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采风集:之一-富士山记(2004/07/24 13:54)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片机编程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3:40

  “富士山位于山梨县东南部与静冈县交界处,海拔 3776 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它气势雄伟,为其它山峰所不及,呈圆锥形的山姿十分优美,常常被用来作为绘画和文学的创作题材,它作为日本的象征,名扬全世界。”
  “山周围有富士五湖和浓荫蔽日的青木原树海等景观,还有昔日为镇住富士喷火而建造的北口本宫富士浅间神社,夏末举行的封山祭祀活动──吉田火节,是日本三大奇节之一。”
  “自古以来,富士山就是开展日本传统山岳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今天,作为一项观光登山活动,许多人喜欢登临富士山,从山顶观看日出──“御来光”。在富士山的五合目之前的一段道路已建成,即使不上山顶,只要在它的近处眺望它那四季各异的美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就能充分领略富士山的风采了。”
        ----以上摘自http://www.jnto.go.jp/chs/RI/chubu/yamanashi/fujisan/fujisan.html
  公元2004年7月17日,四人相约同游富士山,特撰此文记录此事,可供参考也。
  乘公共汽车到五合目站时已是夜晚,没有星星,刚下来就感到山风呼啸。这里人已经很多了,在一个不大的三角广场上准备行装,除了中国人之外,大部分是说英语的白种人,还有几个看起来象阿拉伯国家的人。
  广场边上有几处为登山者提供各种装备的商店。登山者在这里换上了厚衣服,有的人的帽子上带着灯,看起来象飞行员;一些人则身穿深色防风紧身衣,极象我国古代穿房跃脊的夜行人;还有一些人用一块布条扎住头,使人联想起日本的武士道;当然大部分人也就是穿着运动、休闲类服装。甲乙丙丁也各自换上了厚衣服,说话之间,有的人已经出发了。
  风渐渐小了一些,隐约看到一个流浪汉从广场中穿过,这时传来画外音:来到了这里,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是前些年某影片的一个场景。风再次吹起来,有的人兴奋,有的人沉着,有的人活跃,有的人静默。
  22:30分,人们逐次开始出发了。22:45分,四人整装完毕,顺路向夜色走去。刚进山口,路仍就是柏油路,平坦舒缓,所以走起来并不费劲。路右侧靠着陡立的山墙,开始部分是人工用石块所砌,以后就是自然形成的山坡。路左侧则是山的边缘,往下看则是城市的夜晚。所以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左侧。
  走了不长的一段,已没有柏油路了,代之而来的是石子土路,坡仍不太陡,山路左侧下方在山底的是灯光辉映的城市。人们背着旅行包,一手电筒,一手木头棍。走在山路上,山形渐陡,回头看后面可见点点灯火,前面是似有似无的脚步。
  走了一会儿,前面人渐渐多了起来,原来是到了不易攀登的地方,动作都慢了,所以后面的人就赶上来了。现在到达了正式的登山起点-六合目,字面理解大约是第六个会合目的地吧。气温较前凉了些,风则更凛烈了。
  在一个小屋前,保安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登山的注意事项。有的在这里稍做休整,有的又增加了行头,有的则直接向前了。风大但无威,天冷正壮行。这儿恰可看到上面的灯光,山顶又在何处?保安告诉大家,“樵郊麻袋”(注:日文读音,指山顶)在纸上画着,什么样需要大家自己去看,一定要注意晚上登山的安全。
  山下面是37摄氏度的高温,而这里大约是10几度,不亲历自然的变换,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山上无雪,现在的季节正是适合大多数登山的季节。笔者认为,富士山恰要利用此时好向人们展示其平实、简约的火山地貌。由于其火山的本色,3776米的海拔,再加上周围的景观群,有山有水,正所谓湖光山色,构成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毫不为过。
  开始登山了,所有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了,一个个磨拳擦掌,好象上面的人在招手,那就走吧。这一站的目的地是七合目,刚才只是环山而行,现在则往右拐了一个弯,有了一定的坡度,意味着向山顶进发了。路上是错落的石头,只要看好落脚的位置,走起来比沙石路要省力,不过风会不失时机地刮来刮去,不小心就会吹倒了,其实这是消耗登山众人体力的战术,很少有人被吹倒,只有少数吹掉了帽子,后面看到了都会帮忙捡起来。
