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心理攻略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10优化加速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4:11

新闻采访是一种频繁的人际交往。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如果懂得一些采访心理,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可以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从而使采访成功。

  运用印象管理

  电视记者在屏幕上露面,作现场报道时要把握好自己的整体形象和仪表风度,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从容大方,信心十足,给观众以较高的可信度。要对长者尊重,对幼者亲切,而对被揭露者要严肃,对领导者则不卑不亢。  

  有经验的记者十分重视自己在采访对象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从仪表服饰、态度表情到第一句话,都作精心的设计和妥帖的安排,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如果记者因种种原因,没能给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设法利用“近凶效应”,主动消除误会,逐步取得对方好感,采访结束时,或许会使对方改变态度,主动邀你再次采访。   

  文化背景不同,对人的评价也会有差异。中国人讲求做人厚道忠实,而西方人推崇个人奋斗,所以中国记者大多露而不耀,力求给人以谦虚之感,而西方人则可能更欣赏直露个人才华的记者。记者应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调整印象管理。

  

  运用人际吸引规律接近吸引律

  

  时空接近。利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共同之处达到相吸引的目的。从采访对象的口音认老乡,从对方的经历找共同点:同学校毕业,同一地区工作过,同一年出生等等,使对方产生亲切感,产生“自己人”效应,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兴趣和态度相似。人们往往喜欢与自己的兴趣、态度、观点相似的人,认为和这种人打交道容易有共同语言,所以记者在采访时应当着意寻找自己和采访对象在兴趣爱好、态度观点、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见到工人说企业,碰到教师论教育,只要双方谈得来,情投意合,就可以为进入正题铺平道路。

  

  感情吸引律。

  

  是指交往双方通过感情的渠道达到心灵交融、感情共鸣、心理接近、相互感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规律。与采访对象在情感上默契、交融、共鸣是采访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情绪情感具有组织和激发全部行为的作用,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采访对象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很大程度取决于记者的态度,记者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折射出记者的内心活动,其核心是一个“诚”字。记者靠真情实意去吸引、感染采访对象,感到是和朋友谈心、交心,因真挚情感吸引采访对象,使采访获得成功。

  

  恰当的采访技巧、方法

  

  登门之技,“得寸进尺”。是说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要求后,就可能让他接受更大的要求。像登门坎,只要对方乐意稍打开一个门缝,就可能进而推门进入登堂入室。有时采访对象出于谦虚或其他原因不接受采访,可采取得寸进尺的策略,说:“我理解您的难处,不愿采访没关系,聊聊家常总是可以的吧?”诸如此类小要求被访者一般难拒绝,只好同意就范,往往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得,不知不觉进入记者设的“圈套”。  

  放大呈现。当记者面对地位高的名人或某一领域里的权威时,不必胆战心虚,谨小慎微,应有意放大、夸张自己,让人觉得你这个人还值得一谈。记者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力求初次见面就提几个能砸到桌子上的问题,使对方感到遇上了强者,愿意交谈。  

  收敛呈现。记者在采访普通百姓时,且不可以“教师爷”的口吻说话,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即使你精通采访对象的职业,也不妨做出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以请教、学习的口气提问题,让对方感到你平易近人,和你谈得来。  采用这种“放大”和“收敛”策略,一定要掌握好“度”,放大多少,收敛多少,要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定,过了头,变了味,就失效不灵了。

  

  善于选择、利用和控制采访环境

  

  主动选择恰当的采访时机。这是记者对客观环境的—种利用和控制。有人总结出了三种不宜的采访时机:采访对象正专心致志准备投入“战斗”的时候。如运动员进入赛场、演员即将登台、学生面临高考等;采访对象正处在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中,如科学家正在做实验、医生正在做手术等;采访对象思想情绪或精神状态出现了严重异常,如因生活遭遇重大变故而悲伤等。回避以上情况,有助于选择恰当的采访时机。  

  设置依托物。是指在已有的客观环境中,人为增添—些媒介物,营造特别的气氛,缩短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为谈话提供一个由头。斯诺的前妻海伦·斯诺,1937年去延安采访,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她先拿出了斯诺在一年前访问陕北时给毛主席拍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她同毛主席心理沟通的极好的媒介物。

  

  五、记者自身要调整好心态

  

  因为作为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自身的心理状态怎样,直接制约着自己的言行与才智的发挥。

  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只有“自己觉得自己行”,对完成采访任务“感到心里踏实”,才会产生勇气,有一股子闯劲,才会精神焕发,足智多谋,千方百计地去获取采访的成功。   

  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记者在走南闯北,四处奔波的采访活动中,不但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且由于记者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使得采访活动时常遇到更大的竞争和冒险。因此,记者在战胜采访困难的过程中,意志既能调节自己的行动,推动记者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去达到预定的目的,又能控制与制止和预定目标相矛盾的行动。  

  第三,要有丰富的情感。所谓情感,是人们已经形成的思想意识同外事物接触后所引起的态度体验。记者的情感,总的来说,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有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火热的心。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在表现,会表现为三种状态,即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记者应当多一些愉快,少一些烦恼:多一些乐观,少一点忧愁 ;多一些坦然,少一点伤感。  

  ——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又短暂的情感状态。对记者来说,积极的激情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的,正是—股股积极的激情,激发人们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给正确的行动带来不可估量的力量。在实际采访中,一个记者没有激情,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但是如果放纵自己的激情,那又不是—个成熟的记者。正确的途径应该对激情要有促有控,善于适时地调控自己的情感。  

  ——应激,这是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或对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事件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记者在心理素质上应该具有较强的应变和调节能力,临危不惧,处险不惊,并且情急智生,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文章来源:作者:延芳(我写传媒网2005)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