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蹉跎》:分析微软过去十余年中的发展历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realplayer for mac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1:34

20世纪末,微软在科技产业独步天下,创始人比尔 · 盖茨被视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表及科技创新的灵魂人物。然而,微软在应对互联网浪潮时,却进退失据。乔布斯在去世前写的一篇自述中,给予了微软最多的点评,言语虽多有批评,有些甚至用词刻薄,但从中也可解读出他对微软有一种复杂的谆谆之情,一种充满“亮瑜之争”味道的情感。

  盖茨究竟是怎样的人?微软成功的背后潜伏着什么样的危机?读懂盖茨,读懂微软,才能更懂苹果,更懂这个神秘莫测的 IT 世界。《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一书将为你揭秘真实的盖茨,分析微软王朝在过去十余年中的发展历程。

  乔布斯对微软的评价

  “要指出微软的不足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最后的光阴里,曾完成了一篇自述,在点评众多对手的段落里,给予了微软最多的笔墨,言语中多有批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用词刻薄。许多人认为这会让微软的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很尴尬,因为当时乔布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员工乃至自己生平对手多用词宽厚,知名作家、乔布斯的妹妹莫娜·辛普森曾说,“临终时,他语调温柔,饱含歉意。他为即将离我们而去而难过”。但似乎不包括盖茨和他的微软。

  不过,盖茨却透过乔布斯尖刻的言辞看到了他对自己和微软的一种复杂的谆谆之情,一种充满了“亮瑜之争”味道的情感。乔布斯此前曾说,“一旦你离去,你就属于整个世界”。因此他是以一种典型的乔布斯方式在劝谕盖茨和微软,同时也暗诫苹果同仁。

  2011年 10 月底,针对乔布斯给自己留下的批评,盖茨表示:“我尊敬乔布斯,我们曾共同工作,互相促进,即使互为竞争者。所以,对这一切我并不感到困扰。”

  盖茨显然悟透了乔布斯给自己留下的偈语,不过他也辩解:“苹果的产品曾因定价太高,不能在市场上生存。而微软以大量生产产品,并拥有高端和低端各种价格的产品而取胜,因为我们与许多其他公司合作,并不容易。所以,有时候乔布斯感到陷入困境——他感到他们是好人而我们是坏人。在这一点上我非常理解他。”

  但盖茨说的是 10 年前微软处于巅峰时期的景象,在乔布斯去世前,苹果早已超越微软,或者说科技时代发展的步伐已超越了微软,曾经辉煌一时的微软王朝正逐渐衰落。

  乔布斯认为问题出在微软的企业文化风格,或者说基因上,“他们很擅长商业运营,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盖茨)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他认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微软的基因里从来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

  野村控股科技行业分析师里克 · 谢兰德非常认可乔布斯的说法,他称,微软已经被塑造成了盖茨和鲍尔默的形象,使得微软文化更青睐于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的高管和工程师,但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则刚好相反。“这的确反映了盖茨和鲍尔默的个性,他们更倾向于逻辑思考。正如乔布斯所说,这是一个风格问题。”谢兰德说,“微软的基因更偏向左脑,它需要补充一些右脑元素。”

  谢兰德认为,“微软在消费领域一直都没有展现出苹果那样的创新力”,微软现在需要一些艺术元素,也就是借助右脑来推动创造力和创新力。

  但微软的问题不仅仅是缺少艺术元素,作为巨型公司,它实际上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作者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所描绘的创新窘境中。

  克莱顿认为,创新型的技术分为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延续性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让强者恒强,但是破坏性技术则给市场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出版时,克莱顿仅仅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此书一出,就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盖茨说:“自从克莱顿提出破坏性理论后,出现在我桌子上的每一份提案都自称是‘破坏性的’。” 

  但知易行难,进入 21 世纪后,微软在应对平板电脑、搜索、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出现的破坏性创新技术时,表现得并不好。 

  乔布斯也称自己深受《创新者的窘境》的影响,苹果在 iPod、iPhone、iPad 研发上实践了该理论,结果表现不错,可在社交网络领域的表现差强人意,其 Ping 社交网络战略就以失败收场,让乔布斯饮恨。从骨子里讲,苹果和微软都属于计算机及网络产业的第一代公司,谷歌属于第三代公司,而 Facebook、Twitter 则属于三代以后的企业。虽然苹果、微软都在进化,其中苹果进化得要比微软好,但其发展模式都受到包括谷歌、Facebook 等中生代、新生代公司强有力的挑战。

  乔布斯是在苹果公司第二次辉煌的巅峰时刻故去,他在最后的自述中说:“我想苹果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它曾有过起起伏伏,但如今仍然走在时代的前沿。”

  不过,在此前 2011 年 3 月的 iPad 2 发布会上,乔布斯说 PC 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安,比如你我这样从 PC 世界当中走来的人。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安,是因为我们很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了和 PC 作伴。”

  “惊涛隐隐遥天际”,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新一代的技术革命浪潮正在兴起,以酷为杀手锏的苹果在失去这位毕生追求完美的领导人之后,将走向何方?

