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随笔]明朝后期的中缅战争——此役之后关系中国西南版图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么删除mac导入照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4 18:28

原文  [评论随笔]明朝后期的中缅战争——此役之后关系中国西南版图


  本文节选自《南明散记》第二十六章,《南明散记》为《李自成不容易》的抢先版。

 
  正文
  
  
 
  明代中缅战争
  
  
  
  要提到中缅之间的战争,还要扯远点。明初朱元璋统一中国后,由于西南地区地域和民族的复杂性,明朝在西南边陲的统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明朝政府在云南统治用了双轨制,让立有战功的沐英家族坐镇云南。而在云南更西南的地区,明朝的统治就更力不从心了,因此明初明朝政府在云南的西南设立了六个司,任命当地的老地主油子担任宣慰使(既土司),服从云南地方政府的领导。
  
  这六个司分别是
  
  孟养司,全称为孟养军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缅甸东北地区,大概就是今天缅甸的克钦邦,明朝的时候仍属中国的领土,府治为孟养城,既今天缅甸的孟养(又名莫宁)。
  
  木邦司,全称为木邦军民宣慰司,也在今天缅甸东北地区,在孟养司的南面,大概就是今天缅甸的掸邦,明末的时候同样属中国的领土,当然今天孟养司和木邦司都属于缅甸领土,木邦司的府治就是木邦城,既今天的缅甸的登尼(又名兴威)。
  
  缅甸司,全称为缅甸军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缅甸中部地区,府治在阿瓦,既今天的曼德勒。后来缅甸司演变为缅甸阿瓦王朝,仍为明朝的宗属国。
  
  八百大甸司,全称八百大甸军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缅甸东部和泰国北部,大概就是今天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夜丰颂府和帕尧府这些地方。
  
  车里司,全称为车里军民宣慰司,就是今天云南西双版纳,这是这六个司里惟一现在还是中国领土的司
  
  和老挝司,全称为老挝军民宣慰司,既今天的老挝北部,大概就是今天的老挝琅南塔省、博胶省、华潘省、乌多姆赛省、丰沙里和琅勃拉邦这些地方。
  
  
  
  虽说这些地主老油子们,都归明朝政府管,其实他们有很大的独立性,这些地主老油子们都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独立政治体制,也有独立的经济。
  
  
  
  
  
  在《明史》查缅甸,如果你在《明史·外国传》中查,一辈子你也别想查到,而缅甸却被记在了《明史·云南土司传》的最后,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缅甸的前身缅甸司,仅是云南省的一个下级单位,能把它列入《明史·云南土司传》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大家要是问为什么明朝在西南实行这样的统治呢?如果要说,还得从明朝的国防体制说起。
  
  
  
  其实明朝的国防政策主要是防范北面来敌,也就是说明朝把大量的军队都用在了北方的防务上了,对西南的防务就比较宽松。话说朱重八终于当上了皇帝,重八是当上了皇帝,但北面的蒙古还没彻底败,时不时还想闹事,因此重八兄就把主要的军事力量放在了北面疆土,从此以后明朝二百多年都是北面防务和南面防务一头重一头轻。
  
  
  
  重八兄把军队都放在了北方,那么他对西南的统治就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了,因此就是能在西南实行所谓的双轨制。
  
  
  
  
  
  明朝政府给了西南这些土司很大的权力,但是权力一大,就导致这些当土司的地主老油子们飘飘然起来了,1638年(既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云南土司(宣慰使)思伦发动叛乱,当时思伦号称有兵三十多万,战象万余头,当然这是号称,实际上叛乱的军队远远没有这么多。
  
  
  
  
  
  朱元璋是个没事都想找事的人,这一回事找到他了,他决定用武力平息此次叛乱,其实当时明军的将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战象很是忌惮,但是那边都叛乱了,总得有人要去,于是这个光荣且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沐英。
  
  
  
  
  
  沐英同志可是个好同志,接到任务二话不说,点兵出发。沐英对这次平乱还是有信心的,他的信心来源于他的装备,因为沐英的军队装备着代表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明朝火统。
  
  
  
  
  
  沐英率军队急行军半月(这在当时算非常快的速度了)赶到云南,与思伦叛军展开激战,思伦以战象为前导,步兵在后面紧跟的战术向沐英发起进攻。
  
  
  
  当时叛军的战象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但是沐英的心里并没有颤抖,因为他有信心对付思伦的战象。

  


  就在思伦的战象离沐英的军队很近的时候,沐英才展开了队形。
  
  
  
