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是否正走向全面的胜利?

来源:互联网 发布:android studio mac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22:21

微软公司是否正走向全面的胜利?
 
08-24 08:52 /(天极ChinaByte) 



    IT公司终于走出纯技术化的市场开拓之路,它用一般人能够听得懂的名词传播自己的市场计划。糟糕的是,这种大众化的普及走向了极端,演变成为灾难性的市场营销。先是国内金山公司的“红色正版风暴”,接着有“洪恩海啸”,后来才知道还是微软最厉害,下起了冰雹(HailStorm)。

    国内通常都把“HailStorm”翻译成为“冰雹”。其实个人认为翻译成“冰暴”更妥当。微软也学会了“闹灾”,但是这次的灾害可不是一般的灾害——狂风暴雨中,一切公司都死命抓住几根救命稻草,无力地呼喊,但悲剧并没有结束。时速200公里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把那些拒不服从微软的公司打得粉身碎骨。

    这并不是什么不敬的臆想,微软正在一步把互联网世界纳入囊中,其结果就是要把微软变成互联网世界的标准。.net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按照微软所解释“微软因为用户的需要”才发展.net战略的话,思维就太简单化了。Windows也是迎合用户需要的产品,但是它垄断了软件行业。.net也是一样。

距离“灾害”只有两年
    看看微软.net计划的实施时间表我们就可以发现,在2002年~2003年这两年的时段中,微软将连续发布4大产品,个个都让世界动容。它们是:HailStorm(一个包含14项基本用户应用的网络化解决方案),Windows.net,Office.net和bCentral(微软未来的商业网站数据交换中心)。这4个产品中,中间两个宣传已久,但是因为Windows XP和Office XP现在还没有正式面世,其中许多细节也不为人们了解。但是这4个产品之间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所形成的系统却是令人不得不十分关注。

    在互联网公司一路下滑的时候,盖茨终于感到“传统公司可以扬眉吐气了”。微软的bCentral从一个小门户网站一跃成为微软发展战略的重点。各种网站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如果猜得不错的话,bCentral应该是Business Central的缩写。微软当然要把这个网站变成网络商业的中心,各种数据可以通过bCentral的平台自由流动。

    微软要满足这么多用户的需要,必须拥有一个全球性的门户网站。在美国,微软当然不用收购,MSN已经是美国门户网站的巨头,加上MSNBC的支持,未来媒体世界也难逃“仰微软鼻息”的命运。

    与微软Windows系统捆绑IE浏览器的惹起官司的做法不同,微软这次全面进军互联网,其背景是XML——一个公开不专属于任何公司的扩展描述语言。用美国评论界的话说:XML就像是标准的铁轨,任何公司都可以制造火车,但是微软的火车是最棒的。乍一看,大家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美国基本的竞争生存理念。微软第一次放弃“具有微软特点的标准”,走向一个公开的标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微软正是借助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形势,把自己在多个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力量组合起来。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最近发布的VisualStudio.net和BizTalk(这两个产品的详细介绍可以在各种技术网站上找到),就像微软利用自己的VC++夺取了标准C++市场一样,开发工具的“微软化”奠定了微软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大量用户,最大的门户网站(MSN),最权威的电子数据交换网站(bCentral)足以让微软轻松地获得整个互联网市场的领导权。正如国内一个先知的评论家所说:标准在谁手里并不重要,关键是谁能够控制这些标准。

    研究微软到细微之处,我都由衷地佩服盖茨,发自内心佩服他和他的企业。盖茨说过,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两个时代辉煌,如果有,微软是第一个。微软从软件时代,确切地说,从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每一步微软都走得十分稳当。微软在互联网业务上稍有落后,后来又有一些冒进(捆绑和绞杀导致官司),但从大的角度看,微软没有犯过致命的错误。微软已经开始走向全面胜利了。

中国:微软不战而胜?
    微软通过和政府合作,可以直接进入别人公司的办公室查抄盗版。其中的艰辛当然只有自己知道。但是从总体上,微软还是很轻松地利用了公司在美国的成功,完全占领了中国市场。

    中国软件公司几乎没有做什么抵抗就全面撤退。金山公司能够活到今天不是因为和微软斗争,而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微软不关注的领域。WPS仍然像一面旗帜,时不时在我们的视野中飘一下,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任何一个公司,不论Oracle也好,Sun也罢,如果没有能力和微软在几十种产品上同时竞争,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现在这种战争又蔓延到互联网上,MSN收购中国门户网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net战略”的顺利实施,必定需要一个大门户网站支持。MSN直接推出中文版,一来推广费用过高,另一个方面对微软在中国的形象也十分不利,毕竟微软的强行进入会造成互联网行业出现新的“金山公司”。互联网目前的极低市值和整个行业不景气的现状,都可以给微软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来收购这些已经存在发展起来的中国门户网站,援助“微软大米”和“救.COM于水火”,应该是最佳宣传词。AOL当然也进来了,可微软没有必要着急,它可以让AOL先挑。任何一个门户网站,只要搭上微软战车,只要微软在Windows .net中文版带上一个类似MSN Explorer这样的浏览器,就可以轻松打败那些竞争对手。我们从MSN Explorer上已经看到,从日程安排,电子邮件、通讯录、个人主页、个人网络文件柜等无所不包的门户特征。从显示屏上打败所有远在服务器上的网站,是最轻松的选择。

    门户网站遭遇非常尴尬的境地:卖给微软,于心不忍;和微软对抗,死路一条。

    如果一个门户网站真的借助微软统一了互联网信息领域群雄争霸的局面,我们可能该有道德的职责了。

    我们应该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和“三菱越野车”事件中学到一些东西了。许多媒体用了更多责难和道义谴责的手段来批评东芝公司和三菱公司。但是事情的实质是,这两个公司都是在中国的守法公司,它们依照中国对消费者保护的条例来办事,并没有什么违法之处。美国的法律对消费者保护更加严格,东芝公司就会给美国消费者赔偿天文数字的赔款。但是东芝没有对欧洲用户,也没有对中国用户赔偿,不是因为什么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就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并没有这样的赔偿条款。这在法律上讲,并没有什么不妥。

    对于微软,我们也过多的情绪化,过多的苛责。微软只要遵守了中国的法律,就应该没有什么道德负担。如果中国没有反垄断的法律条款,就绝对不能用垄断来指责微软。一个公司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当然要学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美国媒体常常把微软比喻成恐龙,恐怖、凶残。但是我们应该更多从形象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比喻。真正能够对微软开刀的,是美国的法律。美国法律保证(至少是希望保证)小公司有发展和创新的机会,谁的力量大到能毁灭创新,那么法律就会先毁灭他。

    我们是不是依然用咒骂来迎接微软,迎接互联网上的新一轮洗牌?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