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电子政务 谁动了我的流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groovy json 中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20:12

来源:Echinagov   黄以宽

首先界定一下,本文的“流程”是指业务流程。一般来说,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是这样定义的:首先,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业务流程要求;其次,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帮助和促进改进流程。实现这两层关系可以说是信息系统建设比较理想的目标。

  关于第一层关系,一般没有什么异议;但说到信息技术对于流程的“反作用力”方面,就触到了电子政务相关方面的敏感神经。毕竟,电子政务应用的“流程”,是关乎政策、体现法律、法规的东西,非同小可。所以,为了将政策、法规变成信息系统,“流程”设计者和IT人员常常引经据典、不厌其详,恨不得这些“流程”能机械化地变成程序代码。若说到流程的变化,则大都采取“能不变就不变”的回避态度。以至于在业界有这么一种通行的做法:在某一时间点由双方以正式文档方式来个“一刀两断”——设计按照该时间点以前的“流程”进行,而在该点以后的“流程”变化就不予理会。这种做法的潜台词是:你需求都没定,叫我怎么做?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昨天,IT人员还在虚心地了解和研究需求;今天,就开始埋头造车,从此对需求的变化——包括对流程的变化——不闻不问,斩钉截铁。

  挑出需求截止点的做法本身没有大错,相反,它是需求管理的一个通常做法,是信息系统工程的阶段性的体现。但我们对待“流程”变化(也就是需求的变化)的态度决定了我们采取这个做法的实际效果。如果我们对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不作任何的前瞻性分析,只是一味迎合、模拟现有的流程,就会陷入应付需求变化的泥潭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按照某种流程设计的信息系统,在还没有验收,甚至还没实施的时候,就遭遇“流程改变”的“政策风险”,宣告前功尽弃。应了一句俗话:“计划没有变化快”。

  的确,“流程改变”正是现阶段电子政务项目共同的“政策风险”。今天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不能墨守成规、闭门造车了。在需求主导、便民亲民的旗帜下,“流程”这玩意儿不是谁想不变就不变的了,而且有越变越频繁的趋势。从政治上说,这种“政策风险”,正是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值得我们欢迎和拥抱的。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对于“流程”和“流程变化”的态度。对于政府部门这一需求主体来讲,为了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服务,经常性对“流程”进行某些变化(当然有时可能要忍受变化带来的痛苦),乃是大势所趋。

  一旦持定这种态度,放开眼界,我们便可以发现:其实已经有诸多的成熟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思想来支持流程的易变性:在技术上,有各种中间件和平台产品,允许我们对应用系统中的“流程”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使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是一个“活”的系统;在管理思想上,有迭代式的过程思想,指导我们在有“流程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建设。大胆地学习和使用这些新的技术和管理思想,可以使电子政务建设各方把精力放到对流程的调整、优化上,而不仅仅放在流程的实现上。

  所以,今后在发现有“流程”改变的需求时,大可不必一惊一乍地发出“谁动了我的流程?”的质问。因为动动流程,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我们对待流程变化缺乏应有的态度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