  思伦见沐英的队形很奇怪,这算什么队形?他们分成三排,每排土兵拿的也不是大刀长矛,而是圆咕隆冬的动西。等到思伦的战象快冲到沐英的阵地是,这些圆咕隆冬的动西们喷出了火,随着火出来的还有一个个小钢珠,等第一排喷完火后,退后,第二排接着上,然后是第三排……
  
  
  
  
  
  随后思伦看到自己的象阵,有的象爬窝了,有的受伤了,有的甚至往自己人这边冲,再然后,思伦的步兵也开始退却,再再然后沐英发动进攻,再再再然后思伦就败了,再再再再然后沐英乘胜追击思伦大败,再再再再再然后思伦向明朝政府请罪……
  
  
  
  
  
  沐英大胜叛军,朱元璋见沐英玩得转西南于是就让他坐镇西南。
  
  
  
  之后思伦的儿子又发动叛乱,又被明朝政府给平定了下去,就这样老沐家把西南的土司地主老油子们打得服服帖帖,明朝政府也找不到新的人选坐镇西南,因些就让他老沐家坐镇云南。
  
  
  
  从那以后西南相对来说平静了一段时间。
  
  
  
  后来时间发展了,社会也进步了,而缅甸司、八百大甸司和老挝司和明朝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本来这些土司就有很强的独立性,再加上明朝多年没有对这三个司进行使有效的管理,于是缅甸司独立成了缅甸阿瓦王朝,八百大甸司归了暹罗既泰国,老挝司成了今天的老挝。
  
  
  嘉靖年间在缅甸和阿瓦王朝并行的还有一个东吁王朝,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的老国王见上帝去了,但对于缅甸东吁王朝周边的一些小王国来说,这可不是好事,因为接班的是个狠角,接班的这位名叫莽瑞体,当他从他爹中接过王权,既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这位莽瑞体老兄在位二十年,仗也打了二十年,到1551年,莽瑞体也跟着他国王老爹见上帝去了,接班的是莽应龙,莽瑞体给莽应龙留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莽瑞体老兄确实是个狠角,他打仗打了二十年,到他死的时候,东吁王朝基本统一了缅甸中南部地区。
  
  
  
  
  
  莽应龙和他的爸爸爷爷一样,是个不安分的人,莽应龙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那种人,莽应龙看到东吁王朝统一了中南部地区就飘飘然起来,把下一个目标伸向了缅甸阿瓦王朝,和中国西南边陲(既孟养司和木邦司),这就有点像今天的暴发户,一有了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好了。
  
  
  
  1553年(既嘉靖三十二年)不知道姓什么好的莽应龙集中兵力,向北进兵,经过两年的战斗,到1555年,东吁王朝军队攻占阿瓦城,阿瓦王朝覆灭,从此缅甸进入东吁王朝的统治时期。
  
  
  
  莽应龙在位时期疯狂扩军,而当时整个缅甸的人口才300万多,而莽应龙时斯的军队却高达15万人,按当时缅甸男女的比例为1:1算,也就是每十个缅甸男丁就得有一个去当兵,这其中还包把未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的人算进去。
  
  
  
  
  
  穷兵黩武的莽应龙在灭掉阿瓦王朝后,把魔爪直接伸向了中缅边境,而此时的莽应龙真的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要知道莽应龙集全国之力招上来的军队,还不够明朝军队的一个零头。嘉靖年间在缅甸和阿瓦王朝并行的还有一个东吁王朝,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的老国王见上帝去了,但对于缅甸东吁王朝周边的一些小王国来说,这可不是好事,因为接班的是个狠角,接班的这位名叫莽瑞体,当他从他爹中接过王权,既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这位莽瑞体老兄在位二十年,仗也打了二十年,到1551年,莽瑞体也跟着他国王老爹见上帝去了,接班的是莽应龙,莽瑞体给莽应龙留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莽瑞体老兄确实是个狠角,他打仗打了二十年,到他死的时候,东吁王朝基本统一了缅甸中南部地区。
  
  
  
  
  
  莽应龙和他的爸爸爷爷一样,是个不安分的人,莽应龙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那种人,莽应龙看到东吁王朝统一了中南部地区就飘飘然起来,把下一个目标伸向了缅甸阿瓦王朝,和中国西南边陲(既孟养司和木邦司),这就有点像今天的暴发户,一有了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好了。
  
  
  
  1553年(既嘉靖三十二年)不知道姓什么好的莽应龙集中兵力,向北进兵,经过两年的战斗,到1555年,东吁王朝军队攻占阿瓦城,阿瓦王朝覆灭,从此缅甸进入东吁王朝的统治时期。
  
  
  
