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优秀博士:网络牛人刘云浩,王新兵,朱其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纯音听力测试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0:20

年轻的优秀博士:网络牛人刘云浩,王新兵,朱其立

 (2012-08-17 06:50)
  • 标签: -  分类: 未分类

刘云浩博士今年评上清华长江学者,学术成果斐然,未来院士的不二人选。网上可以搜到他的传奇经历,居然做过政府部委官员,体育明星等等,真乃天才也。

新兵博士回国后发展非常迅猛,是近年来网络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前途不可限量。

朱其立博士居然发表了一篇SIGCOMM,在国内是很罕见的,难得宝贵。

http://bbs.netbig.com/thread-2204406-1-1.html

 

 

 

刘云浩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5421.htm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EMC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已经独立指导5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1990年-199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1997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201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系研究生部主任,目前仍保留香港科大博士生导师资格并指导部分博士生研究。刘云浩是ACM China副主席,ACM Distinguished Speaker,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s in Chief)和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国际期刊编委。

 

目前情况

  担任MobiCom、MobiHoc、INFOCOM等多个国际主流会议程序委员,是《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期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s in Chief),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期刊Associate Editor。任IEEE MASS 2011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他在很多国际学术期刊如《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以及会议MobiCom、MobiHoc、INFOCOM、SIGMOD、SIGMETRICS等发表过100 篇以上论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google scholar数据)900次以上,累计他引数千次。2005 年其论文被IEEE 国际电子商务年会 (IEEE ICEBE) 授予大会最佳论文奖,2007和2008年其论文分别被IEEE PerCom和ACM MobiCom选入Best Papers Session, 2009年被IEEE 第十五届分布与并行计算年会(IEEE ICPADS 2009)授予唯一最佳论文奖,2011年被IEEE DCOSS授予唯一最佳论文奖。2008年1月因传感网创新应用被香港政府授予最佳创新与研究大奖(Hong Kong Best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ward: Grand Award),2010年因无线网络定位理论与应用研究被授予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出版教材《物联网导论》[1]以及无线网络定位方面的学术专著《Location, Localization, and Localizability - Location-awareness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Networks》。

 

 

 

王新兵

http://baike.baidu.com/view/8869776.htm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1998,学士: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优秀毕业生)

  1998-2001,硕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1-2006,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主修计算机工程,辅修数学

  200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引进。2009年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奖(IEEE ComSoc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2009)。长期以来从事无线网络编码,认知无线电的研究。2007年于国外出版英文专著《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A Transport Layer Perspective》(VDM Verlag Publisher, ISBN: 978-3-8364-2772-2)。在IEEE杂志和会议等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回国留学人员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10余项。代表性学术文章有IEEE IPCCC“最佳论文奖”,网络研究的知名国际会议ACM MobiCom 2009,ACM MobiHoc 2009、2008,IEEE INFOCOM 2005,无线通信网络的国际核心期刊如IEEE Trans on Networking 2008,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09,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9、2008、2007;同时担任7个国际杂志“Wiley Journa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Wiley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ltra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an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vances in Networks and Service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Telecommunications”的编委。

 

 

 

[交大报·交大青年]王新兵:“母校,我回来了!”[图]

记电院归国博士王新兵老师[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27日  

  一周的每一天,对电子系的王新兵老师来说,都是紧张的而又充实的,申报中的项目、正在进行的研究、已经开通的课程,“1天大于24小时”似乎是这个优秀的理工研究者做出的最不理性的公式。

  1998年,王新兵老师带着“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毕业,考入清华读硕士,之后,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经历了5年美国研究者典型高压生活的洗礼,他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回到上海交大。当我们问起王老师为什么在博士毕业后立刻选择回国时,他沉思了一下:“如果再在国外待几年,我可能就不会回来。”

  5年的时间并不算短,回到国内还需要适应,要放弃美国的生活来面对回国后未知的挑战,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勇气的。一旦手中拥有,自然不舍得失去,既然向往回国,心中所向已经确定,就尽早回来吧。

  理工科的研究在很多人看来是枯燥的乏味的,而研究者的生活也会在日复一日的理性的单调中淡去感性的多元。但王老师用自己作为一个反例否定了对研究者的界定。感情细腻的王老师,不仅仅用生活中细微的美与感动来集聚幸福的感觉,他更是将这种幸福的理念发扬光大。一位在读博士告诉我们,平时王老师很喜欢和学生交流,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是离开家乡的留学生,王老师经常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

  “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我十分enjoy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经历。非常欣赏他们具有创造力的智慧思考和努力、刻苦的工作态度;非常感谢他们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与其说是一种工作,到不如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成为我宝贵而美好的记忆!”

  谈到自己现在的工作,王新兵老师真诚地告诉我们,他很感谢学院的领导,他们开放的思想,还有其他老师的热心帮助让他在回国后能够很快融入新环境,开始科研工作,项目也在陆续建立当中,他所负责的用户参与决策的新型无线蜂窝网络接入控制机制的研究项目,成功获得了自然基金资助。

  作为一名老师,敬业、激情让他极受学生欢迎。据了解,由王老师新开的无线网络课在开课之初仅有7人选择,但是凭借着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和经典深刻的讲解,让慕名前来听课的学生挤满整个教室。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探讨氛围,每个周末他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堂研讨课。

  “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学会了交流与分享,并积极地思考问题,更好体验到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研究氛围”。他的学生谈到这里脸上洋溢着兴奋。

  通过采访,我们深深地为王老师睿智的谈吐和豁达的思想所折服,更感受到了王老师那种敬业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相信,电院定会因为有一批像王老师这样的青年才俊而在向世界一流学院进军的征程中策马扬鞭、加速前进!

  人物简介:

  王新兵,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2006年8月在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他是IEEE和ACM会员,美国工程领域荣誉组织Eta-Kappa-Nu的成员。目前的研究成果有国际国内会议报告5次,已发表和录用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2篇。代表性文章有IEEE IPCCC 2006“最佳论文奖”。网络研究的知名国际会议IEEE INFOCOM 2005(接收率 18.4%);无线通信网络的国际核心期刊之一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7,该文章被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选为特色文章;其他著名国际网络通信会议论文有Globecom会议1篇,ICC会议4篇,WCNC会议1篇。

 

 

朱其立 (Kenny Q. Zhu)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页)特别研究员。他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荣誉)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获Dean’s Graduate Award。他于2005年到2007年在美国微软从事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从2007年到2009年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2010年3月至9月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

朱其立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与知识发现。他设计和实现的LearnPADS系统是国际上首个能为海量定制数据 (流) 全自动生成一系列诸如XML转换器,统计分析器等数据处理工具的系统。该系统发表在国际顶级计算机学术会议如POPL和SIGMOD上,并获得同行广泛关注和好评。早前他所设计和实现的OCP系统以及RC-tree算法也在顶级会议ICLP和ICDE上发表。2010年加入上海交大以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在SIGCOMM、SIGMOD和KDD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SIGCOMM论文为上海交大首次。他的成果在Google Scholar上被引用450多次。其中单篇被引用高达近200次。朱其立近期获得的荣誉包括微软铸星计划、上海交大全英文教学第一名等。

朱其立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AT&T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广泛和长期的合作关系。他所指导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均有机会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或到上述学府和研究机构实习或深造。

更多信息请访问朱其立个人主页(http://www.cs.sjtu.edu.cn/~k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