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warrior 中的 .prm 文件(2)

来源:互联网 发布:萧山网络问政益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5 18:28

http://bluefish.blog.51cto.com/214870/589031

 .prm 文件组成结构

按所含的信息的不同.prm文件有六个组成部分构成,这里仅讨论和内存空间映射关系紧密的三个部分,其他的不做讨论。

· SEGMENTS … END

定义和划分芯片所有可用的内存资源,包括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一般我们将程序空间定义成ROM,把数据空间定义成RAM,但这些名字都不是系统保留的关键词,可以由用户随意修改。用户也可以把内存空间按地址和属性随意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每块可以自由命名。例如同样是RAM,可以使用不同的属性,使其有复位后变量清零和不清零之分。

关于内存划分的具体方法在后面详解。

· PLACEMENT … END

将指派源程序中所定义的各种段,如数据段DATA_SEGCONST_SEG和代码段CODE_SEG 被具体放置到哪一个内存块中。它是将源程序中的定义描述和实际物理内存挂钩的桥梁。

· STACKSIZE

定义系统堆栈长度,其后给出的长度字节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修改。堆栈的实际定位取决于RAM内存的划分和使用情况。默认的情况下,堆栈放在RAM区域的起始部分。当然,堆栈的定义不只有这种方式,还可以使用STACKTOP关键字。后面将详细讨论。

 

内存划分的具体方式

SEGMENTS开始到END为止,中间可以添加任意多行内存划分的定义,每一行用分号结尾。定义行的语法型式为:

[块名] = [属性1] [属性2… [属性n] [起始地址TO [结束地址];

其中,

 

· “块名”的定义和C语言变量定义相同,是以英文字母开头的一个字符串,用户可以自己任意定义块名。

 

· “属性”用户是不能自己定义的,因为属性名指定了上面所说的“块名”所对应的不同的内存类型和访问方式,而不同物理内存的类型和访问方式是一定的。

对于“属性1”,Codewarrior 5.0中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对于只读的Flash-ROM区属性一定是READ_ONLY,对于可读写的RAM区属性可以是READ_WRITE,也可以是NO_INIT。它们两者的关键区别是ANSI-C的初始化代码会把定位在READ_WRITE块中的所有全局和静态变量自动清零,而NO_INIT块中的变量将不会被自动清零。当然只是复位时不清零,掉电时还是清零的,但是对于单片机系统,变量在复位时不被自动清零这一特性有时是很关键的,在某些应用中有特殊的用途。

对于“属性2  属性n”,根据上面给出的.prm的范例文件可以看出来,可能的形式有“DATA_FAR”、“DATA_NEAR”、“IBCC_FAR”、“IBCC_NEAR”四种类型。其中,“DATA_FAR”和“DATA_NEAR”相对应,当内存区域包含变量或者是常量时(通常是RAMFlashEEPROM),必须指明上面两种属性中的一种,由于涉及到内存的分页,可以这样理解:“DATA_FAR”属性指定的内存块为可以保存数据的非固定页,而“DATA_NEAR”属性指定的内存块为可以保存数据的固定页;同理“IBCC_FAR”和“IBCC_NEAR”相对应,当内存区域包含代码时(FlashEEPROM),必须指明上面两种属性中的一种,“IBCC_FAR”属性指定的内存块为可以保存代码的非固定页,而“IBCC_NEAR”属性指定的内存块为可以保存代码的固定页

 

讨论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在上面的.prm文件范例中,RAM的属性有“DATA_FAR”和“DATA_NEAR”两种,Flash的属性中也是四种都有,但是EEPROM中却只有“DATA_FAR”和“IBCC_FAR”两种,这正好验证了上一篇文章(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的资源配置)中所提到的,RAMFlash中都有固定页,但是EEPROM中全部是非固定页。

 

· 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决定了一内存块的物理位置,对于固定页,用4位16进制数表示,而对于非固定页,则用6位16进制表示,多出来的两位其实是寄存器EPAGERPAGEPPAGE的值,可见,对于分页的资源,是通过寄存器(EPAGERPAGEPPAGE)和16位的地址总线的组合来进行寻址的。

TO”是系统保留的关键字,必须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