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刘云浩

来源:互联网 发布:纯音听力测试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17:57
牛人的个人主页:
http://www.cs.ust.hk/~liu/
mail 
liu@cs.ust.hk  

题目: 自组织网络:从对等计算到无线传感器网络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From P2P to WSN
报告人:香港科技大学刘云浩教授
时间:2007年4月27日上午10:00
地点:南京大学蒙民伟楼 109室

报告人简介:
刘云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并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获得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在美国获得
优秀奖(DCF: Dissertation Completion Fellowship)。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特聘研究员,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兼
职教授,IEEE 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 )。刘云浩博士担任 WWW、INFOCOM、ICN
P、ICDCS 等多个国际主流会议程序委员,第五届国际网格与协同计算会议( GCC2006 )
程序委员会主席,以及ICPADS 2007、HPCC 2007、MSN 2006、IEEE SUTC 2006、HPCC 200
6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副主席,并将担任 2008 年世界互联网网大会( WWW2008 )副主
席。他在很多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以及主流会议SIGMOD、INFOCOM、ICNP
、ICDCS、PerCom等发表过70 篇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国际引用超过500次。2003 年在普适
计算领域最主要年会 IEEE PerCom 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LANDMARC: Indoor Location Sens
ing Using Active RFID 目前引用113 次 。2004 年在国际通信年会 INFOCOM 会议上发表
的论文 Location-Aware Topology Matching in P2P Systems 目前引用超过 90 次 。20
05 年其论文被 IEEE 国际电子商务年会 (ICEBE) 授予最佳论文奖。2007年其论文被 IEE
E PerCom选入Best Papers Session并作大会演讲。刘云浩在国内学术界也很活跃,目前担
任973传感器基础研究项目的第三子课题组组长,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等网( P2P 
)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本次演讲主要围绕这两个领域,结合近几年对自组织与分布式系统
的理解与预测,探讨相关的研究课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刘教授个子比较高也比较瘦,言吐幽默,多才多艺,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不少科研思路
其中主要谈到:
由于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从C/S-->centralized model-->decentralized p2p system

谈到衡量p2p的两个指标:1、traffic cost 2、response time

提到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还谈到paper是如何炼成的
1 做别人做过的题目:如果你比人家牛
否则水平不高的话靠出新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 钱充足
  b 其他不能解决问题
  c 单个sensor 不能解决
  主要谈到在煤矿行业的应用

2 有了应用不是一切
research issue
3 绝路与出路

个人主页:
http://www.cs.ust.hk/~liu/
mail 
liu@cs.ust.hk  


FROM:http://blog.csdn.net/chen_xiang/archive/2007/05/01/1594193.aspx

连听了两个。一个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云浩。这个是王老师一直赞叹的,说人家的研究怎么就那么实在呢?这哥们之前也是个不安分子,到处流窜,先看看他的简历,看完了就知道什么叫牛人:

“本科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获得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还从过政。体育上,排球国家级运动员,曾经的中国男排青年队成员,北京代表队队员,代表北京获得全国比赛亚军,清华大学校队。在美国读博士时,是校排球队的,参加了NCAA排球赛。”

昨天他还透漏了个小八卦,他还读过历史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估计是在职读的),读了一点就放弃了,因为发现爱好和研究完全是两回事。

然后我们就在猜这哥们多大了,网上的简历找不到他读大学的时间。还真搜到一段:

“刘云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之前,曾先后在中国邮电部、信息产业部任主要技术部门 工作,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参与中国互联网和邮政综合计算机网设计工作。1999-2001年任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电子邮政办公室副主任,并全 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技术总负责人。该电子汇兑系统覆盖全国236个大中城市、2468个县、8万多网点,日交易量峰值到达数百万笔。从2000年起担任国 家通信软件委员会委员及邮政科技委员会委员。”

所以,八卦一下:89-94:清华。94-97:北外。97-01:邮政局。01-04:密歇根。04-08:香港科技。呵呵,71-72年的。3年拿到MSU的硕士和博士,确实够强。

他在国内很多地方讲过学,所以不用写什么了,看看记录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05bd701008qiq.html: 这是某个师兄弟,昨天刚讲完,他就写了。
http://blog.sina.com.cn/u/4b99f86c010008mj:谁呢?有时间好好看看
http://zhangxinfish.spaces.live.com/blog/cns!AD3AAE057B31C3A0!288.entry:南大的一个小硕

-----------------------------------------------------------------------------------------------------
http://blog.sina.com.cn/u/4b99f86c010008mj

