8辆,同时结束人车分渡的历史,1995年月1日起,实行全天后渡运,至2010121,娘宫渡口共有4艘滚动渡轮(外加租用的舟海晶渡轮),总吨位在2600吨以上,据轮渡所统计:1976年开始算起,年渡运车辆约3800,1995年以后,年渡运车辆达13.8万辆,2007年以来,年运量超过百万辆,从近10年来看,娘宫小山东航线已经大大超过了承载能力,不能满足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生活的需求,严重制约着平潭大建设和大发展,平潭轮渡的历史使命也走到了尽头。

    一道浅浅的海峡,诉说着平潭千年的艰难;陆海3.5公里的距离,负载着几代人的辛酸;老人们说,过去平潭到福州来回最快需要5天,出门办事,不能对亲人说准确的归期,天气潮水变幻莫测,只能“听天由路”。还有数不清的风险,使人忧心忡忡。1949929日,一艘木帆从海口运载32人旅客回潭,船至竹屿口附近,眼看家乡就在眼前,却遇风浪沉没,31人遇难,仅一人生还。盼解放,想亲人,望团聚,没想到结果是一场灾难!

      1991年,福州市开始把平潭海峡大桥建设投入规划之中……

      1992年,平潭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着手筹建平潭大桥。

      1993816,平潭县大桥筹建委员会成立……

      1994819,福建省计委、经贸委批复大桥立项。但因海峡两岸关系紧张,中途搁置。

      20051020,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平潭海峡大桥立项。

      2007830,国家交通部批准平潭海峡大桥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20071130,平潭海峡大桥开工建设……

      20105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成立。

      201097,大桥全线贯通。

   平潭,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海骆整理,201011月,大桥通车前夕)

    后记:本文所述的仅仅是平潭主岛与内陆的交通情况,平潭主岛与小岛之间的轮渡还在继续。比如,平潭敖东钱便澳至南海乡草屿岛、塘屿岛,平潭流水至小庠岛、东庠岛,平潭苏澳至大练岛、屿头岛等等,百姓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经受风浪的威胁,备受天气与交通条件的折磨……

扁舟.jpg


扁舟2.jpg

海山鼠


222222222211.jpg


1111111111.jpg

评分 收藏0分享01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