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可集团执行总裁:中国食品安全核心是体制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9:24

      就像中国富裕群体中的多数人一样,熙可集团执行总裁朱演铭应对食品安全的办法其实很简单: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平时,他在家吃的水果和鲜榨果汁都是由自己果园供应的。因为自己的生意涉及食品行业,他对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一清二楚。

     只要在国内,他从不吃市场上售卖的新鲜水果,不吃鸡鸭牛羊肉,也不吃淡水鱼,因为在中国,“肉的问题最大”。家里用的水,从饮用水到洗澡水,都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尽管如此,他还时常会觉得“防不胜防”,因为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链条,上游的空气、土壤和水都被污染了,何谈下游的安全?


       从源头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朱演铭的公司起初是做物流起家,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他最早感受到食品安全的威胁,是在十年之前。
当时,他的公司开始做黄桃的加工出口生意,在安徽砀山采购了一批桃子,结果没有一公斤是合格的,农药残留问题非常严重,直接导致当年对美出口业务泡汤。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朱演铭和同事们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从源头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第一步,他将公司员工派遣到农村田间地头,对果农的施药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在对市场上的农药进行调查比对的过程中,他们惊讶地发现,“果农使用的90%的农药都是假的”。因为与国标农药相比,假农药威力巨大,甚至连人都可以杀死。他们当时还发现,绝大多数柑橘果农都在普遍使用一种名为多菌灵的农药,柑橘在这种农药里浸过,看上去就像刚摘下的一样,但人食用后大脑会变迟钝。

        第二步,为了杜绝果农使用非法农药,他们想了很多应对办法。首先,由公司采购符合标准的农药,发给农民使用,农民用完后要拿着空瓶换新药。其次,对果农进行教育和培训,恩威并重。一方面,定期到农村去放电影,传播科普知识,向讲诚信的农民赠送诸如毛巾、肥皂等一类的日用品。另一方面,也与当地政府合作,将不讲信用、仍然偷用假农药的果农在当地报纸上“亮相”,让他们的水果永远卖不出去。
  随着业务量的扩大,熙可的水果采购品种由黄桃扩展到了柑橘,合作的农户数量也已达几十万人。“这么多人怎么管?我们于是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强大的IT追溯系统。”朱演铭说,通过GPS定位,可以一直追踪到具体农户,追踪到具体的果树。通过这一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了解某一颗水果产自哪里、种植户是谁、喷施了哪些肥料和农药等等。

        这样的高科技系统自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朱演铭也坦言,几万、几十万的农户可以如此管理,但中国有8.3亿农民、2.2亿户的小农提供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原料,这将需要多大的监管机构才可以将食品安全有效地监管起来?需要多大的监管成本?

       他说,以农药残留的检测为例,“现在全扫一次农残,要进行43项检测(以前是33项,说明中国农民正引进新的农药),花一天时间,成本是100多美元(逾125新元),如果全中国2.2亿农户的水果都要检测,前中后扫三次,就需要660亿美元。谁能承担这样巨大的成本?农民是不可能承担的,因为他们一亩地的销售收入也只有300美元。”
       今年5月末,朱演铭在中欧2012首届中国农商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是农业体制问题。
      他认为,大的企业不是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在现有的体制上没办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蒙牛为例,它有几百万个供应商在中国,如果有一个供应商在产品中添加了不安全的东西,蒙牛能监管得到吗?”


做现代化大农业
        “唯一的办法,就是逐渐减少农户数量,做现代化的大农业。”朱演铭说:“要通过城乡统筹的办法,让农村的资源流动起来,把科技引入农村,跳开农业做农业,跳出三农做三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他说,农村土地是一块很大的资源,以前是分产到户,农民拿到土地是免费的,但直到现在,他们手中的土地都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中国的农民大多数未受过良好教育,不可能利用科技的力量进行耕种,这导致长期以来农村的生产效率非常低下,每亩地的产出与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相比,只有一半左右。“中国一头奶牛,牛奶的年产量是4吨,而以色列是12吨,美国是12至16吨。以色列的奶牛厂,1000至2000头奶牛的奶牛厂只需要11个人,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要做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必要“减少农民,解放农民,让农民从土地当中解放出来,让一部分愿意辛勤劳动的农民留在耕地上,成为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只有大规模的减少农民,并实现土地集中管理,才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彻底监管,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隐患。”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