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印江话,去印江不得遭打

来源:互联网 发布:head first python豆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8:48

         学说印江话,去印江不得遭打(不完全手册) ­

­

一一次偶然,我写了些印江方言在空间玩,想不到刘益壮以星火燎原之势,收集了更多的方言,令人叹为观止!以下语言也分三六九等,请对等用之,切勿学后进行人身攻击!慎用! ­

­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请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作者! ­

                                           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 ­            附录1:专业人士指点评价

­

                                  转载请注明:来自 daixinla.cn        lostaml.net (美剧音频)           ­

­

­

­

­

­

­

­

­

­

­

­

­

      

附录1:吴烨资深评价:

 

     呵呵,我认识刘益壮,以前和他玩的还可以,仔细看了你们的这篇著作,感觉非常好,其中很多方言词平时在印江也很少用了,你们也把那些收集起来了,比如:过力,暴生豆,哈龙包等;其中也有很多我不知道的词,比如:湾酸,杀郭了等;此文章让我感到很成功的地方就是收集了几乎所有我个人认为经典的词,比如:管,惯事,日决,绍皮,赶门点,紧到,巴林不得等等;在此非常佩服,非常感谢你们能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方言词,更重要的是能把很多几乎已经遗忘了的词给写了上去!
  在此,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见解,仅仅是我的个人认为,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次收集整理时有更完整的资料,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见谅!
  1、有很多都是川话的共同方言。我个人认为重庆,贵州除黔南和黔东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川话的支线语,所以当中有很多都是铜仁地区西五县所共有,甚至是贵州其他地区和重庆共有的方言,不为印江所独有!
    2、在用字代替方言时尽量用靠近方言的字和词,比如:毛诗意为厕所,但在对外人翻译的时候我认为编辑为“毛司(si)”比较好,毕竟是在给不懂本方言的人翻译!
    顺便说一下我对方言和普通话的一点点见解,因为我们方言发音和普通话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主要的是①平、卷舌的发音,即z/zh,c/ch,s/sh不分,但发音皆为z,c,s;②l、n不分,但偏重发音为l;③in,ing不分,但发音时居中发音;④没有uo,ie等音,因为印江方言发音比较直脆,没普通话那种平滑,如:过(guo)发为(ge),活(huo)发为(he),ie发为i,如谢谢(xie xie)为(xi xi),爹(die)为(di),除声母为j时发为ai,如:介绍(jie shao)发为(gai sao),解释(jie shi)发为(gai si),但姐姐(jie)的发音又为(ji ji),不过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特别是在我们这一代,渐渐地把ie发音纠正,像介绍(gai sao)之类的发音已经普遍为介绍(jie sao),但ie发为i音依然广泛存在!如有错误请纠正。
    3、有些不必要的加字和脏话。比如:讨卵闲,原本讨闲是一个很经典的方言词,但是过多的加了字,显的印江话很多都是比较严重的骂人。我们要宣传印江文化,宣传印江文明!
    4、川话中都有啷个、啷凯,但我觉得(至少在我以前的生活环境周围,现在是什么状况不太清楚)在印江用啷个比啷凯要多一些,比如“你要啷个?(挑逗,要打架的意思)”要比“你要啷凯”用的多一些。
    5、有些词解释不太详细。比如,邓邓ki这凯,我认为应该为“顿顿(deng)吃(ki)这(zei)凯”发音为括号里边的,只是我们在发音的时候把dun发成了deng,但字却还是顿,而不是邓。但近几年来对吃(ki)这个字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变化,大部份年轻人,特别是学生都发ci音了。比如“你今天吃饭了没有哇?”现在发成“li jin(g) tian ci fan mei you wa?”已经接近普通话,只是有些重难点发音不太一样,思南人在发“天”“线”“电”等韵母为“ian”都会对应的发为“听”“幸”“订”,即把“ian”单发成“ing”音!
    6、本文我仔细看了超过三遍,没有发现“伤(sang),中性词,意为腻,烦,累等”,如吃什么东西吃的太多可用“伤”此时意为“腻”,逛街太久亦可用“逛街逛伤了,回家吧”,此时意为“累”,也有逛街逛“烦”之意,对某人有意见也可用“伤”,如我好“伤”他哦!不能理解为我“伤害”了他,而是“我好烦他”,不过恨意不深,有时亦有无奈之意,且为持续,即间断性的连续,而“恨”“烦”则为一段时间内的连续。另“伤”常与“...心慌了”连用!即“...伤心慌了”,在本文中也有这个注释,“...心慌了”为程度副词,意为“很,非常,极度”。除了“伤”还有“麦粑”(一种吃食,貌似北方的馒头,特别地用桐梓叶<一种特殊的树叶>包裹,名为“桐梓叶麦粑”);“粑粑海椒”(辣椒的一种,海椒即为辣椒的方言词);“海渠”(西红柿,不过在发音时通常加儿化音)等等都没有收录在内!我想印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骂人上,更多的是上一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最后希望我们印江越来越兴旺,越来越漂亮,印江人也越走越远,越飞越高,将来为印江的发展做出贡献!再次感谢代新和刘益壮对印江方言做出的贡献!如有冒犯的地方敬请见谅!

我的回复: 10月17日 16:42 看完的你的回帖,, 实在是佩服,帖子李是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有机会可以认识一下,我叫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