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挑战富国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用语xsl什么意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23:22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将不再仅由富国宰制,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会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不再仅由富国宰制,新兴经济体的GDP超过它们,进口消费快与它们平起平坐,货币拼命升值、占据富国市场、大买富国产业,还要富国的资金退出新兴经济体的国土……。两大阵营互不相让,掀起了新的世界经济大战。

 

    如果有一天,中东人掌握了美国的主要海港,大家会怎么想? 会不会有恐怖主义份子趁机行动?美国还敢出兵中东吗?美国在中东还有什么发言权?

 

    这些质疑,句句猜中美国人的心理,而且这个情节,也差点真的上演。

 

    中东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杜拜港埠世界公司收购在美国纽约、迈阿密、纽奥良等重要港口进行管理业务的英国半岛东方航运公司。消息传到美国,从总统到市井小民都在担心这会不会危害国家安全,而强力反对。虽然最后杜拜港埠世界公司决定不碰美国的港口,但已经让美国人胆颤心惊。

 

新兴经济体已威胁到富国

 

美国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随着景气稳定,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规模和影响力已经让富国们备感威胁,担心主控权易位。

 

    新兴经济体的实力,的确改写了全球经济势力布局。《经济学人》指出,2005年,新兴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考虑各国物价水准)计算出来的GDP超过了全球产出的一半,而且全球在2005年增加的经济产出中,有一半以上来自这些开发中国家(见表)。其中的龙头中国,甚至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今年以来,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涨幅排行榜中,前十五名中甚至只有欧元与英镑是来自先进地区,其它都是亚洲与中南美洲货币。

 

    这些国家的消费力也十分惊人。在1980-90年代,开发中国家的进口占全球比例都只在三成左右,但是最近几年迅速成长,去年1-3季,这个比例已经高约四成,进口金额四兆美元,更是1990年的四倍。“上海的工厂工人和斯洛伐克的机械师收入都在增加,想要花钱,”《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人和东欧人喜爱品牌商品,而且荷包愈来愈厚实。”

 

    甚至有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欧、美经济不振,就得由这些新富消费者接棒来撑起全球经济。

 

    细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不全是低技术与低价、被富国扬弃的产业。

 

    新兴国家全力发展高价的高科技业。微软委托信息科技研究机构IDC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在2004-2009年间,亚太的科技业增长速度将是北美的近两倍。韩国的三星在北美攻占所有的电子商品,公司的营收有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另外,东亚新兴国家每年在美国注册的专利数,也从1980年代早期的不到两百件窜升到超过一万两千件。

 

    在生物技术业,以制造学名药闻名的印度公司Ranbaxy不仅席卷欧美,产品还畅销全球70几个国家,在美国、奥地利等地都大胆与当地政府及药商进行专利诉讼。

 

    在金融业,印度的ICICI银行抢占美国小额交易,打败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在美国西南的墨西哥湾区。在加拿大,它也以在印度的便宜后台作业降低成本,提供比较高的利率,吸引数万名客户。ICICI预估,在两年后,会有三成的获利来自印度海外。

 

    至于美国人担心的港口管理,早就已经几乎沦陷。美国十大商港的货柜码头,有六成以上的经管者有外资背景,而且其中不乏外国的政府注资。如果单看洛杉矶、纽泽西等繁忙商港,这个比例更高达八成以上,外资包括台湾、中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国在内。

 

除了市场,富国的家产也逐渐落入新兴经济体。

 

《华尔街日报》报导,去年美国企业被外国人并购的金额成长五成,许多买家不是来自西方世界,而是东方的中国、阿拉伯世界。“我们正在跟一种全新的国际动物交涉,他们叫做开发中国家的国营企业,想到国外花大钱,”美国国会议员马祖罗指出,“他们不拥护资本主义,他们不来自自由市场,也不受限于会不会赚钱的概念。”

 