  登山的路是之字形的,有些地方路旁设置了铁索,有的地方正好有可以挡风的大石头,可以说基本保持了自然的地形。遇到人多了,就说明前面路不好走,可以稍微停顿,回头看一下后面的情况。有风也有沙,从手电筒的光柱里可以看到沙尘滚滚,夜里看不那么清楚,眼里已经进沙子了,这时想起来还看到有些带潜水镜的家伙,果然是准备充分。经过几个拐弯,到七合目了。这是一个短暂的休息地,已经看不到山下宁静的不夜城了。大家拿出食物来吃了一会儿,这时谈论的是下一目标八合目。
  七合目到八合目是一个长距离,越往上风越大,空气越冷。从下边上来时,正好登山发热抵消了周围的冷气。再往上,消耗体力产生的热量已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感觉有些冷了。继续走,路况差不多,仍是石头沙子山路,基本上20米左右小拐一下弯,左折右折地上升,每到拐角处就会有强风过来,但试图通过拐弯好避风喘息一下,在拐过去后风又会从别的方向疾吹过来,所以这段不能停,只能一鼓作气冲上去。路上看到有些人躺下来,在巨石下面的小窝里暂眠。
  更多的人则不懈地向上,这时想起传说中大禹治水,化作一头熊开石头,是何等气势。风如战鼓,催人向前。暗夜漫漫,抬头亦无星辰,遥望上面似有雾色隐隐,时有雨点扑面。
  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从八合目往下的一站是本八合目(相当于九合目,不过没这个名称),风只是零零散散的呼啸,雨不知何时开始下了,没穿雨衣,也没有可避雨的地方,只好靠墙边猫一会儿看看吧。而雨也是不急不躁,既不小到忽略其存在,也没大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有雨而无沙,不亦乐乎,有些人停下来等待雨小点,而有些人则冒雨继续向上攀登。
  每个中继点是一个小小的暂休地,一般会有一个依山而搭的小屋,小屋前是一段与山等高线平行的走廊,如果其左侧是从山下来的路,右侧则是往上走的路。
  “小楼一夜听春雨”,古龙引用了这句诗,以致呈现出奇异的意境。风冷。但,血热。印象较深的是一个叫鸟栖居的地方,屋前窄窄的路前面拦着钢管,从旁边看小屋外边是旧些的木材痕迹,房顶则是铁皮的模样,在水银灯的照射之下,雨落在房沿上再溅下去,风不时斜着扫过来,雨点被打碎又变成水雾,然后才淡出灯光,消失在夜色之中。
   大约有20分钟左右,雨仍下,但已呈收势。暂避的人们也休整充足,向上进发了。大约5:30分,到达了白云庄,天已放亮,雨不下了,但云气仍遮着白日。
  山下白云环绕,远看群山起伏。虽然天亮,但目测仍不能判断太阳的所在,白云庄位处富士山的海拔3200米处,比起其他据点算是一个较大的平地,从这里可看到下面山坡上攀登的人一排一排的弯腰而行,似在劳作,周围点缀着不高的绿色植物,稀疏的白汽不时从山的左侧出现,向右横漫山坡又慢慢被风吹散。
  远处的云洁白明静,近处的看起来则象透明的纱,山下是绿树青水,如果不是感觉到挺冷,倒应该仔细欣赏一番。山前景色均为冷色调,难以尽述,还是留待他人描绘吧。
  黎明之际,众人过了白云庄,继续向山顶进发。路况与先前差不多,只是在白天就好走多了。不一会儿,终于到达最后一站:山顶了。从山顶往下看,左面是上山路,而下山路在右侧。这里真是热闹非凡,在一块石头四方立柱上一侧竖排刻字:“富士山顶上浅间大社奥宫”,不知其意也,一大堆人围着拍照。
  进到山顶小屋,原来是个纪念品店,地上铺的黑颜色煤渣状的东西,火山灰就是这样的吧。这个小屋背靠着的是火山口,可以从屋外绕到后面去看,要去火山口那边可真要注意了,风实在太猛,不小心甚至可以把人吹跳起来。
  众人勉力挪向火山口,还要小心别被吹到边上去,到了火山口近前没怎么样就转身回营了,凉风简直要把脖子吹透。回来后又在山顶转了一会儿。简短截说,山顶人挤得满满的,四人不敢恋战,顺下山路去也。
  下山时坡缓易行,视野广阔,美景尽收眼底,真是苦尽甘来,就象足球打加时赛一样,尽力拼搏,必然会夺取胜利。在下山段仍可以看到从登山路向上走的人源源不断,真多。下山路全是沙石,一踩一陷。这样越往下天气越暖和,好歹还不算太热。
   随着下山的惯性,终于到达山底。现在又回到了起点--五合目,大部分等待坐车返回,还有刚下车来登山的,富士山之行就要结束了。
  “偷的浮生半日闲”,这不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么?

  备注:相册中收集了6幅现场采风图片。http://blog.csdn.net/ogogog/gallery/27471.aspx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