  莽应龙在位时期疯狂扩军,而当时整个缅甸的人口才300万多,而莽应龙时斯的军队却高达15万人,按当时缅甸男女的比例为1:1算,也就是每十个缅甸男丁就得有一个去当兵,这其中还包把未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的人算进去。
  
  
  
  
  
  穷兵黩武的莽应龙在灭掉阿瓦王朝后,把魔爪直接伸向了中缅边境,而此时的莽应龙真的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要知道莽应龙集全国之力招上来的军队,还不够明朝军队的一个零头



在嘉靖末年,东吁王朝就开始侵占中国的木邦司,到1575年(既万历三年),东吁王朝就已经占领了属于明朝的木邦司。前面说过明朝的国防政策是北重南轻,明朝西南边防力量本来不足,再加上当时国力已经衰弱,因此对东吁王朝的侵略行为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东吁王朝的侵略行为止于木邦司。
  
  
  
  
  
  侵略者的野心是从来不会满足的,你今天退一步,他就会进两步,你再退两步,他就会进四步,这是侵略者的通病,对于侵略者忍让是换不来和平的,对付侵略者的最好方法就是还以重拳,让他们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餐,侵略者也从来没有好下场。
  
  
  
  
  
  而莽应龙好像不懂侵略者没有好下场这一基本道理,在1576年(既万历四年)莽应龙既进攻中国孟养司,当时孟养司的土司叫思个,思个一面积极组织抵抗,一面向云南省报急,云南的罗汝芳得到思个的报急后,要求思个坚守孟养,并向缅甸派出大量间谍,侦查缅甸的交通、地形和缅甸军队的情况,并且要求其它各地的土司发兵来援。
  
  
  
  很快罗汝芳派出去的间谍带回了关于缅甸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这些情报后罗汝芳发兵增援思个,到这年(既1576年)的十二月份罗汝芳大军已经到了南腾冲。
  
  
  
  得到消息的思个,士气大振,后台终于要来了,腰杆子也硬起来了,现在什么也不用怕了,士气大振的思个胆子也就大了,他决定主动去击一下,怎么援军也快来了,就是主动出击输了也不怕。
  
  
  
  
  
  思个命令手下乌禄刺率军一万,偷袭莽应龙的运粮队伍,思个则在戛撒(今缅甸杰沙在实皆省)设下伏兵,然后引诱莽应龙来袭。

玩计谋莽应龙在中国人面前,相当于三岁小孩的水平,根本上不了台面,像对敌方的粮草进行破坏,这种小儿科的把戏,莽应龙居然没有防备,最让人跌眼镜的莽应龙连最常用的诱敌深入这样的的诡计都识不破,真怀疑他是怎么灭的阿瓦王朝。其实这也不能怪莽应龙,估计当时像《三国演义》那种兼有国防教育意义和战争教育意义的书,没有在缅甸流行起来,缅甸的国防教育和战争教育的整体水平比中国低,因此缅甸作战都是莽应龙那个水平,当然大多数肯定是还不如莽应龙高呢,要么莽应龙怎么能灭阿瓦王朝。你的水平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人要比你的水平还低。
  
  
  
  
  
  莽应龙这次遇到的可是比他水平高的,本来思个打算在戛撒打个埋伏战,等莽应龙终于辛辛苦苦到了戛撒,乌禄刺也截断了莽应龙的粮道,思个也改变了主义,他决定不埋伏莽应龙了,而是固守戛撒,和莽应龙打消耗战,怎么莽应龙也没粮食了,先让莽应龙再蹦达几天,饿他们几天,等莽应龙军队都患上低血糖头昏眼花的时候,再收拾他们。
  
  
  
  
  
  莽应龙想打戛撒速战速决,但是思个就是不出战,而莽应龙的粮道又被乌禄刺给切断了,断粮对于莽应龙来说这是非常要命的,原因就是当时缅甸兵的个人军事素质都比较低,基本上算是临时抓来的,没正式训经练几天,而缅甸军队的战斗力都来自他们的战象,而战象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象吃得太多了,它们可是几百斤几百斤地开吃,一头象一顿吃的顶一个加强排一天吃的;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战象和战马又不一样,马吃草料,象的嘴可叼,他们最爱吃的是优质的水果,粮道被切断了,战象没吃的,也就没战斗力了,战象没战斗力,那么整个缅甸军队就没战斗力了。
  
  
  
  
  
