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Code 黑客及其它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商品直销流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3:46

梗概:“2015年一个普通的夜晚,台湾大街小巷的电子屏,楼宇外墙的大屏幕,突然之间都出现了紫色的“爆”字样,这是网络论坛一直盛传的“紫曝”——当论坛中90%以上的人集中在一个版时出现的盛况。警方介入调查,初步断定是某报社记者蓝苡晴(郭雪芙 饰)与网络知名骇客King(陈柏霖 饰 )进行的商业犯罪行为。但蓝苡晴告诉警方,这一切都是源于BBS——台湾最大的网络论坛的一场骇战….. ”

     这部电影叫《骇战.Silent.Code.2013》,在台湾引起了较大反响,林世勇2012年也凭此片被金马奖提名为最佳新导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导演九把刀也在2011年入围过)。
     对台湾的一些电影不太感冒,总觉得过于小众、过于文艺,过于清新,不过这部电影涉及到 黑客及网络题材,所以说一说。
     电影有帅哥、美女、有较火爆的CG场面,科幻、言情类型片,反映了对网络力量的思考,网络力量是双刃剑,引导得不好就是致人于死的暴力。电影中出现了所谓的“人肉搜索”与网络语言暴力,这使得某位本来就因病住院的版主受刺激快跳楼,类似于2009年的《无形杀》,2012年的《搜索》。电影英文名–Silient Code,意指无言的代码却可能引发现实世界中剧烈的冲突。
      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产生了各种隔阂,有些人可能不太适应这电影中的文化。片中出现的很多网络术语与大陆的用法不一样,如乡民:看热闹的网民,还有爆卦,问卦,水桶,酸民。骇客(黑客),软体(软件),部落格(博客),网路(网络),资讯(信息);另外,台湾语言特别是讲话时语气词很多,有些人会觉得里边的女生嗲。
       电影对黑客技术表现不多,大概就从“骇客”陈柏霖的机房,参加黑客大赛,帮女孩选课的操作来反映。
       下边用直观的截图给大家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在右键图片,在新标签页打开,可看到清晰的图片。
       曾经很流行的BBS论坛,90年代末,痞子蔡因之出名(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但作为科幻的背景,就显得过时了:
用机器小人表示BBS中的访客,有点卡哇依。通过CG来对BBS的形象化展现,有漫画风格,虽然质感一般,但想象力挺好:
体现网络对决的场景也有些创意:

陈柏霖住的地方,全是各种计算机,各种线,各种屏幕,估计导演也是受了些黑客类型网络小说的启发:

陈柏霖帮女孩选到中意的课程,操作界面是些命令行,无非是远程连接破解后的选课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的修改,导演在这方面用的道具不够精细:
陈柏霖帮两位女孩选到课程,后者惊讶的表现,这个女孩成为了他的女友(大学时CSers追女友的桥段之一):

去面试,招聘的岗位类别(又提到了云):

那些年,青涩的大学爱情(坐在自行车上的笑,可不是马诺的宝马车中的哭):

言情,煽情:

    2011年内地有部《黑客悲情》,技术表现得SHI,主角研发了”网盾软件“,其实就是使用了入侵检测与防御管理的UTM安全网关,展示的所谓“黑客”技术和工具界面都相当山寨,出现的标题为”公安部信息网络安全“的工具,是一些简单的命令行,对所谓的网盾坚不可催的解释也很蹩脚。

相比之下,2012年韩国的黑客电视剧《幽灵》就显得专业些,剧中出现了metasploit(如下图),nmap,邮箱XSS挂马,SQL注入工具HDSI,Hancom Office溢出等情景,虽然仍有些BUG,但反映出制作团队的认真态度:

关于黑客:黑客原来指对电脑(计算机)技术非常痴迷的爱好者,主要是对计算机进行硬件与软件上的深入研究,以实现某些功能,基本不涉及对电脑的安全破坏,如Dennis Ritchie(C语言创建者),Richard Matthew Stallman(自由软件运动及GNU发起人),Linus Torvalds(Linux创建者),Bill Gates(Windows), Steve Jobs (Apple OS)属于此类。经过媒体夸张、宣传与演绎,黑客变成利用高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达到特殊目的的群体,如未经许可 恶意闯入并获取特权,谋取经济利益,通常具有邪恶,甚至军事、政治色彩。这种类型的黑客 如Kevin  Mitnick,2011年的LulzSec团体组织,近几年活动频繁的“匿名者”(AnonymousHacker)等。

黑客类电影大多被归为科幻类型,有这几部推荐:

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实际上出现电脑黑客操作的场面不多,更侧重于黑客的哲学体现。

黑客Hackers1995:媒体眼中很典型的”黑客”电影,电影中展现了对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进行漏洞利用的情景,如利用硬币录音拨打免费电话。还提到了什么桔皮书(美国TCSEC)。

剑鱼行动Swordfish2001:黑客与间谍的合作。

战争游戏War Games:某精通计算机网络的小男孩侵入北美防空指挥系统,差点引发美苏之间的核战争,原型取材于Kevin David Mitnick。



本文基于 署名 3.0 中国大陆 许可协议发布,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引发的法律后果自负。

0
Share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