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于物流企业信息化

来源:互联网 发布:neural style window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2:11
定位篇:

我的专业是学机械的,但是由于被计算机的神奇能力所诱惑,85年就自己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后来对硬件情有独钟,全系列的PC我都玩过,在中关村配套市场也是有名的发烧友。

94年我迷上了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我重新认识了IT的神奇。但是我仅仅是一个发烧友而已。真正了解企业信息化并让我下定决心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还要从99年说起,当时我正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建一个制造汽车零部件的企业。

招聘的一个博士,他的专业是焊接,毕业论文是原子弹核心“钚环”的焊接。由于钚环非常昂贵,不允许试验的失败,因此在进行焊接之前,必须要有十分的把握才可以进行。他使用著名的分析软件,对焊接结果进行计算机模拟,一次就成功地进行了焊接。并建立一套成功的数学模型,为成功的焊接钚环奠定了基础。从他那里我才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神奇和重要。
我们的产品是汽车上的一个总成,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在产品定型之前必须经过2万5千公里的路试,如果采用传统的路试的方法,至少要4-5个月才能知道产品的设计是否有问题。但是如果用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只需几天就能完成全部的试验和修改设计工作。

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国外的产品会推出的那么快,并且问题会那么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波音777就是一个例子极好的例子,双发的巨形客机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成功的获得了适航证,以前设计同类客机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并且为了保险起见都是采用4个发动机的设计。

天哪!我都快疯了。我们国家的工业要是还是按照传统的试验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改进的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跟上发达国家,更不要说超越了。太恐怖了。不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我们可能就永远要给发达国家打工了。

2000年初从重庆回来以后,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搞企业的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中国的企业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有可能跟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由于需要信息化的方面太多了,经过两年的准备,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我们进入的“兰海”市场,这就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领域,对于整个经济的贡献要超过一个专门的制造业。并且是可以为互联网开辟一个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处女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

一开始真的痛苦呀!我们的第一个版本根本就是送给人家了,一分钱也没有收到,不是产品有问题,而是客户根本不理解系统的用处,虽然在投标会上为企业赢得了重要的订单,但是,客户的女老板告诉我们:“不可能用一个软件改造我的业务流程”。看着辛辛苦苦开发的软件,被客户有一搭无一搭的用着,真是无奈。

终于有一天,在给一个储运公司老板介绍软件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评价,你们的软件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制的,太符合我们的业务流程了。我听到了这句话,真是心潮澎湃,我们归纳的业务流程终于有人认可了!在软件实施的过程中,虽然软件还有许多地方不完善,也不会给客户进行培训,但是客户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培训自己就用起来了。

客户高涨的热情激励了我们,大家的信心来了,立即进行了系统改版工作,在客户无私的帮助下我们的系统不断的完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并完善了财务结算的功能。在和客户的交往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功的感觉。

改版后的软件,每实施一家企业都让我们对行业的理解进了一步,同时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尊重。

就是这种感觉让我们一直钟情于物流行业的信息化!

调研篇:

既然决定为中小物流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现场调研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经朋友介绍,了解到广州一家药业物流企业正好有兴趣,我们立刻就前往广州。

头几天一边看他们如何工作的,一边找老板和员工详细的了解他们工作中的难题,但总是找不到感觉。通过走访其他几个公司也没有找到信息化能给这个行业解决什么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广州至广西专线公司的老板,他们的发货量很大,旺季时一天要发十几个车,我们很想深入他的企业进行调研,但是明显的感到对方有点顾虑。由于我们非常想了解整个运输过程,所以提出跟车到广西的办事处看看,对方考虑了两天后同意了,安排我们当天下午跟车前往广西边境的东兴。

一路上在卡车上睡了一会,一早就到了东兴,第二天中午就前往南宁,在南宁住了一夜,早上座大巴赶往柳州,当天夜里乘柳州到广州的大巴回广州,在大巴上睡了一夜。早上回到公司上班,人们都以为我们还没有走呢。

也许是我们的行动感动了对方,从此以后我们提出的任何调研要求都没有阻力了,甚至可以查看他们的所有台帐。有不懂得地方,他都会安排人员详细讲解。现在想起来,我仍然非常感激这位老板。他是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启蒙老师。

另外让我感动的是车队长。一个西北汉子,在北京呆过两年,对北京人很有成见。我几次想跟他们的车去提货,他都给把我顶了回来。过了几天,也许是我们的认真态度感动了他,我再次提出要跟车去提货的时候,他居然同意了。