  
  此时莽应龙进退两难,想撤退又怕思个反击,进又进不了,退又不能退,粮食也吃完了,饿急了的缅甸兵开始杀战马和战象,再到后来连肉都吃不上了,缅甸兵们只好挖草根剥树皮吃。在戛撒外呆了一阵,缅甸兵个个营养不良,最倒霉的是缅甸兵营还闹起了瘟疫,缅甸兵不是一个一个地死,而是一大批一大批地死,缅甸兵叫苦连天。
  
  
  
  
  
  莽应龙实在是没办法了,于是派出使者向思个求和,思个这个地主老油子的脾气比较倔,莽应龙既然来求合,只要莽应龙肯退兵,然后保证永远不能来中国,就放他一马,可是倔老头思个就是不同意莽应龙的求和。


思个之所以不肯放过莽应龙,原因是他认为明朝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明朝大军一到,你小小的莽应龙算什么东西,还不一样挨刀,可是明朝的援军是左等左不来,右等右不来,于是思个派使者去见云南巡抚王凝,通报了戛撒的军情,并请求王凝马上出兵。
  
  
  
  
  
  王凝是个胆小的巡抚,他的原则就是,千好万好,没事最好。他对缅甸方面入侵一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得知思个对缅作战取得了一点成绩,王凝对上面也好交待了,打算见好就收,于是急忙传令罗汝芳,不用去增援思个了,马上回到原地驻防。
  
  
  
  王凝对军事是一窍不通,可是罗汝芳带兵多年,深知这次增援思个,有可能全歼莽应龙,就可以解除西南边患。
  
  
  
  王凝回防的命令一到罗汝芳手里,罗汝芳就骂上娘了,但骂归骂,罗汝芳还是撤回了驻地。
  
  
  
  思个在戛撒前线痴痴地等了好久,援兵还没来,而这时缅甸兵实在是顶不住了,打算快逃。
  
  
  
  不等援兵了,自己单干得了,等缅甸兵一开始跑,思个就追了出去,思个这一路追得很痛快,一边追缅甸兵,还一边杀缅甸兵,缅甸兵饿了很长时间,又经过一场瘟疫,能跑就不错了,根本就没能力还击,现在缅甸兵就看跑得快不快了,快得话的还能活一条命,跑得慢得只能挨刀了,经过这一役,缅甸东吁王朝损失极大,但搞侵略的贼心仍然不死。
  

1578年(既万历六年),明朝政府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派使者到缅甸,为了表示诚意,明朝政府打算把在戛撒俘获的缅甸战象和战马还给缅甸,经过了这好几年,俘获的战马和战象也不知道到那去了,找得到的也老了,送回去不是寒碜人家吗,于是明朝政府把当初俘获的战马和战象,折合成当时在缅甸和中国都能通用流通的金银,还给缅甸。
  
  
  
  明朝政府这样做已经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但是缅甸政府却不领情,明政府把金银送到缅甸,缅甸方面连个谢字都没说,很不给面子。
  
  
  
  
  
  1579年(既万历七年)莽应龙再次集结兵力,进攻孟养,他老莽又回来了,这次倔老头思个没有上次那么走运,莽应龙这一次多了个心眼,打得很是小心,再加上由于明明政府没有组织援兵,思个惨败。
  
  
  
  思个打算撤入腾越,但是不幸走到半路,被缅甸兵给捉了,等缅甸兵捉到思个,打算收买思个,如果思个肯投降缅甸,还让思个当土司,但是思个拒绝了,最后遇害。
  
  
  
  
  
  打败思个后,缅甸既占领了孟养司,至到此时云南方面还没有抵御缅甸的积极准备,而此时云南地方政府还希望寄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多次派出使者招抚缅甸。真的怀疑云南的巡抚有没有病,人家都打到你家门口了,都开始骑在你的脖子上拉屎了,你还不巴掌轮圆了扇过去,还给他讲和平,脑残了吧。
  
  
  
  
  
  莽应龙见明朝政府是这样软弱的态度,于是更嚣张起来,但是不要紧,因为他嚣张不了多久了,在1581年,嚣张的莽应龙也去见上帝了,莽应里继承王位。
  
  

莽应里继承了他老爹和他老爹的老爹的扩张思想,誓要将扩张和侵略进行到底。
  
  
  
  
  
  1582年(既万历十年),莽应里集中军队向北侵略,不久之后既攻破干崖进入姚关(姚关就在今云南施甸县城南)。1583年正月,缅甸军进攻顺宁(今云南凤庆),莽应里的侵略军的一路上杀人放火,抢劫淫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缅甸军这一路上十分猖狂,十分嚣张。
  
  
  
  
  
  由于明代西南版图比现代版图更大,如果按当时的版图来算,缅甸兵已经侵略到云南的腹地了。
  
  
  
  
  