下面大概介绍一下讲座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我听后的理解,可能跟刘大牛的原意不完全吻合,anyway,还是写出来。
     首先,P2P为什么能流行?在IT界,一个好技术不见得一定会流行,P2P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跟娱乐挂钩(共享音乐、共享视频...)。大牛引用 了狄更斯的话,大意是人不能老学老工作,人总是需要娱乐的。所以与娱乐挂钩的东西在流行上有先天的优势。我个人对这一点的理解是,一个技术要流行的必要条 件是有市场(废话!)。P2P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一时想不到更好的表述),是因为它迎合世俗的娱乐需要。而对于企业级的应用,一个技术要流行也许就要与工作挂钩了。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有更多的时间娱乐。统一起来,一个技术要有用武之地,首先第一它要能解决一些现在没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第二就是找对市场切入点了。
    接着,大牛讲了他本人在P2P领域上的两个工作。P2P是实体对等的网络,但不是实体无组织的网络,因为无组织不可能高效工作。大牛留学阶段在这做过两个 算法。补充一句,大牛是那种特别能侃的人,表达流利,风趣幽默而且妙语连珠。这两个算法当然也是很巧妙,但是个人感觉图论知识扎实的可能会这样想问题(千 万别误会,我绝对没有说自己的意思)。算法确实很牛,简单而且有效。而牛人描述思考这些算法的时候,一般都是导师给任务-》苦想很多天-》怀疑自己要被解雇了-》一拍脑瓜出来了。很像那个“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不知道是故意说轻松了,还是大牛做事就是这样。有时候大牛们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别人问起的时候,说出来会像没什么难度似的。高深啊!
    关于WSN,现在的问题是,那么多的sensor,信息如何收集汇集,以及如何沟通,如何控制。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内容。大牛讲了如何写论文。归结起来如下4点:
    1、做别人做过的题目意味着你比他/她牛,否则别做。
    2、不做别人的题目就要出新,这个时候就是找找新应用。
    3、有了应用之后就是提取research issue,要有研究价值和可扩展,才能写处好paper。
    4、绝路与出路。有绝路才有机会,有机会才有出路。

---------------------------------------------------------------------------------------------------

http://zhangxinfish.spaces.live.com/blog/cns!AD3AAE057B31C3A0!288.entry

???? 昨天晚上去听了一个《paper是怎样炼成的》的演讲,讲课的是老师叫做刘云浩,下面附有简历,前面讲了peer-to-peer和WSN(wireless sonsor network),后来讲了他搞科研写论文的经验,内容比较乱,但也挺有意思,总之感觉做研究或许也挺有意思。老师应该是个北京人,比较能侃,摘抄如下:
?
???? 信任关系不是传递的,老婆信任我,我信任二奶,老婆却不信任二奶
?
???? 我们在国内一直讲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智慧。”,到了美国后,我和美国人也这么讲,人家告诉我,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是往往是那小部分起决定性作用。”(似乎在哪儿听说过?)
?
我看了杨澜访谈季羡林的未删节版:
杨澜几次诱导性地提问: 
杨:你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中国,到底是什么驱使你回国呢?
季教授:“钱多”,他接着解释说,当时一个副教授五十元,一个正教授八十元。 而当时一石谷只两元钱,薪水和物价实在很悬殊,因此他选择了回国。
  杨澜显得很失望,但是仍不死心:你依看北京大学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季教授:北京大学本来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存在如何成为的问题。但要更进一步,主要是钱的问题、教育经费的问题,如果没有钱,就请不到好教授,就不能把 
学办好,其他什么都是空话。现在讲教育是什么什么都是假的,投入不增加,说得再好听都是假话。
  杨澜作为我党的一名宣传工作者,这时明显地露出尴尬、绝望之色。我估计她是在想,北大基本上已经是伪北大了,怎么偏偏就剩下这么一个讲真话老头?而又偏偏选着 
他来采访。但是事已至此,她还得问下去:
  当时北大从人民大学调来了一个校长,
??? 杨:你认为怎样才能当好北大的校长?
季教授:会弄钱。就是能把经济提高、把教育经费提高。
?
???? 用半年读最近的本领域的200篇论文,就可以达到对本领域非常熟悉的程度,开始写论文就会很轻松,一方面知道写什么,另一方面防止写别人写过的东西。
写论文其实就像写游戏心得,但是别人先写了你再写就不成了。
?
如何写论文,归结起来如下4点:
??? 1、做别人做过的题目意味着你比他/她牛,否则别做。
??? 2、不做别人的题目就要出新,这个时候就是找找新应用。new application。
?举例内蒙一煤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测量透水的危险度。号称一个矿机一亿两千万,用260多个排列,感觉有点怀疑。比喻:大炮
??? 3、有了应用之后就是提取research issue,要有研究价值和可扩展,才能写处好paper。
?举例黄骅港,港中布置无线传感器检测底部的深度,得出过浅的部位,进行挖掘,亮点是他通过对散乱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求出等高线,从而得到需要瓦就的位置。比喻:炮弹
??? 4、绝路与出路。有绝路才有机会,有机会才有出路。
?举例,人对rfid的扰动导致一个项目的测试数据无法保证,但是可以在一个工厂布置很多传感器,由扰动判断人的通过,在通过数据挖掘得到工人的活动规律,来小偷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由他不规则的行动的判断出来。
?
???? 还有个哥们问他为什么中间读了一个文学硕士,哥们回答,本来在清华继续读他的自动化硕士,一次老板要做试验验证老板的理论,结果做了不出结果他就去找老板 理论,老板说重做,重做还不出结果,再去找老板理论,最后和老板闹翻,老板比较牛在系里面又找不到敢收他的老师,陷入尴尬境地。一起之下决心不读工科,跑 到北外读了个文学。当然,毕业后发现不是这块料,又去读了工科。(个人怀疑还有其他原因,不是因为北外mm多吧?)
FROM:  http://hi.baidu.com/milledragon/blog/item/69a712a9a51e7cf81f17a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