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应用移植到移动应用的比较研究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免费玻璃排版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33

       自从鼠标、键盘发明以来,它们一直都是Windows系统(实际上包括所有视窗操作系统)人机交互基本方式,二十年来我们用来控制电脑的主要操作方式几乎未作任何改变后来的第一代触摸屏(单点触摸)其实也只是用其他装置(触笔手指)替代了鼠标点击而已,其基于触摸的操控性也未得到任何改善,所以也只能用于一些不适合装外置键盘鼠标的场合。一直到苹果iPhone横空出世,用多点触摸这种全新操作方式,彻底解决了手持终端设备触摸操作的瓶颈,由此释放了移动应用开发巨大潜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大热,也到了要把网管软件这样的传统C/S应用移植到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时候,为保证用户体验,移动终端应用必须适应当今多点触控技术的特点。由于PC终端仍然是网管软件的主流操作方式,为融合两者的开发和应用,必须清晰了解PC操作和触摸操作的区别,以确定者之间可以共享设计的程度。

       从传统鼠标、键盘操作和多点触摸操作的巨大差异可以看出,任何企图直接将PC应用操作方式搬到手机、平板等触控设备上的想法都是一厢情愿的,只要你对应用的易操作性有所要求,即便采用的是HTML5这样的通用服务端架构技术来实现,也需要对触控设备进行针对性二次开发。

       传统PC应用,已经形成了标准的一套操作模式,有一些是可以直接移植过来的,有一些则不行,另外触控终端还增加了自己的一些新颖操作方式,下表做了一些对比:

       可以看出,要想获得最好的用户体验,多点触控下的软件操作设计必须要做较大改动,还有为了适应移动终端普遍的小屏,显示方式可能也要做较大的调整。当然,为了减少移植工作量,也可以放弃一些操控特性或忽略一些限制,关键是看应用本身的特点和代价的权衡。

       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之外,移植到移动应用其实还有很多考量因素,比如带宽、流量、安全等,移动状态下连接的不稳定性、较小带宽的问题、流量费用的限制、移动互联网安全上的风险等,都会导致技术方案架构、通信方式以及呈现方式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即使采用HTML5这样的跨平台技术,要想在PC应用和移动应用之间取得高移植性也是困难的,比较好的方案是:在业务层面尽可能通用,但在表现层分别开发。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