  缅甸这一次的军事侵略行为震动了明朝当局,云南方面急忙采取紧急行动,云南总兵沐昌柞把前线指挥部从昆明移到了洱海,并分别在云南的各地调兵遣将。
  
  
  
  云南巡抚刘世曾请求朝廷任命刘綎为腾越游击,邓子龙为永昌参将,二人立马上任率兵紧急奔赴前线。
  
  
  
  
  
  刘綎和邓子龙这二位仁兄不用介绍了吧,这二位仁兄都是猛人,打仗都有二把刷子,由于打仗有二把刷子,日后还会被调到朝鲜和日本鬼子干仗。
  
  
  
  刘綎和邓子龙真不是盖的,一到前线既在姚关大破缅军,取得了初步的胜利,邓子龙既号招各地的土司,同仇敌忾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到底。


五百多缅甸兵在耿马三尖山山上设下埋伏,布置了五百名弓弩手,在箭簇上涂上剧毒,就等邓子龙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邓子龙可是老狐狸级的人物,这一套他早玩腻了,和他玩这一手,那真是和关公比大刀——等着死吧。
  
  
  
  邓子龙在当地人民的指点下,绕过三尖山,从三尖山后偷偷上山,并在三尖山下也埋伏了大军,等邓子龙的大军突然出现在缅甸兵的后面,缅甸兵惊慌失措,除一部分被邓子龙歼灭外,剩下的一部分逃到了山下,本来认为逃过一劫的缅甸兵,还没乐出来,在山下又被打了一个伏击,结果全部被歼灭,这些缅甸兵够倒霉的,躲得过初一,却没躲得过初一零一小时零一分。
  
  
  
  取得三尖山胜利的邓子龙,很快就收复了云南湾甸、耿马等地区。
  
  
  
  邓子龙打得很痛快,那边的刘綎打得比邓子龙还要痛快。
  
  
  
  1583年的年底,刘綎拿着大刀片子攻打陇川(今云南陇川县),而当时盘踞在陇川的是岳风,岳风本来是明朝子民,但是缅甸军打过来后,他叛国投敌,当了汉奸。刘綎使着个大刀片子,功夫高手,而且力大无穷,猛男一个,岳风也知道刘綎不好惹,不说别的就说单挑,岳风这边可没人能挑得过刘綎,再说了刘綎可不是来玩单挑的,他身后还带着大军呢,比群殴岳风照样比不过刘綎。
  
  
  
  岳风知道无论是来文的还是来武的,无论是玩群殴还是玩单挑都,都不是刘刘綎对手,等等,也许来文的岳风能和文盲水平的刘綎还能拼一拼,但是战争中就是不玩文的,你有什么办法,没办法的岳风打算投降。
  
  
  
  岳风想投降,但是他胆小,怕投降的时候被阴了。他决定先派他老婆先去探探路,于是他的老婆先投降了。让老婆去探路,岳风真不是爷们,还不如超女的那几位够爷们。
  
  
  
  
  
  岳风的老婆投降后,刘綎派人占领了岳风的后退之路。这下好了,岳风是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老婆还在人家手里,不投降也不行了,于是在1584年正月,岳风率军向刘綎投降。
  
  
  
  占领陇川后,刘綎既兵分三路进攻蛮莫(既今天缅甸八莫),蛮莫缅甸方面任命的土司自知不敌,于是向刘綎投降,刘綎收复蛮莫司后,既打通了云南和孟养司、木邦司的通道。
  
  
  
  得知明朝政府终于发飙了,动了真格,看来这次明朝是要教育一下缅甸了,孟养司的思义(人名)和木邦司的罕凤(人名),分别杀死缅甸派驻的特史,宣布重新归于明朝,人家反正了。
  

到1584年的二月份,刘綎收复了被缅甸占领的全部云南司的领土。
  
  
  
  
  
  按理说领土收回来了,战争也应该结束了,可是刘綎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也难怪,这怎么说也算是自卫反击战吧,仗打到现在了,明军只自卫了还没反击呢,如是不反一下击,缅甸方面就不知道痛,就不会长记性的。
  
  
  
  于是刘綎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阿瓦,守卫阿瓦的缅甸将领莽灼,本来就和莽应里不和,再加上刘綎来势汹汹,莽灼决定投降,刘綎到阿瓦城的时候,莽灼就投降了。
  
  
  
  莽应里得知阿瓦守将叛国,这还了得,于是马上派兵收复阿瓦城,莽应里之所以这么看重阿瓦城,主要原因是缅甸的生产力落后,城市化慢,全国上下没有几座像样的大城市,有一个阿瓦城,那还不当宝贝金疙瘩。
  