  最可能发生的结果是苹果沦为第二个微软:公司规模可能会继续扩大,利润也不错,但无法引导创新的潮流,乔布斯第一次离开苹果公司后就发生过这种现象。

  所以微软过去 10 年中的蹉跎历程是苹果最好的前车之鉴,甚至可能是其绕不开的宿命窠臼。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容易理解乔布斯为什么在自述里对微软给予了那么大的关注,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为微软不仅是苹果早年的合作伙伴、后期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它们互为镜像。

  因此,分析微软王朝在过去 10 余年中的发展历程,对苹果公司乃至整个科技产业未来的走向有着清晰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作用。

  网景:互联网门口第一滴血

  王朝的化外之民

  “Windows 3.0 和 Windows 3.1 的成功使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做生意的方式继续使电脑领域臭气熏天。”Bad Boy Ballmer 的作者 Fredric Alan Maxwell 曾这样点评 1992 年前后的微软。

  “很多人打比喻说与比尔 · 盖茨竞争就像玩实心球,我会说它更像刀战。”做数据压缩的 Stac 公司总裁加里 · W. 克洛说。曾任 Novell CEO 的莱 · 诺达则这样评价盖茨和他的心腹史蒂夫 · 鲍尔默,“一个允诺你天堂,另一个为你准备墓地”。

  美国《商业周刊》曾指出:“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让微软更友好、更善良就像让老虎吃素一样难,这一点在鲍尔默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不仅仅是克洛和诺达在抱怨微软给他们带去的巨大压力,Go 笔输入公司创始人杰瑞 · 卡普兰也称被微软以合作的幌子给“涮”了。当时有位市场分析人士对卡普兰说,“很简单,你上当受骗了。他们算计好你没有追究他们的必需资金。”

  在加州硅谷的一次会议上,盖茨演讲后是提问时间,一位美国工程师站起来对盖茨说:“我正在找工作,我工作过的两间公司都被贵公司挤垮了,因为贵公司发觉我们的产品很有前途。我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她的梦想是有一个小沙池和一付小千秋。我不敢奢望有您那种豪宅,只想买一间带一个小后院的房子。小女儿问我,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买房子?我告诉她,要等到我有稳定的收入银行才肯贷款给我们。我来开会前,小女儿嘱咐我向您问清楚,什么产品是您肯定不会去做的,以便我选工作。”

  3Com 创始人鲍勃 · 梅特卡夫评价曾与自己合作过的盖茨,“这个世界将是他的,只要还有任何东西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将不遗余力……”

  不过 1992 年,还真有不在盖茨控制下的领域,那就是伊利诺伊大学的马克 · 安德森的电脑桌面。安德森当时被伊利诺伊大学的电脑应用中心聘为临时工作人员。当时的互联网非常简陋,只有文本,没有图像、声音,更没有色彩,要通过一个原始界面进入,操作起来非常繁琐。“为了获得网上信息,你得期待自己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安德森说。

  安德森向他的主管提出建议,设计一种使用简便的浏览程序,以便联网资料的检索有序化。安德森的主管同意了,他们又招了几个程序员做帮手,花了六周时间开发出了浏览程序。

  英国诗人萨缪尔 · 约翰逊说:“天才,就是聚集、结合、放大和激活的能量。”安德森就是激活互联网的一股能量。

  1993年初,安德森开发的浏览程序被命名为“Mosaic(马赛克)”。他把马赛克放在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使用,仅仅数周,全球数十万用户下载了该程序,一年内,用户超过 200 万。

  “一个如此不同、如此有用的应用程序,可能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行业。”1993年 12 月《纽约时报》对马赛克软件评价说。这篇文章提到伊利诺伊大学的贡献,但丝毫没有提及安德森。安德森意识到大学电脑应用中心会把马赛克据为己有,他不想干为人做嫁衣的事,因此在大学毕业后决意离开,到硅谷的一家小公司打工。

