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科技业大公司与大事件:苹果不再创新垄断(转)(三)

来源:互联网 发布:漫步者音响怎么样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6:28
富士康:杰出制造者的“死胡同”

    李娜

    作为这家企业的掌舵人,也许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强劲的心脏。

    在经历了折腾的一年——劳工调查、涨薪风波、产能遇阻、利润瓶颈之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不得不在辞旧迎新之时再次处理一个棘手的事件:富士康高层索贿,这让这家企业的2012年看起来多少有些悲壮。

    虽然财报数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负面情绪,2012年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1到11月份的营收同比增长16.38%,但作为一家全球企业,而且是以制造力排名第一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掌声。相反,因“代工”二字引起的各种联想让这家企业在更多的时候选择沉默。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富士康在制造环节的“杰出”,毋庸置疑,富士康在苹果神话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例子,苹果为了给自己的产品MacBook增加一项新功能,让屏幕上方的小绿灯穿过电脑的铝制外壳,苹果订购了数百台激光设备,每台售价在25万美元,而在这之前,要让光线穿过金属基本属于“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苹果对于生产线的要求极其严格,即便是不同厂家做出来的东西,最后看起来都得像一台机器里一次做出来的产品,不然就是不合格。

    而事实上,这些看上去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富士康的工厂里每天都在完成。郭台铭曾经对此感到骄傲:“乔布斯为什么要把iPod、iPhone全部交给我?因为只有我能做。”

    但这也带来了问题。

    因工艺过于复杂,iPhone 5在上市前遇到过缺货的问题。深圳富士康的一名生产线工人称,iPhone 5的要求是铝合金边框及后盖的划伤、凹陷标准是0.02mm,而人的头发直径大概在0.07mm,也就是说相当于头发三分之一。这让工人们每天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除了赶工还要生产出合乎规格的产品。要知道,这样的复杂程度已经很难用肉眼进行辨认。

    全面的战略转型,或许成为摆在郭台铭面前的重要任务。所幸的是,富士康的布局已经开始。

    一方面加大对研发和流通渠道的投入,力争从代工业务这一U形曲线底部向两端高利润部分进军,另一方面,富士康开始积极布局新业务,在物流商贸等领域开始投资。

    通过打通产业链获得大订单的富士康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而整合资源逐渐走向消费者面前的富士康又能否得到用户的认可呢?

    阿里巴巴:破万亿后寄望新生态

    徐洁云

    从B2B起步,凭借流通交易平台渗透C2C、B2C、C2B以及衍生的数据、金融服务,以生态矩阵形态出现的阿里集团去年宣布其零售业务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

    它的成长性极为惊人。2003年,淘宝网成立全年交易额不过2271万元,2004年全年10亿元,2007年攀上1000亿元,2010、2011两年为4000亿元和6321亿元。

    阿里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近期表示,下一步阿里集团将更专注于做生态。在去年“双十一”单日交易达191亿元、全年阿里系零售业务交易超过1万亿之后,阿里集团将不再视交易规模为考核指标。

    阿里寄望于提供更具生态兼容性的平台。在其构想中,此前数年经历过淘品牌崛起、传统品牌电商化大潮后,提供更多、更为公平与公正的生态池,让这一平台始终保持活力,仍能不断涌现新的崛起者,并提供更为庞大的“小而美”商户的生存与适度发展。

    过去一年阿里集团的一系列急变多围绕这一目标。在一系列反腐、轮岗打掉小圈子、维持体制、价值观活力之后,阿里巴巴的国外、阿里巴巴的国内、一淘、淘宝、天猫、聚划算、云计算“七剑”架构确立了这一庞大生态的平台架构。

    马云对阿里集团未来规划的第一项要素就是平台。在此之外,他提及的还有数据和金融两项,基于阿里的庞大生态,这两项业务如同将一张折叠着的纸片打开,形成业务空间的立体化跃升。

    数据早已成为阿里集团庞大生态的宝贵产物。马云去年对此曾做过一番介绍:“大量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在发生什么,中国经济在发生什么,假设我们也有一个气象预报台,给国家宏观、给当地政府宏观、给主要机构宏观以指导。假如以我们为数据,为每个小企业装上一个GPS,为每个船装上一个雷达,我相信你出海的时候,你更有把握,死亡率会大大降低,数据将会影响着世界。”

    此外,金融也是阿里集团广被看好的未来金矿,基于能拥有庞大生态、海量用户真实数据及积累的技术能力,阿里获得了令小贷业艳羡的快速放款、还款及超低不良率。

    曾鸣说,阿里预计8~10年后,阿里系交易额将攀上10万亿。届时中国零售流通业将会产生1000万家依网而生的小企业,有1000万快递人员、1000万网络客服,服务10亿消费者。而在10万亿之后,阿里认为互联网化将成为零售标配元素,再无电商这一特定概念。

    华为:挺过波澜壮阔的一年

    马晓芳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华为、中兴的设备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呼吁美国政府和公司不要采购其设备。这无异于给华为、中兴当头棒喝。

    华为开拓海外市场已经10多年,不过,美国市场仍然是华为国际化版图上未能攻破的堡垒,同时,美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无线市场,市场份额高达40%。

    此外,由于华为已经在欧洲站稳脚跟,亚洲和非洲市场基本早就收入囊中,美国市场更成为华为不得不赢下的战争。

    华为的发展目标是在2017年实现700亿美元的收入,因此,在运营商市场瓶颈已现、美国市场又短期突破无望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增长成为华为最重要的命题。

    华为轮值CEO郭平在华为的2013年新年贺词中,用“波澜壮阔”来形容过去的一年,“我们又挺过了波澜壮阔的一年!”他说。

    这个说法并不为过。2012年,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运营商投资放缓,这给设备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几大设备商都挣扎在亏损边缘,但是“华为2012年跑赢了大市”。

    按照郭平透露的数据,华为2012年实现收入350亿美元,净利润24亿美元,尽管郭平“谦虚”地表示,华为的收入和利润“同比均有超过10%的增长”,但由于华为2011年净利润大幅下滑50%,2012年的利润增长实际上接近30%,因此这份财报可谓“亮丽”。

    “波澜壮阔”的另一面,是一贯追求低调的华为在2012年还“被明星”了一把,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是以华为最不愿意的一种方式。

    2011年开始,华为已经正式成立了消费者BG(业务集团)和企业BG,相当于在运营商市场之外,重新开拓了两大新的市场。

    在外部市场不利的情况,狠练内功变得更加重要。 在郭平看来,华为有限的力量只可能做好有限的事情,因此要控制扩张的冲动,问责乱铺摊子的主管。

    “抓住机遇、战略聚焦、简化管理,是我们未来五年实现有效增长的核心措施。”郭平说。

    他表示,“曾几何时,高速增长是华为的优先追求,超强的执行力是华为的鲜明特征;这造就了华为的快速成长,也形成了华为粗放管理的诟病。在趋于平缓的业务增长态势下,我们需要合理的效益来支撑公司战略的持续投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