  
  
  
  
  很不巧的是,莽应里派兵攻取阿瓦的时候,刘綎刘大刀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目标,率军撤回了国内。
  
  
  
  莽灼的作战水平真是低,连吃了几场败仗后,自知不敌,于是放弃阿瓦城,开始逃命,缅甸是不能回去了,因为莽灼属于缅奸之类的人物,回去的命运也是剁吧剁吧喂狗。于是莽灼向云南方向逃去,准备当铁杆的缅奸,来一次彻底的叛党叛国,等莽灼逃到了云南盈江,就跑不动了,因为他得了重病,并不久之后病死在云南盈江。


莽应里收回了阿瓦城,但是派谁驻守阿瓦城,莽应里犯难了,派外人自己不放心,毕竟阿瓦在缅甸是宝贝疙瘩级城市。派外人不放心,那就不派外人了,于是莽应里派自己的儿子莽时驻守阿瓦城。
  
  
  
  
  
  1584年五月份,缅甸军队又一次侵略中国边境,总兵高国春率军前去增援,结果大败缅军。经过这些战争,明朝的将领明白了自己在西南边境地区边防的不足,于是在那种情况下,明政府在西南边境,又新设了二处宣抚司和二处安抚司,并在蛮莫设立了行署关派将领长期驻守。为了震慑边境地区的土司们,明朝政府在北京把叛徒岳风处斩。
  
  
  
  在战争中像刘綎这样和缅甸军直接交过手的将领土深知道,缅甸军队的计谋水平属三流,单兵战斗力二流水平,但是有一种武器,那可是一流水平,那种武器就是战象,只要有战象帮助,缅甸军队的战术作战任务基本上都能完成,不但如此缅甸方面还有一套完善战象作战体系,很难对付。
  
  
  
  怎么对付这种超级武器呢?如果不能有效地克制战象,缅甸军队下一次入侵,明朝方面的损失还会很大。



大象怕巨大的声响,通常火器在发射出弹丸后,会产生很大的动静,正好镇守云南的老沐家,又是玩火器的行家,得了,就用它对付战象了。但是有一点,云南的山区交通不便,火器中的大家伙比如大炮,在战时不易部署,而火器中的小家伙们比如统,威力不大,好几枪也打不死大象,不但打不死大象,有可能还会激怒大象,到时候被大象踩上一脚,那死得可就惨了。用火器中的声响吓野象还可以,但是吓经过训练的战象,可就不行了。因此火器在和大象作战中只能是辅助性的武器,不能当成主要武器用。
  
  
  
  
  
  那可怎么对付大象呢,小的时候玩动物象期,就是那种大象吃狮子,狮子吃老虎……猫吃老鼠,老鼠吃大象。后来我对大象怕什么的识认一直受此影响,一直认为大象怕老鼠,后来才知道大象并不怕老鼠,其实对付大象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大象来对付大象,这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于是刘綎刘大刀重金购买了大象,并进行训练。这种以大象为主,火器为辅的方法,是对付缅甸象阵的最好的办法。
  
  
  
  
  
  1585年冬天,蛮莫安抚使思顺叛国投降缅甸,思顺的叛逃和刘綎的老粗行为也有关系,刘綎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除了打仗之外,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老粗一个,当时明朝的军队已经很腐败了,上面发一点饷,等到了下面,一层一层地贪污,等分到兵的手里,基本上连饭都不够吃了。在这种情况下,刘綎经常找地方解决粮饷的问题,刘老粗又不懂变通,地方不给就来粗的,结果思顺在地方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叛逃了。
  
  
  
  在这种情况下,缅甸在思顺的指导下,派大襄长率大军通过有效手段重新占领了蛮莫,所谓有效手段就是不投手段。孟养许多地方土司也暗中投降了缅甸,缅军占领蛮莫后,又重新打开了进攻中国云南的大门。
  

1587年孟养土司思威,暗中联系已经叛逃的思顺,一块收复失地,由于家族的认同感,思顺很快就又反正了,要想彻底把缅甸兵赶出孟养司,必须收复孟养以南的(密堵、送速两城)二座城市,而当时如果正大光明地来上一场,思威的土武装确实不是缅甸正规军的对手,而来相助思威的明朝正规军,数量也不多。
  
  
  
  土司兵:“就来这点人,够干什么呀。”
  
  明朝兵:“多少算多呀。”
  
  土司兵:“虽说不能满山遍野,也得来上几万吧。”
  
  明朝兵:“满山遍野这还不好说,你瞧好吧,马上满山遍野。”
  
  虽然明朝兵带的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带的旗很多,于是他们把旗分给土司兵,让这些土司兵到处插旗,旗多也有好处,不一会插得到处是明军的大旗。
  
  明朝兵:“看到没有,满山遍野。”
  
  土司兵:“这也算呀。”
  
  明朝兵:“算好几万人吧?”
  
