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兵团》观后

来源:互联网 发布:美国数据公布时间 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3:35

老婆回家后在经历了3周的无政府煎熬后,我终于振作了起来。周末就看史诗电影,选了一遍,大多是看过,有个《最后的兵团》还没有看过,因此就瞄准了它。

         影片主要讲述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被逼退位后的逃亡史,颇悲凉。昔日的荣光不再的罗马帝国如今成了蛮族驰骋的坐落,让人心酸。令人觉得更加心酸的是,罗马帝国的最后的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和罗马传说中的建城者竟然同名,另外,东帝国的建城者是君士坦丁,而1453年战死且亡国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是君士坦丁,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

         带着这样的心酸,我开始了观摩。想看看这个本以为无法结果的剧本到底促成了什么样的结局。话说末代皇帝找到了凯撒之剑,难道他能扭转历史么?如果真的这样,欧洲史岂不要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写?我带着这样的疑问看完了电影,发觉还是那种美国式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心想如果是日本人拍这部电影会怎样。

         奥古斯都·罗慕路斯被救下后没有去罗马,由于东帝国的背信弃义也没能去成君士坦丁堡,而是去了不列颠。在那里他和他的卫士(男主角)一心想寻找到战无不胜的驻扎在不列颠北长城边境的第九军团。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第九军团早已不在了,化身成农夫融合在了不列颠当地的农民之中,这让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以及他的卫士好不沮丧,为了唤醒第九军团将军和士兵们昔日的士气,一场激昂的演说是少不了的,第二日,决战开始,故事到此仍然不见第九军团重归战场,小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和他的卫士打得筋疲力尽,感觉毫无希望的时候,第九军团的将军带着他的士兵很酷的走了出来,将军带上头盔的那个姿势超级酷,形式一下子扭转了,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取得了胜利。整个故事到此基本就结束了,有疑问的观众也许此时也已经看出了故事的中心思想,最后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高喊no more war,随即把凯撒之剑扔出,结束了故事的高潮。

         这个结局是任何一个喜欢欧美电影的人都能预料到的,然而能把真实的历史和这种激昂的浪漫主义融合的那么好,这也体现了导演的水平。另外,故事中除了这个主题之外,也让人看到了在那个混乱时期,人性是多么的不可靠得复杂,先是同根生的东罗马背叛了罗马,然后罗马的议员使出诡计使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就范,这一切正是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可是在不列颠,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并没有被已经成了农民的第九军团以及当地农夫出卖,这同时也赞扬了一种民族精神。有的影片,比如《亚瑟王》在抨击罗马的第九军团,而有的影片比如《最后的兵团》却美化了它,总之,在民族的层面上,主题是突出的。

        罗马帝国在悲怆中灭亡,看看我们中国,已经没有什么历史可以考证了,由于种种原因,五胡乱华时期的资料要么被封锁,要么已经被毁灭,那个时期中国和罗马帝国是一样的,同样也遭到了毁灭,因此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是秦汉的继承者了,那个帝国在罗马帝国毁灭的几乎同一时期早就毁灭了,正如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被罗马教皇加冕,称罗马皇帝,可是已经和罗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什么帝国。

        我寻找五胡乱华时期的电影,然而没有找到,最后找到了一个最新拍的《花木兰》,除了典型的爱情套路让人恶心之外,还真有些实质性的内容,比如花木兰对柔然的篡位单于说:军队里有汉人,羌人,鲜卑人,唯独没有羊。这就说明,那时的民族已经很混乱了。读过《花木兰》的都知道,里面有一句“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从“可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朝廷本来就是罗马人称之的所谓蛮族人的,实际上魏国是拓跋氏所建立,本来就不是汉族的,因此花木兰抗击蛮族除了体现孝道之外,没有体现任何民族精神,她在为融入自己民族的蛮族卖力,正如哥特人自称罗马人一样混乱。当时的中国完全是一个被灭亡了的帝国,只是后来经过民族融合的一个新的民族又一次统一了它罢了,然而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帝国了。在欧洲,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完成这种统一,虽然像克洛维,查理曼,奥托,拿破仑,希特勒都努力过,然而他们的努力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在中国,隋文帝完成了这个任务,此后整个版图几乎再也没有太大的分裂过。

        史诗般的电影能将人拉回到那个混乱的年代,然而回到现实,我们有更多要思考的东西。比如,我的代码如何才能写得不那么混乱,像蛮族入侵罗马时那样。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