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kernel探究IO Scheduling

来源:互联网 发布:2017网络项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1:29
为什么我们需要调整磁盘I/O scheduling算法?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调整调度算法?该如何调整?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做些回答。
I/O scheduling是操作系统存取数据块顺序的算法规则总称,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更熟悉称它为 disk scheduling。
出于以下几个目我们可能会需要考虑调整磁盘的调度算法:
最小化磁盘寻道时间;
优化关键进程的I/O请求,保证关键进程的I/O请求;
让服务器上的进程更好的共享I/O带宽;

在RHEL3版本之前我们只有一个电梯算法可以选择,由于该算法的局限性因此在之后RHEL4版本,我们有以下4中算法可以选择:
CFQ-completely fair queuing
NOOP-Noop scheduler,No Operation
Deadline scheduler
Anticipatory scheduling


下面针对上述4个算法逐个了解下具体的算法规则。

首先是CFQ,这个算法是大部分发行的Linux版本中默认采用的算法,全称为完全公平队列算法,该算法尝试公平的把i/o带宽资源给所有进程,进程提交的请求分别放入各自的队列(64个队列),因此同一个进程提交的请求通常会被存放到同一个队列当中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适用大部分的应用系统。

NOOP,该算法最为简单,占用最少的CPU调度时间,遵循FIFO-先进先出的原则对I/O请求进行调度,但是也并不总是这样,因为它还是会对相临近I/O请求的进程做些合并。在存储硬件和磁盘较为优化的情况下该算法的信息还是不错的,比如SSD。

Deadline,最后期限算法,该算法最重要的是避免了CFQ算法中某些请求长时间得不到资源饿死的情况发生。使用了4个队列,2个读写队列和2个读写最后期限队列,根据他们的过期时间在最后期限队列排队。该算法中读请求优先级高于写请求,因此首先完成读请求队列(除非写请求已经被放弃、死亡过很多次),接着检查第1个请求的过期时间,读请求的过期时间为500ms,写请求的过期时间为5s,如果检查到第1个请求的最后期限时间已过,那么将它移动到队列末尾。适用于实时请求的系统,推荐数据库或者web服务器系统使用该算法。

Anticipatory,预期算法,这是最复杂的一种算法,实际上用起来并不是那么优化,从kernel 2.6.33开始已经被移除了。

通过上部描述推荐而且也有人经过验证了,针对Oracle数据库的环境,我们可以优先考虑选择Deadline算法。

如何查看系统现有使用的调度算法?
cat /sys/block/{DEVICE-NAME}/queue/scheduler
cat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修改调度算法:
echo {SCHEDULER-NAME} > /sys/block/{DEVICE-NAME}/queue/scheduler
echo noop > /sys/block/hda/queue/scheduler
最后,上述内容都是扯淡,没有一个算法是最优的,在不同的应用、硬件环境中只有逐个测试才能选择最适合的算法。
-EOF-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