  土司兵:“算有吗?”
  
  明朝兵:“可以算有,你知道有没有没用,关键是缅甸兵不知道有没有。”
  
  土司兵:“这都行,太搞了吧。”
  
  
  
  
  
  缅甸兵确实不知道有没有,看到到处都是明军的旗,可吓坏了缅甸兵,旗都这么多,明军得来多少人呀,现在逃吧,如果明军攻城时再想逃那可逃不了,于是缅甸兵放弃了孟养以南的这二座城市,夹着尾巴逃回缅甸老家,史料上仅用了两个字就把当时缅甸兵的惊慌失措描述得淋漓尽致——“惊溃”。
  

但是明军这次来的人,确实不如旗多。缅甸兵逃跑了,不追似乎太不给缅甸兵面子,于是明朝兵和土司兵在缅甸兵“惊溃”后,就开始追杀缅甸兵,结果明军很给缅甸兵面子,在追击中斩杀了缅甸侵略军的总指挥大襄长,剩下的缅甸兵,历经千辛万苦逃回了阿瓦城,至此朝朝再次收复被侵占的领土。
  
  
  
  1588年(既万历十六年),蛮莫思顺再一次叛国投缅,在这一年的九月份,缅甸大军又大举进攻,很不幸,在缅甸大军进攻的第二年,既1589年,孟养土司思威去世,明朝政府任任命思远为新一任的孟养土司,但是思远抵御侵略的决心就不如他老爹,思远上任的时候,正是缅甸大军长驱直入的时候,思远想都没想就逃到了云南盈江(好像当时叫盏达),思远逃后,缅甸大军紧跟着进攻陇川,由于陇川的地势险要,明军利用地势击败缅甸大军。
  
  
  
  
  
  就这亲缅甸大军在中国边境上侵略了两年,直到1591年二月份,明朝政府看到,指着西南边疆的土司位,和他们的土武装,保家卫国抵御缅甸入侵,有点不实际,要想保家卫国,还得靠朝朝的正规军,于是明朝政府重新起用了邓子龙,原因就是邓子龙曾经大败过缅甸军,以对付缅甸军方面有经验。
  
  
  
  邓子龙刚一上任,蛮莫既遭到缅甸军的进攻,邓子龙前往救援,明军赶到蛮莫的时候正是晚上,于是明军为了行路方便点起了火把,明军的火把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缅甸军看到到处都是火把,认为明军的大部队到了,于是想都没想就撤退了,其实当时仅有明军的前锋部队到达蛮莫。
  
  
  
  1592年(既万历二十年)明军又一次进攻蛮莫,邓子龙驻军于云南陇川,缅甸军攻打邓子龙,邓子龙与缅甸军大战,这一战极其惨烈,明军二位总兵战死在前线,缅甸兵也没得到好处,不能再多侵占中国的一分领土,缅甸军看占不到便宜,在一个月后退兵。

1593年底,缅甸军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又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由于经过精心的策划,缅甸军这一次来势汹汹,号称三十万,如果减去‘可以算有’的二十万人,缅甸军这一次大规模入侵投入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这一次缅甸军还带着好几百头战象。而缅甸东吁王朝军队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十五万人,创造这个纪录的还是莽应龙,估计现在缅甸全国的兵力总共也就是十多万人,缅甸这一次入侵,估计把老底都拿出来赌了。
  
  
  
  
  
  这一次缅甸兵占领蛮莫打开进攻云南的大门后,既兵分三路,一路进攻云南陇川县,第二路则直取云南潞西市,第三路则在这两路之间进攻云南。
  
  
  
  缅甸军队大举入侵的时候,云南巡抚陈用宾亲自带兵进入云南陇川县,抗击缅甸鬼子的侵略。由于云南巡抚亲自带兵,明军土气大增,很快就在云南陇川县击败缅甸军。
  
  
  
  收复云南陇川县后,明军也兵分三路进攻蛮莫,并一举收复蛮莫。
  
  
  
  由于进兵太顺利,明军便于产生了轻敌的思想,急于收复失地,结果冒进被缅甸军打了个伏击,损失惨重。而此时缅甸军也无力反击明军,中缅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你肯定会问,这时候刘綎去哪了,为什么不来砍缅甸兵了,这一时期日本鬼子更欠砍,朝鲜战场更需要刘綎,因此刘綎就被明朝政府调到朝鲜去砍日本鬼子了,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594陈用宾为了加强边防力量,在云南的西南修筑了八关。
  