  几个月后,他突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说:“你可能没听说过我,我是 SGI 的创建人,现已辞职,准备开一家新公司,你有兴趣过来谈谈吗?”这是吉姆 · 克拉克博士发来的。

  克拉克曾于 1982 年创立了 SGI 公司。后来,SGI 董事会像苹果公司驱逐乔布斯那样,把克拉克赶了出来。克拉克悻悻地说:“我感觉好像有人从我的生命中抽走了激情。”不过,克拉克很快振作了起来,他有句名言:“要报复欺凌你的那些人,最好的办法是持续获得更大的成功。”

  克拉克看出马赛克浏览器的前景,准备从变卖 SGI 股票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投资安德森的马赛克。

  战略咨询顾问迈克尔 · 卡米说:“管理者自己必须每天并且不断地感觉到变化的脉搏……他们应当有强烈的好奇心,观察事件,分析趋势,寻找变化的线索,并将线索转化为机遇。”显然,克拉克具备这样的能力。

  此时的盖茨和鲍尔默尚未关注到安德森和他的马赛克,但是,鲍尔默有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让他开始接近这个未来的重要目标,这个习惯就是定期与他的母校哈佛大学保持联系。1993年年底,他又一次进入哈佛大学,听着师弟师妹们热议“伟大的互联网”。随后,他给盖茨和微软高管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我感觉到人们应该从中洞察到机会,我星期一与同学们交谈时,他们都认为以某种方式发邮件到芝加哥是很酷的。你们认为怎么样?”

  小荷才露尖尖角

  “据说,拿破仑说过‘与其要一个聪明的将军,不如要一个幸运的将军’。就克拉克而言,我认为他两者兼而有之。他那种将技术、营销和商业融合在一起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安德森与 50 多岁的克拉克一见如故。

  1994年 4 月,克拉克掏出 400 万美元,两人合伙在加州创建了马赛克公司。安德森随后火速赶回母校,把原来的马赛克开发小组成员招至麾下。开发小组的成员似乎早就盼着这一天,成员之一的约翰 · 米特豪瑟说:“我们就像一群水管工人,如果要造一栋大房子,你必须要有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安德森告诉我们,浴室应该建在哪里。”

  在此前后,伊利诺伊大学将原来的浏览器技术转让给了一家名叫 Spy Glass 的公司。马赛克的名字不能用了,于是安德森、克拉克的公司更名为网景公司(Netscape),新浏览器的名字被定为 Navigator(领航员)。

  1994年夏天,克拉克在芝加哥国际机场候机时,遇到 Spy Glass 公司的总裁道格拉斯 · 考柏斯,兴奋的克拉克说:“我们要跟微软决一高下。”克拉克显然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Spy Glass 公司获悉后准备从鹬蚌相争中渔利。Spy Glass 公司计划把马赛克技术卖给微软,起初得到的答复是断然回绝,考柏斯说:“不出所料,微软讲‘我们自己会做的。’”

  1994年 10 月 13 日,网景的 Navigator 浏览器成功开发完成,然后迅速发到网上,结果不到 1 个小时就被下载了数以千计的拷贝,比原来的马赛克快 10 倍。

  在网景开发团队的喜悦气氛里,老到的克拉克听到了一条让他心头一紧的消息:微软最后决定购买 Spy Glass 公司的浏览器技术许可证。安德森不以为然,因为 Spy Glass 拥有的技术是以他们两年前开发的版本为基础的改良版,根本不能望今天网景之项背。

  但克拉克在 SGI 时就认识到微软的强大攻击力,于是决定给以前曾联系过的微软高管写封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克拉克恭维微软的影响力很强大,表示网景没想挑战微软。接着他表示:“但我们网景已完成了很多出色的工作。我知道你担心产品研发会耽误时间,但等你们把原版马赛克软件中的错误都挑出来并修改好时,会发现真如你们所担心的那样浪费掉大量的宝贵时间。大约 70% 的互联网连接是通过网景的软件完成的,因为公众普遍认为网景的产品比别人的好。”

  克拉克在信中还表示:网景的人编写了原版的马赛克软件,因此比微软更了解其问题所在,暗示原来的马赛克软件采用了一些所谓的开发源代码,但实际上存在版权纠葛。而网景的软件只是与马赛克神似,但已经重写了代码,拥有了完整的版权。

  克拉克还说:“我们希望网景成功,但不会牺牲微软的利益。我们希望与你们合作,这样符合双方的利益。不知道你们有多大的兴趣,你们可以通过向网景注资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以后还可以增加你们的股份。”“微软几乎控制着整个 IT 产业,而我们可以成为微软进军互联网领域的一个间接桥梁。”