跟车出去,发现司机走广州的环城高速,并且回来的时候居然找不到入口。我很奇怪,就问司机你不是天天来这里提货吗?司机告诉我,从来没有走过高速路,今天是车队长特别嘱咐:为的是节约时间,一定要走高速。我当时心里一阵激动,原来是车队长怕我回宿舍太晚了,所以特意安排了一次高速提货。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深受教育,这个公司的一个开单员,他开单的速度非常快。一次看到有人发货,他走上前去,用脚轻轻的踩了一下放在地上的大包,然后用手一提了一下大包的一角,马上就报出了运费,并且迅速的开出单据。我感到非常奇怪,问他:你凭什么报价呀。他告诉我:一看发货人就知道发的是服装,用脚踩的目的是感觉一下大包里是装的是牛仔裤还是衬衫,用手一提一下的目的是通过重量验证一下自己的感觉。这样大包的运价就马上可以算出来了。我真服了!

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体会到,要开发一个好的系统,必须要向用户学习,并且要学会发现他们的智慧,解决难题的智慧来自于用户的每一个员工。

通过几天的现场观察和深入沟通,我们发现这个开单员身兼数职,开单员,查货员,临时仓库保管员,叉车司机,现场调度等等至少9个岗位。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员工非常辛苦,而且非常容易造成错串货的问题。不但给企业造成损失,还会令客户非常不满。

通过走访到货地,我们了解到,如果不能有效监管代收货款和到付运费,会给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资金漏洞。另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就不赘述了。

总而言之这个行业非常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特别是中小企业更需要有一个特别为他们开发的信息系统。

通过这次广州之行,我们对行业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管理信息化的方向。

设计篇:

调研完了,如何进行系统设计真让我们费了一番脑筋。

系统到底应该采用C/S还是B/S架构?

C/S架构无论是开发环境还是开发工具都比较成熟,因此开发难度会比较低,有些功能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考虑到用户现有的人员素质和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系统的维护和后续的服务支持将是严重的问题。

B/S架构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开发工具,要想开发一个真正简单易用的系统其开发难度要高许多。但是由于能够进行远程的支持与服务,因此这成为了我们的首选架构。

考虑到行业的现状,初期投资肯定会成为用户关心的重要问题。找了几个专家级的朋友一起商量,怎么算初期投入成本都太高,潜在用户肯定会吓跑。结合用户的现场情况,硬件维护人员也是问题,维护不到位,系统肯定会成为摆设。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租用IDC的空间,用托管网站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真正让我们头痛的是:信息化的主题是什么?到底要为用户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要想设计一个软件来解决例如:打印托运单据,装车清单,查找那些货物发走了,客户欠多少运费等等这并不困难。甚至根本不用开发什么软件,Excel完全可以解决。设计一个软件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也可以生成各种报表,但充其量也就是用计算机代替重复抄写和计算的问题。但是,信息化应该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这话谁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就有相当的难度了。

由于2000年时曾经给一个轧钢企业设计过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并且做的很成功。在仔细分析了物流行业的运行模式后发现这两个行业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果将流水线式的生产管理方式引入物流过程管理,不但能优化业务流程,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和认真分析,我们终于归纳出一个清晰的作业流程,并根据每个人员在作业流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岗位职能分工,并设计了岗位责任。

这真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方向性的问题明确后,一切都有目标了。大家一下都非常的兴奋,什么“全程全网”的管理理念,从发货到回单的闭环管理,层层复核的管理机制等等,好多好的想法都出来了。

先进的管理理念有了,工作流程也明确了,责任也合理的划分了。但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能让生产一线的员工来操作,才能将管理深入到每一个关键环节,并且真正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易用性设计就成为了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我们也曾经追求过最大限度的易用,试图实现一些作业的自动处理,但是在系统测试和使用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由于系统操作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复核机制,操作人员根本无法承担必要的工作责任。大家都知道,系统中的信息如果没有人为修改,不会发生任何错误,但是实际工作中,货物的情况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设计一些复核环节,强迫操作人员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否则将会产生一大堆数据垃圾。最后再好的管理理念也会因为数据不真实变成了美丽的谎言。

信息化不但要完善内部管理。帮助用户赢得客户,真正给企业带来赢利能力,这也是信息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客户真正关心的不仅仅是运费的高低,关键是货物能否及时发运和按时到达,药业物流客户关心的是回单是否能够及时回来,收货人的签收是否有效。实现全程全网的管理后,如果让客户也能进行网上查询货物和回单的真实情况,一定能让客户满意度有所提高,有关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问题,也在设计中被作为重要考虑内容进行了设计。

开发篇:

