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编程习惯

来源:互联网 发布:蓝桥杯单片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8:53

1、使用实类比接口好
假设有一个HashMap对象,可以将它声明为HashMap或者Map:
Map myMap1 = new HashMap();
HashMap myMap2 = new HashMap();
哪个更好呢?
按照传统的观点Map会更好些,因为这样你可以改变他的具体实现类,只要这个类继承自Map接口。
传统的观点对于传统的程序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适合嵌入式系统。
调用一个接口的引用会比调用实体类的引用多花费一倍的时间。
如果HashMap完全适合你的程序,那么使用Map就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有些地方你不能确定,先避免使用Map,剩下的交给IDE提供的重构功能好了。(当然公共API是一个例外:一个好的API常常会牺牲一些性能)

2、用静态方法比虚方法好
如果不需要访问一个对象的成员变量,那么请把方法声明成static。
虚方法执行的更快,因为它可以被直接调用而不需要一个虚函数表。另外你也可以通过声明体现出这个函数的调用不会改变对象的状态。
   
3、不用getter和setter
在很多本地语言如C++、java中,都会使用getter(比如:i = getCount())来避免直接访问成员变量(i = mCount)。
在JAVA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因为编译器能够内联访问,如果你需要约束或调试变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添加代码。
在Android上,这就不是个好主意了。虚方法的开销比直接访问成员变量大得多。
在通用的接口定义中,可以依照OO的方式定义getters和setters,但是在一般的类中,你应该直接访问变量。

4、访问成员变量比访问本地变量慢得多
下面一段代码: 
for (int i = 0; i < this.mCount; i++)
dumpItem(this.mItems[i]);
改成这样:
int count = this.mCount;
Item[] items = this.mItems;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dumpItems(items[i]);
(使用"this"是为了表明这些是成员变量)

另一个相似的原则是:永远不要在for的第二个条件中调用任何方法。
如下面方法所示,在每次循环的时候都会调用getCount()方法,这样做比你在一个int先把结果保存起来开销大很多。
for (int i = 0; i < this.getCount(); i++)
dumpItems(this.getItem(i));

同样如果你要多次访问一个变量,也最好先为它建立一个本地变量,如果将它缓存到本地。
另外就是方法的参数与本地变量的效率相同。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