  怎样理解克拉克给微软写的这封信?有人认为是示敌以弱,也有人认为当时网景处于草创期,一切处于未定状态,急需资金支持。这封信是克拉克当时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但他肯定没听说过这句话:“别让嘴馋的人看见你的大碗。”

  网景 Navigator 浏览器成功发布后,公司发展迅速,人员膨胀很快,但内部管理一片混乱,人们跑来跑去,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又很难说清楚在忙什么。

  为了防止公司管理失控,克拉克和安德森决定雇用前联邦快递的高管吉姆 · 巴克斯德尔担任公司的 CEO,负责公司运作;安德森任首席技术官,负责技术研发;克拉克任公司董事长,负责筹措资金。

  巴克斯德尔到任后不久,在一次部门巡视中说:“火箭正在升空,或者它就要栽下来坠毁。因此 ,女士们、先生们,把安全带系好 !” 

  巴克斯德尔擅长打比喻给下属阐释管理之道,他曾说“你看见一条蛇时,就把它杀掉”,他的意思是说,遇到一个问题时,就着手解决它,不要拖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过度地分析研究。“不要再在死蛇上浪费时间。”巴克斯德尔接着说,当一个问题被解决了,或者你已经采取了某个措施,不要犹豫,将这个方案进行到底。他还说,“如果我告诉人们小鸡可以走成一条线,那么他们的工作就是让它实现”。他的意思是期望他的团队能够听从他的命令。在他的调教下,网景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起来。

  此时,网景已进入微软的视线,但可能还不在准星中。盖茨的重心放在即将推出的 Windows 95 上,鲍尔默可能比盖茨对网景关注得多一些,他曾要求下属研究网景的运营模式,分析其收入来源。鲍尔默曾回忆:“我让整个组的人,包括财政、行销、产品开发人员,围坐在桌子旁,分析网景的财务状况。”

  划过天宇的新星

  “在我 30 多年的商场生涯中,还从未听到过这么露骨的暗示:要么你退出竞争,要么被竞争者逼上死路。”网景公司 CEO 巴克斯德尔回忆 1995 年 6 月与微软的一次会晤。

  当时,盖茨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浏览器的重要性,将目光投向了网景。他秘密派代表到网景公司商谈合作事宜,网景 CEO 巴克斯德尔和首席技术官安德森都出席了会议,盖茨虽没出席,但他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并通过电话对微软代表遥控指挥。

  微软表示愿意向网景投资,成为其股东,获得其 15%~20% 的股份,微软还准备向网景提供相应的技术,帮助网景的浏览器更好地适应 Windows 操作系统。

  微软需要的回报是得到网景公司一个董事席位,有权使用网景的技术,有权知晓网景的产品研发计划,而且要求网景暂时不能开发微软即将发布的 Windows 95 操作系统上的浏览器版本。巴克斯德尔称,微软代表表示这个广大的市场必须留给微软,剩下的才是网景的市场。

  微软的条件似乎是克拉克半年前那封电子邮件的回应,但时过境迁,此时网景的决策层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在与微软谈判中,克拉克没有出席。巴克斯德尔认为微软提出的条件很苛刻,曾回忆说,“这是我从商 35 年以来出席的最为糟糕的会议。”他拒绝了微软的建议。

  克拉克也转而支持巴克斯德尔的立场,“如果把我们的技术出让给微软,而我们自己靠边站,那网景最好的结局恐怕只是成为一个年收入 1 亿美元左右的公司,最终会被微软全部买下。这可不是我们创建网景的目的。”

  后来的解密资料显示,盖茨在这次会谈前三周,曾给微软准备参与谈判的代表写了一封邮件:“在部分的交易中,我们甚至可以不用付给他们钱,买下他们的一部分或是其他东西。我期待这样的事发生。”

  到了 8 月份,网景公司销售额达到 1660 万美元,但仍没有利润。8月 9 日,成立还不到 16 个月的网景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每股仅能卖 14 美元左右,然而开盘后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时竟达到让全美经纪人都目瞪口呆的 71 美元,最后以每股 58.25 美元收盘。“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花了 43 年才使市值达到 27 亿美元,而网景只花了 1 分钟。”《华尔街日报》对其火爆的交易做出了如上评论。

  互联网专家麦克 · 瓦尔什开玩笑说,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应该要求网景在他们的招股书中附上查尔斯 · 马凯经典著作的再版书,那本关于疯狂和恐慌的书叫《大骗局与群众疯狂》。