  于是在此后云南就有了八关九隘的说法,而这八关分别是上四关:神户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和下四关: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
  
  
  
  
  
  神户关在今云南盈江县盏西老关城,关隘现已经损坏,但地基的砖石还存在。
  
  万仞关在今云南盈江县勐弄乡弄山,关隘现已经损坏,但城门道遗址仍清晰可辨。
  
  巨石关在今云南盈江县昔马乡白岩坡,关隘现已经损坏,但地基仍存。
  
  铜壁关本来设立在了孟养司的布岭山上(今天的缅甸境内),清初清朝政府把铜壁关向东移东了50里,新关关址在今云南盈江县铜壁关乡布哈山上,新关现已经损坏,但仍存有地基遗址。
  
  铁壁关本来也在孟养司境内的西等练山上(今天的缅甸境内),清道光年间满清政府把关隘移到陇川县板凳山上(现在仍在缅甸境内)。
  
  虎踞关在陇川的顾坑山上(现在缅甸境内)。
  
  汉龙关在今天缅甸南坎东北部的拱卯山,在1960年中缅划界时汉龙关才和南坎划入缅甸版图。
  
  天马关现在缅甸境内,缅甸有一个地方叫哈布新蚌,那就是天马关的旧址,“哈布新蚌”在缅甸语中的意思是“以石为界”,可见缅甸人曾经也承认天马关是明朝末年中缅的边界线。
  
  
  
  
  
  可是在1885年,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和英国殖民者在中缅边境重新勘深边界,满清政府在英国殖民者面前被迫将天马关和另外二座关(虎踞关和铁壁关)划入缅甸版图。
  
  1780年,既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在八关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九个隘所,这几个隘所分别是古永隘、滇滩隘、明光隘、大塘隘、支那隘、猛豹隘、坝竹隘、衫木笼隘、石婆坡隘。
  
  这就是西南边境八关九隘的由来。
  
  
  
  1595年缅甸再次入侵蛮莫,被明军击退,在战斗中击毙缅甸将领丙测,这几场战争算明代中缅之战的尾声了。
  
  时间到了1596年,中缅边境进入了少有平静时期,1596——1598年,缅甸莽应里政府陷入了政治危机之中。由于多年的战火,缅甸的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缅甸各地的较大的土地主纷纷独立。而且缅甸在侵略中国云南的时候,还发动对暹罗(既今天的泰国)的战争,结果缅甸五次侵略暹罗均以失败告终。



在缅甸各地的地主老油子们搞割据的时候,莽应里的弟弟也发扬了落井下石的光荣传统,在危机时刻不知道那根筋不对,突然想分家,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仁兄,在缅甸的北部地区当搞自己的地盘。
  
  
  
  1599年,莽应里的弟弟为了夺取当时仍属于中国的玉石矿井,又一次侵略中国边境,云南各地土司据险抗缅,终因敌众己寡,被缅甸军个个击破,蛮莫再一次落入缅甸手里。
  
  
  
  1605年,莽应里的侄子阿那毕隆(就是缅甸北部搞分家的那个弟弟的儿子)继位。
  
  1606年(既万历三十四年),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中缅战争终于将会在这一年划上句号,就在这一年,缅甸阿那毕隆集中军队进攻木邦,由于明军增援的大军迟迟不到,木邦失守,云南巡抚陈用宾因丢失领土,被明朝政府问了责,被下了大狱。
  
  
  
  阿那毕隆侵占木邦后既挥师南下,再一次进行统一缅甸的战争。明朝政府也没有再收复失地,中缅战争就以这样的方式收场。明朝政府为什么没有收复领土,原因就是当时明王朝社会的矛盾已经很深了,如果明王朝再进行收复领土的战争,社会矛盾也许就会更快激化。中缅战争之后中国丢失大片领土,主要的原因是明王朝的腐败,丢失领土万历不能自己骂自己吧,不骂自己就只能骂别人了,黑锅总得有人背,又不能在中央找一个背黑锅的,因此只能在地方找一个背黑锅的,于是明王朝牺牲了陈用宾,让他去背黑锅。你拿明朝的工资那么多年,也是作贡献的时候了,牺牲你一个,换来明王朝表面的强大和平静,很值。
  
  
  
  
  
  中缅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战争中对中国西南边陲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重阻碍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发展,最后却以陈用宾下狱的方式结束中缅战争,这真是个无言的结局。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