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实践(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励志的句子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9:06


  最近接触到一个案例,非常有意思,拿来跟大家分享。


  一个小学老师,家是农村(不能提供经济支持),一个人来二线城市打拼,结婚,已有小孩,工资不高但有公积金,以上为背景。


  看了《穷爸爸、富爸爸》等一系列的书籍之后,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创富道路,既不影响工作,也能改善生活。于是投入到看房、购房、投资房子的队伍中。


  以下是他的投资过程:

   1. 2008年在城市的新区(远郊),购入一套50平米的小户型,自住 (有贷款)

   2. 2010年在城市的二环(城乡结合处),购入一套小户型,用于出租,租金=房贷+公积金  

   3. 2011年在城市的另一个新区(远郊),购入一套小户型,待收房,贷款,准备出租


   投资理由:1. 没本金(靠工资),只能买便宜的; 2. 把公积金用上 ;3.城市发展快,远郊很快变近郊,升值潜力大;4.远郊房价低

   

   本来”一帆风顺“,看起来还不错,虽然日子过得紧一些,好歹也是小地主了。


   这波调控来临之后,当地房价下跌,而且远郊是重灾区,第一套房由于购买得早,勉强持平(考虑到通货膨胀),后2套被套牢。小地主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了。


  是书讲错了么?

  作者肯定不会承认这点。我也看过这个系列的丛书,里面有些内容确实不错,但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去操作,很容易误入歧途。

  就以房产投资为例,作者所处的地区(美国),跟国内有很大得区别:

  1. 杠杆,美国可以用5%的杠杆,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可以丢给银行去处理,损失不过5%,国内显然不行,不但30%的首付没有了,银行还有无限追索权,天啊!

  2. 风险控制手段,交付很少一点定金后,就可以深入了解房屋的内在价值,例如租客情况,周边氛围,而且房屋都是现房。国内的房产经理们大忽悠居多,骗死你也不会被处罚。


   能怪作者么?  答案虽然是否定的,但我个人认为,作者功利心比较强,把风险说的过小。他真的没考虑到其他地区的巨大差异么?美国的次贷危机跟鼓吹这类投资的作家们一点关系没有么?

    作者关心的还是书的销量,他不对读者是否致富承担责任。所以各位看官,对那些流行的书籍,一定要谨慎阅读啊。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