    这些动物脚步愈来愈快,光是近来火热的印度,这四年到海外并购的案件数就成长了四倍,在去年共并购了约一百家外国企业,金额也成长超过十倍。其中,钢铁大王米托在过去五年,已经吃下了美、德、加等共十四个国家超过二十家的钢铁公司。

 

    最令富国们坐立难安的是,这些新兴国家冲劲十足,紧抓种种机会往上爬。

 

    像杜拜,四年前,当时还是王储的杜拜王公穆罕默德瞭望领土时突发奇想,也许可以把杜拜建成像东京、伦敦或纽约那样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今天,杜拜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昂然挺立在同一块空地上,摩根士丹利、渣打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已经或即将落脚于此。

 

“在这些地方哪怕待上一小段时间,都不能不被人们善于捕捉机会、了不起的头脑所打动,”汤姆森指出,“这正是它们今后50年的成长动力。”

 

对新兴势力的反扑

 

    只是,这股蓬勃发展的新富势力,引起了富国们的强力戒备。之前,美国就已经反对中国的石油公司收购美国同业,也驳回以色列公司收购美国软件安全公司的申请。在法国、西班牙等地,政府也已寻求法令阻止外国人收购本国企业。

 

    现在,美国许多国会议员正讨论,对于外国直接投资是否该设限,以免家产一再外流,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这些富国也娴熟使用国际政治的技术反制。例如,欧洲就跟美国连手,控诉中国设下汽车零件进口障碍。另外,美国指控中国操控、维持不公平的低汇率,如果成功,可以合法地对所有中国货加征近三成的关税。欧洲也为了保护境内企业,要对中国、越南鞋类进口品加征两位数的反倾销税。

 

    这些手法,让新兴国家有样学样,加深了两大经济阵营间的歧见与纷争。美国建筑设备商卡特皮勒想收购厦门的国有机械设备公司受阻扰,私募基金卡莱尔集团想买下徐工集团也一波三折,迟迟未能完成。在拉丁美洲,还有一股新风潮要把一些重要企业重新国有化,对抗在1990年代那波民营化中大举入侵的外国势力。

 

两大经济阵营持续对峙

 

    即使是在金融风暴后大举迎接外资,几乎是亚洲外资所有权比例最高的韩国,也开始犹疑。最近,美国的亿万投资人伊卡恩想收购南韩烟草人参公司,结果,公平贸易委员会、金融监督委员会和伍里银行的领导人都呼吁,要防止外资接管韩国关键行业与领先的企业,甚至要金融机构联合抵制外资。

 

    于是,包括英国、美国政府、学术圈以及华尔街的不少菁英纷纷站出来,希望两大阵营都能冷静行事,继续往自由化的方向走。“我们不要当孤立主义者,不要背向世界,”美国财政部长史诺在CNBC电视台上呼吁。

 

    就先进国而言,维持资金与货物的自由流动,绝对是利大于弊。光是美国这个吸收全世界最多外资的国家,每十二个上班族,就一个人是在外商工作,这些人的平均年薪是六万三千美元,比一般的美国人收入平均多一半。

 

    更不用说这些外国来的人流、金流与物流,让美国在1992-2005年间GDP成长一倍(同期全球只成长七成),创造出来的新工作比欧洲和日本新工作机会数的总和还要多三倍。

 

    开发中国家也要引以为诫。近几年中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反外资,去年上任的新政府以此为号召胜选,指称要从外资手中收回所有的重要产业股权。虽然玻利维亚政府明言,会给这些外资合理的补偿,但是新的投资已经却步不前。“如果这些部门全部重新国有化,就没外资的技术与资源来帮助探勘、开采天然气了,”在美国的玻利维亚商会主席李博雷度担心。

 

    也许,新兴经济体与先进国家的政治人物都应该各退一步,像《金融时报》社论所言的,别让经济爱国主义蒙蔽了一切。(作者:杨淑娟)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