先进的管理理念首先要能够被理解,并正确执行才能产生价值。

软件作为其载体,应该让每一个使用者都感到容易理解和便于操作,通过他们的自觉工作,将管理深入到每个关键生产环节,让先进的理念得到正确的执行。

因此系统的易用性设计在实施开发过程中成为了主题。

我们的开发团队为提高易用性所付出的努力真的值得大书特书。由于调研比较深入,对于使用人员的情况大家都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大家一致达成了一个信念,开发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用户能够用起来。

随着开发工作的逐步展开,好多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了。当时JAVA对中文的支持还不完善,因此ASP是无奈的选择,但是作为脚本语言,很多高级功能都没有合适的控件,为了实现易用性的要求我们的开发人员费尽了脑筋,一些想来很简单的功能都要花很多时间自己编写控件。

举个例子,在岗位划分中,配载人员的一项责任是:合理进行货物的轻重搭配,争取单车利润最大化。为了保证这个岗位责任的实现,就需要开发一个浮动的货物重量、体积和运费的计算器,这个功能在其他语言中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由于受开发工具的限制,为了实现这个计算器就花费了我们开发人员3天的时间。

这样的例子在开发过程中简直是太多了,一开始由于开发经验的不足,功能设计时往往很多问题考虑不到,甚至有时候一个功能编码完成后,测试时发现虽然程序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就是操作的易用性没有设想的好,我们的开发人员会毫不犹豫的立刻推倒重来。想到这些我向我们的开发团队致以最高的敬意。

吃了几次推倒重来的亏,我们重新调整了原来的编码习惯,加强了对易用性设计的审核。并且强化了和用户的一线使用人员的沟通,虚心向他们请教,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操作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的经验和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面向用户的设计方法,使我们系统的易用性水平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开发中碰到的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是,由于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的习惯用语,但是这些习惯用语的基本概念比较模糊,随意性很强往往包含很多的意思,这对于程序设计来讲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例如:回扣这个词汇,在用户来讲就是从运费收入中返回发货人的钱,但是经我们深入了解发现,这个概念相当复杂,针对不同的发货对象,这个词汇有不同的含义,为了弄清其中的真正含义,我们为此吵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九点多,才将基本概念定义下来并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别。进行这类的分析是非常值得的,这让我们对这个行业有了透彻的了解。
易用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人性化的设计。

考虑到这个行业员工的工作时间非常长,因此选择程序界面的颜色,减轻操作人员的视觉疲劳,我们尝试了很多种颜色,最终选择了一种比较暗的绿色作为界面的主色调,现在暗绿色已经成为了泰阳软件的一种标志。

最后用一个例子来结束吧。

由于开单人员在我们的系统中是工作强度最高的岗位,如何能让他们的操作次数尽可能的减少,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因此界面的设计成为了一个重点,最后形成的设计规范是:在800x600的显示方式下,输入界面占用90%的显示空间,通过合理的布局让全部输入项目和操作按钮都能显示出来。目的是让操作人员不用冗余操作即可完成单据的输入。

实施篇: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用户的现有流程和操作习惯会有一些改变,因此在实施时总要遇到一些阻力。

系统推广初期有一个用户,系统上线后两三个月了都没有很好的用起来,用户的老板投诉说系统不适用,我们下决心再次进行现场培训,到用户那里以后,老板分别叫来了三个岗位上抵触情绪最大的员工,当着她的面向我们反映问题。在我们仔细讲解这样设计是要管理什么问题后,用户的老板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干这个行业多久了?”然后明确的说:“是我们没有理解你们的系统,不是你们的问题”。后来在这个用户年终的总结大会上,当着数十位应邀参会的各界嘉宾,用户的员工详细地介绍了应用信息系统的心得。在会后聚餐的时候,有人问:怎么成了你们的专场介绍了?其实我们事先也不知道介绍信息系统是会议的重要内容。

还有一个用户刚上线的时,负责车辆配载的经理老抱怨系统不好用,通过现场走访了解到,原因是老板认为操作计算机是经理的工作,不愿意让从事实际工作的员工使用。在我们的强烈建议下,该工作由不懂计算机的装卸班长来操作后,再也没人抱怨系统有问题了。系统使用了三个月后,用户的老板告诉我们,货物不能及时发运、有单无货、有货无单的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并且每车能多挣1000多块的利润。

用户的员工在刚开始使用系统的时候,经常会根据原来的习惯提出许多修改要求。如何面对这些修改要求也曾经让我们困惑。

例如:某用户的录入员,原来一直使用Excel表格制作各种清单,使用系统后抵触情绪很大,认为不如Excel好用,原来是因为系统中不能随意修改托运单据,在系统中必须要由财务人员进行修改,并且会产生修改记录。经我们说明打印出来的托运单据是一个合同文件,因此没有得到客户的允许前不能单方面修改的原因后,问题一下就解决了。这类问题我们原来经常会碰到,主要是我们的培训不到位。

