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怎么得到幸福?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农业大学gpa算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7:30

幸福是什么?千百年来大家讨论不清楚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的看法。

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就是立个目标,然后去征服它之后的快乐。
 
幸福,就是对在乎与不在乎的正确选择。
 
幸福是每天可以开心的笑
 
微笑面对一切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很多概念,有很多事情,有很多种形式。咱们总是叨唠着不太幸福,是咱们的现状。相比更早的年头,咱们更加感到幸福。姑且不提那个通胀什么的东西,但至少穷的人穷不过解放前,花钱的方式还多了很多很多,物质的保障有了更多更多的维护手段。。。。但是咱们普遍的人们仍然感到比以往更加不幸福。为什么?道理其实也够简单的——咱们搞错了幸福的来源。(应该是吧)在我眼里,大家所谈及的幸福就是成就一番事业,而这个事业的规模和质量,和幸福成正比。这个是大家所认为的幸福。。。但是,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咱们搞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这样的一个事情,我觉得根本不能是幸福,它和幸福不沾边。——这样的情况,是痛快…… 原因是什么?请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你去询问那些看起来成就不错的人 
问:你们快乐吗?
——是的,非常快乐。
非常清脆利索~~~~
问:你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是的,非常满意。
非常清脆利索~~~~~~
问:你们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吗?
——……
无论回答是什么,这里的回答几乎和清晰的回答是无缘的。 
那么,幸福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幸福的来源只有一个……
——幸福,源自在你人生尚未出现的所有最糟糕的可能性之下,你还能轻松找到所有人从来都不需要怀疑的方法确实地躲过这个难关,并且,可以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觉得它不充分么?大概呗,只是一个无稽之谈罢了。那么,又是什么,让你觉得不幸福呢~~~~~~~~~~~这个,就留给大家自己想想好了。
 
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却要让我们用心去呵护有的人说,幸福的感觉如履薄冰太担心得到后会失去
有的人说,幸福的生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凡是随缘只是,幸福究竟为何,每个人对于幸福的体会都不会相同。
 
幸福是什么?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感到很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感觉很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满足了就感觉很幸福。无论豪富或者赤贫,都不会感觉很幸福。因为,豪富钱多了担心会失去,不会感觉幸福;赤贫没有钱,吃不饱穿不暖,哪来幸福可言?只有中间的不太富裕不太贫穷的人,才会感觉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像影子跟随着你,很多时候,心态决定了幸福的程度和幸福的多少。
 
当然幸福其实很简单,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太相同,在我看来,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开心、快乐,就是我的幸福,幸福也可以是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不管苦还是累,都在一起奋斗,谁也不会嫌弃谁,也是幸福,又或者,每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幸福,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家人、朋友、或者爱人,自己也行,去自助旅游,看着风景,吹着微风,闭上眼睛,都是一种很舒适的感觉,那种舒适的感觉,也是幸福。
 
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幸福就是平淡,关心,
 
幸福就是当你看到一个没鞋子穿的人时,你脚上有鞋,其实幸福说起来很简单你能呼吸到空气,看到这个世界的阳光的时候就是幸福的!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时,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能这样静静想你,就已经很好了。幸福就是我无时无刻不想着你,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幸福就是每当我想起你时,春天的感觉便洋溢在空气里相思本是无凭语~~~~~~    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你都会知道,家里,总有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你    幸福就是当相爱的人都变老的时候,还相看两不厌。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人要学会自我满足。这里说的自我满足,不是骄傲自满,也不是阿Q精神,是对环境的适应。人应该学会改变环境,但更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做到这两样都有不容易,这是人生存的能力。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但是你也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可以了。人应该有理想、有愿望,有生活的目标欲望和愿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强烈要求,而后者是人主观世界的一种目标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应该克制,不能放纵。品质高尚的人,不一定没有欲望而是能克制欲望从能克制欲望到无欲,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修养品德的过程无欲则刚,是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在生活上可以不满足现状,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合法的手段去获取。

  
什么是幸福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应该是幸福的愿望实现了,应该是幸福的。一个人在田里劳动,满头大汗,可是他觉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花园里散步,可是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其实,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

 

总的来说是种感觉,只要让你当时有感动,甜蜜等美好的事情发生时,你应该都会有幸福的感觉。比如和喜欢的人说话,当他也乐意和你说话,而且聊得很好,这也算幸福

 

中国幸福学认为,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由此我们就推导出幸福的六个定律。
  一、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二、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 1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 2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三、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四、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幸福的直接来源是渴求,因为金钱并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所以幸福与金钱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推论二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随着人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也更易被满足。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实上已经获得了满足,但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幸福第六定律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获得了满足,但此时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么此时的渴求被满足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获得幸福的。
  儒家幸福观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道家的幸福观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佛家幸福观
  苦、集、灭、道四圣谛
  人生本无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本来源在于,即人的贪求欲望,对佛理、佛性的无知,要摆脱痛苦的生死轮回,达到幸福的彼岸即涅盘,只有灭除贪爱欲望,修行念佛。由此可见,佛教基本教义与其说是一种关于人生幸福根源和如何获得幸福的理论与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说明人生痛苦根源和如何摆脱痛苦的理论与方法。
  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
  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于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的。代表人物古代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等人,而近代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等等。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体的快乐,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肉体的快乐看作是最高的善。一种是在肯定感性幸福的同时,强调精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强调长远的快乐,为了长远的幸福有时可以放弃暂时的快乐。
  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理性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大传统,古代以苏格拉底、柏拉图、斯葛特学派等为代表,而近代以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他们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污理性,荒废人生。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谐说,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禁欲主义。
  禁欲主义
  犬儒学派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推向禁欲主义的极端。他们认为,美德就是关于如何控制自己、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能够自制就是善,就是有德的人,不能自制,不能抑制目己欲望的便是恶,就是无德的人。犬儒学派主张通过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来接近至善,也就是用克制欲望来求得善,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
  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学家看来,尘世生活不过趋向上帝天国的旅途,德行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中摆脱尘世的诱惑和纷扰,达到圣洁状态,才最能获得幸福。

 

 

满足

人一满足了,也就幸福了!

 

欲望有多强幸福就有多远贪婪是真正的贫穷满足是真正的富有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