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中国教育,缺失的不是钱,是思想(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局限性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表格列数值求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8:56

之一:理论部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局限性

1、理论错误:

在经典的教育思想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法则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适合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

这个教育思想的错误根源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些“传”“授”“解”,桎梏我们的教育思想。

因为在“传”“授”“解”中,都是由先人(老师)们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后人最多也就是到达先人(老师)的水平。也就没有了超越和创新。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中,先人(老师)们都是主角,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是信息的传授者。也就是没有了先人(老师)们,教育也就没有了。

更为恐怖的是:在“传”“授”“解”的过程中,学生们是被动的,要忍受巨大的身心压力,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正是这些传统经典的教育思想,统治并桎梏了中国的现代化教育。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像宇宙星系爆炸一样的现代化教育,必须要有新的理论支持。

2、我的做法:

          注意下面用字的不同

首先:“授之以欲”:

在学习任何的知识内容之初,应当“授之以欲”。也就是激发兴趣是第一位的。

其次,“受之已愉”: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受之已愉”贯穿始终。也就是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在享受着身心愉悦。

追求的目标:“渔之以渔”

通过整个学习的过程,成长为具有“渔之以渔”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不仅仅学会了前人(老师)们教授的打鱼方法,还能创造出“渔”大鱼的方法,和“渔”其他变种的狡猾鱼方法。

3、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不能作为师道的全部,而蜕变为师道的很小一部分。

教师工作的重心也不再是“授之以渔”。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到从“授之以欲”开始,贯穿教育始终的“受之已愉”,达到“渔之以渔”的目标。

4、可悲的是:

在2010年6月28日,在新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教师教育标准正酝酿出台入职资格将提高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6/28/c_12269896.htm)。

在该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标准已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并提交到教育部,待教育部公布后,有望成为国内通行的教师教育标准。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高级别国家标准中,我们却赫然看到,我们的教育指导方针,还是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5、我们的希望:

2009年9月,在凤凰网上曾有一篇文章,题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aguomin/7/200909/0907_8004_1338705.shtml),

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职能应该由谁来担当?应该怎么分配?”

是呀: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呀?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在哪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10210320550/

请看我前面的一个博客《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11210059692/

请看之二 《教师角色的改变》(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1111335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