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牺牲惨状:火在身上烧了半小时

来源:互联网 发布:ps免费素材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1:22

原标题:烈士牺牲惨烈场景:火在身上烧了半小时

【导读】:梁嵩山说:“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将邱少云的遗体包裹起来赶紧运回团部。”这以后,就由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负责,对遗体进行安葬。据此,邱少云的指导员...


资料图:油画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7月生,四川铜梁县(今重庆铜梁县)人。1948年被国民党部队抓过壮丁,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抗美援朝。

1952年初,朝鲜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后,敌我双方“边谈边打”。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以美帝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又开始向北侵犯,占据了平康与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严重威胁着志愿军防守阵地的安全。

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前线各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以粉碎联合国军在平康、金化一线发动的“金化攻势”。在此期间,邱少云所在的15军29师87团进入了秋季反击临战状态,奉命开赴前线,准备攻打敌人侵占的391高地。当时,邱少云在87团3营9连1排3班,1排排长是曾纪有,广西兴安县人;3班班长锁德成,陕西人;副班长李元兴,四川营山县人。

391高地在平康以南10公里,是联合国军东侧前哨阵地的主要支撑点,也是敌方设在我阵地前的一颗硬“钉子”。据曾纪有后来的回忆,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而要取得战役胜利,须先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391高地。敌军为扼守要地,在391高地的半山腰布置了一个加强连,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堡。从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着3000米宽的开阔地,是敌军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攻击,必然带来很大伤亡。为了缩短攻击距离,出奇制胜,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上级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主攻部队87团3营的3个连分别潜伏在敌人阵地的一侧。

战前,邱少云不仅递交了请求参战的血书,还向组织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实在入朝之前,他就写好了入党申请书,但他总感到自己努力不够,需要继续接受组织上的考验,这次被批准参战后,他下决心争取火线入党。他对指导员王明世说:“指导员,请组织上严格考验我吧,如果在战斗中牺牲了,只希望党承认我是一个共产党员!”

当时,9连是主攻连,9连1排是尖刀排,排长曾纪有负责最靠前的潜伏与爆破现场指挥。1排3班是尖刀班,担任突击爆破。邱少云是3班的第二战斗小组组长,他主动请求带领本小组担任第一爆破组,负责第一突击任务。他说:“为了战斗的胜利,我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连长见他态度非常坚决,同意了他的要求,临时把李元兴加强给他的爆破组,组员李士虎为第二爆破手。锁德成带领其余同志为第一、第三战斗小组,共同担负突击爆破任务。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就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就地牺牲在这里,也不仅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就要完全落空……

烈火在我的战友身上一直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了。这个伟大的战士,一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有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他像一座千斤巨石伏在地上纹丝不动。为了全体战友的生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的战友邱少云战胜了烈火的考验,使自己成了英雄。”

其三是1排长曾纪有的回忆。他说:“那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萧瑟,大地一片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

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有4发落在了我们的埋伏区,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烈火很快烧着了他身上伪装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后方,看得清清楚楚,我的心提到了嗓子口……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敌人发现,我们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想着他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说不出有多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士生命垂危,却不能救他。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我眼睁睁地看着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邱少云牺牲之后的情况又怎样呢?据曾是他的同班战友、时任9连炮排排长的郭安民介绍,391高地进攻战结束之后,指导员王明世和战友李士虎见到牺牲的邱少云的遗体,被烧得焦黑,人体已经萎缩,冲锋枪还紧靠在身旁,身体下面仍然紧护着子弹袋,以免引起爆炸。指导员非常沉痛地说:“邱少云,好样的,我们的烈火金刚!”忙脱下大衣包好邱少云的遗体,让战友们抬到团救护所,随后在附近悲痛地进行了就地安葬。

另据《兰州晨报》报道,当年邱少云所在部队87团团部侦察参谋梁嵩山回忆,战斗结束后团里也很快了解了邱少云牺牲的情况。10月14日,梁嵩山接到团部的命令,由他负责寻找邱少云的遗体。他十分肯定地说:为避免联合国军用重炮疯狂报复,从而造成重大伤亡,“战斗结束后,我方当即迅速撤离了391高地,高地又被后援敌人占领,接着恢复了被我方总攻时炸毁的铁丝网,因此在夜间搜寻烈士遗体十分困难”。

14日、15日连续两个晚上都没有找到邱少云的遗体,16日晚他们继续潜伏到391高地,17日凌晨1时许终于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梁嵩山说:“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将邱少云的遗体包裹起来赶紧运回团部。”这以后,就由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负责,对遗体进行安葬。据此,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和战友应该是在战斗之后到团部所在地才见到邱少云被烧焦的遗体并负责在附近进行就地安葬。

391高地争夺战结束半个月之后,部队进行作战总结,评选有功人员。其中与邱少云同在第一爆破组的战友李元兴、李士虎,在被烧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爆破开路,分别荣获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和一等功的奖励。团里按权限给邱少云记了三等功,师里按团里的报告记了二等功。当时,还没有提高到为了顾全整体、保证战斗胜利的高度来认识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在军里的庆功会上,王明世作为模范指导员代表英雄9连作报告,交流战斗经验。按师政治部要求,他举实例讲到邱少云的感人事迹。正好军报记者曹鹏,《战场报》记者郑大藩、卢柱国等在场,认为邱少云的纪律高于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很感人,非常典型,应该大力宣传。于是,郑大藩奋笔疾书,很快就在《战场报》上发表了战地快讯《英雄的战士邱少云》,接着又于1952年12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伟大战士邱少云》。此文一出,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解放军报》等各大报也纷纷转载了邱少云的英雄事迹,邱少云顿时成了中朝两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被广为传颂。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为整个战局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行为,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面旗帜。1952年11月6日,志愿军15军接到英雄事迹报告后,认为邱少云的事迹感天动地,决定追记一等功。1953年6月10日,志愿军总政治部认为邱少云所代表的是广大志愿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敢于战斗的豪迈之气,决定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奖章”。

邱少云被追认为中共党员也有一个过程。9连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特等功臣和著名英雄,国内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写来许多慰问信,一来就是几大箱,由连里分发到各班阅读和回信。其中一封是辽宁鞍钢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孟泰写的,信中问道:“伟大战士”一词是否意味着邱少云还不是党员?这时,大家才想起他生前已递交《入党申请书》,于是,由团里报告到师里,根据烈士生前意愿,在1953年6月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责任编辑:赵栋)

转载自:http://mili.cn.yahoo.com/ypen/20121023/1380309_3.html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