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智慧树网络课程注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21

概述:数据库的由来与发展阶段-->数据描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体系结构中的五个要素-->两级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这里可以看到知识的发展过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发起-->传输-->转化--->查询结果-->数据处理-->反馈

计算机系统中有很多类似这种“请求--响应”模式的,在网络安全算法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浏览器请求服务,人的神经处理机制等

为什么是这样?如果基于信息论的观点,就好理解了,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储存-->转化-->反馈等,社会就是这样贯通起来的。

其实这里的理解都是常识,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只有在用到命令,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所以需要深入下去,坚持下去,直到真正体现出价值。(把每一点放到价值体系结构中思考,评估它的价值


DBMS的工作模式:

1、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和处理请求;

2、将用户的数据请求(高级指令)转换成复杂的机器代码(底层指令);

3、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4、从对数据库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

5、对查询结果进行处理(格式转换);

6、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DBMS将用户的操作从应用程序带到外部级、概念级、内部级,再进一步通过OS操纵存储器中的数据。

DB的系统缓冲区:作用是数据的传输和格式的转换。

 

起点都是应用程序;数据的传输;格式的转化


 

现在学到的这种大的概念,还不能在实际中用到,如果只是这样记录下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应该更进一步去挖掘它的作用。

 

如果没有掌握这样的大的概念,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就会迷失在繁杂的细节当中(反向思考);如果掌握了这样的概念,那么以后在深入到细节时,就会加深对整个数据库系统的理解(正向思考)。

具体的技术细节都是构建在大的概念下面的,大的概念是宏观,细节是微观。宏观上要把握方向,细节是实际应用。(评价是对比较高层,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掌握了其中的本质之后得出的结论,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