还有一类的修改意见让我们受益匪浅,这就是用户的员工提出的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我们收到这类意见后,会深入的和用户的员工进行交流,往往他们会提出许多非常好的改进建议,并且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易用性,甚至会帮助我们减少很多的开发难度。

我们有个规模比较大用户,对各地分公司是采取的利润中心的核算模式,我们了解到这一特点后,非常希望能够将他们的管理模式集成到软件中来,可是系统流程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需要对系统进行比较大的修改才能实现。无奈之中,我们带着问题与用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方提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解决方法,让我们一下茅塞顿开,不用修改系统,仅增加很少的一些程序就能完全满足要求了。最后的结果是系统顺利实施。并获了一个优秀案例奖。

在用户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系统越来越贴近用户,越来越易用。现在我们实施一个用户,

只需集中用户的各地经理进行4-5天的培训,然后他们就能承担其他员工的培训工作,一个月内就能完全取代原来的工作方式。

2.0版一直到现在的2.8版,每一次软件的升级工作都是集成了用户的业务特点,在用户的大力支持下,对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增加一些行业普遍需要的功能模块。例如,2.8版就是根据服装快运业务有预收货款的特点,增加了预收货款与放款方面的功能。

在系统的推广过程中我们真的体会到,我们走出的每一步都得到了用户的帮助和支持。所以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服务篇:


在系统设计时我们就考虑到,要想真正推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各种服务一定要到位,否则一切都是空话。我们一直感觉我们和用户从事的是同一个行业,“服务业”。

我们刚开始选择的租用IDC空间的办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们曾经将用户的系统放在国内知名的网络集团的服务器上,但是由于对方以为是一般网站,所以服务根本满足不了要求。最后我们自己开始承担了用户系统的全部维护服务。由于我们的系统是一个实时的系统,对可用性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的技术人员一直保持着24小时的待命状态。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用户的电话不断,告诉我们系统速度非常慢,并且不稳定。我们的网管发现原来是遭受了网络攻击,而且攻击相当专业。公司的全体技术人员立刻被召唤起来,由于大家都已经回家,大家通过MSN联系到一起共同协调对策,经过连续几天的奋战终于战胜了这次攻击。同类的攻击我们遭受了不少次,但都挺过来了,停机从没有超过10分钟。由于有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所以没有给用户造成任何损失。
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建立7x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后,现在黑客攻击已经很难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了。

进入2005年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虽然系统监测没有发现入侵,但是服务器负担明显加重,经过现场对多个用户的局域网进行测试后发现,各种木马程序严重堵塞了用户的局域网和出口带宽。由于用户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多数不会正确的维护计算机,选择杀毒软件和指导用户进行安装也曾经让我们费了不少周折。

最麻烦的事情莫过于网通和电信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这完全超出了我们能力的范围,并且被迫3次搬家,为了找到一个带宽充裕的双线IDC机房(同时拥有网通、电信带宽的IDC机房),我们对北京地区所有的同类机房进行过全面的考察和现场测试。每次服务器搬家之前,我们都会拟定一个详尽的服务器搬迁计划,并通过系统的通告功能,提前8小时通知所有用户具体的停机时间和恢复服务的时间,在得到用户的允许后,再进行操作。为了把停机的影响减到最小,我们都在凌晨4点钟以后进行服务器的迁移,因为需要对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我们必须在早上8点钟以前恢复系统运行,以保证用户的正常工作。

一个小插曲:

2005年的夏天,用户都进入了旺季,由于各种监测软件对资源的占用,我们的服务器压力很大,特别是当时我们的资金非常紧张,暂时没有能力购买新的服务器。我们的同行,一致直窥探着这些用户,并借此机会向用户作了很多不利于我们的宣传。一开始我们还不敢向用户说明情况,怕用户有其他想法。后来终于坚持不住了,无奈之下召集了几个大用户的老总开会,我们为此准备一份书面材料,详细介绍了有关服务器变慢的技术原因和我们将要采取的有关措施,反正都是向用户解释我们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得到用户的谅解。

没想到在会上这些资料根本没人看,有人提了几个相当尖锐的问题,让我们非常尴尬。最后不得不实话实说,我们的资金有困难。当大家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主动提出共同筹资帮我们购买新的服务器。这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了,当时真是让人感动,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回顾这些年来经过的各种坎坷,如果没有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泰阳科技可能早就成为“先烈”了。

正是由于用户的厚爱,使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会继续钟情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