  《数字时代的传媒梦想:连线》作者加里 · 沃尔夫则认为:“投资者把自己的钱投向有可能在黎明之际出现在天空中的新星公司,关于这一切没什么不理性的。”

  网景公司股票上市后 18 个月,其董事长克拉克便成为名义上的亿万富翁,而盖茨直到微软公司成立 12 周年时,才达到这一里程碑。

  此时的微软正忙着推自己的 Windows 95 操作系统,结果在 8 月 24 日成功发布。“这个消息的覆盖面极广,产品上市前的几个月里有几百篇文章报道。我们被形容为不可战胜的,在桌面电脑领域甩掉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视窗》杂志写道:‘今年——无论好坏——微软公司打赢了这一仗。’一位《时代》杂志的编辑说微软是‘计算机界的重心。’Windows 95 的上市成为轰动一时的电视新闻。”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曾不无自豪地回忆。

  但到了年底,网景的锋芒开始盖过微软。“此时互联网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人们感到微软公司并没有被邀请参加这个新宴会。现在新闻界传言我们当时‘没能抓住它’,互联网预示着我们的末日,那些小的、灵活的竞争对手将把我们赶出业界。”盖茨说。

  网景 CEO 巴克斯德尔曾得意地对《时代》周刊记者说:“互联网是一个不宽容错误的地方。如果这次微软错了,它就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了。”

  按照网景董事长克拉克的描述,盖茨说,“如果我能按一个按钮炸毁互联网的话,我就那么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控制它”。这话有待考证。

  1995年 11 月,高盛公司将微软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到持有,微软股价应声而落。分析师保罗 · 萨弗说:“形势已经对微软公司所做的一切不利。”

  当时,一位金融专家分析网景时说:“这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公司,它很快会成为互联网上的‘微软’,因此,每个人都想变成‘第二个微软’的股东。”而《连线》杂志则别出心裁地问:“为什么比尔 · 盖茨想成为第二个马克 · 安德森?”

  此前盖茨正享受着这个星球上对他方兴未艾的崇拜浪潮,但像小孩子一样不能容忍别人与他分享糖果。时任英特尔 CEO 的安迪 · 格鲁夫曾给网景 CEO 巴克斯德尔讲过这样一段故事:

  1995年,《财富》曾经对格鲁夫做过一次专访,当谈及谁给了格鲁夫灵感时,他的答案是史蒂夫 · 乔布斯。格鲁夫说:“他是第一个看见电脑未来的人,第一个了解激光打印价值的人,还有图形化界面……现在你可以从他的电脑动画电影和皮克斯公司进一步了解,他首创了逼真的数码娱乐。”盖茨看到这段内容时,立刻愤怒地给格鲁夫打电话:“都是乔布斯的功劳,那什么是我曾经做过的呢?”盖茨认为格鲁夫无视他的历史功绩。

  盖茨对当时已经过气、尚未东山再起的乔布斯都这样在意,不肯让他掠过自己一丝风头,更何况是风头正劲的马克 · 安德森?

  盖茨随即把网景公司列为头号竞争对手,通知公司很多工程师,不管进展到何种程度,立即停掉手上的工作,全力投入到微软浏览器的开发上。

  盖茨回忆:“鲍尔默说:‘喂,我们进展到哪儿了?’我说:‘哦,我们有了不少的散件。它们本应该综合在一起,但现在还没有。’鲍尔默说:‘把它们综合起来,让它成个东西。实际上,只要选定个日子,你们到时候就能将它综合起来。’”

  1995年 12 月 7 日,盖茨特意选择这一天在西雅图总部会议中心宣布微软向互联网进军。他把微软比作 54 年前遭受日本偷袭的美国舰队,要重装上阵,网景就是盖茨眼中的偷袭者。众所周知,1941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重创了美国海军,太平洋战争由此打响。

  “这已经不是一个浏览器之战,而是一个新的电脑平台的问题。网景要想超越自我,就必须控制一个平台。”Earth link 公司总裁 Sky Dayton 说:“谁能定义新的标准,才是这场浏览器大战的根本原因。”

  微软互联网战略发布后的第二天,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微软的威胁时,网景 CEO 巴克斯德尔回答:“上帝站在我们一边。”

  “小鹿班比遇上哥斯拉”

  “在互联网的光辉下,操作系统只不过是一套漏洞重重的设备驱动器”, 安德森这样贬低微软的操作系统。

  安德森不断发出刺激微软的语言,还表示“我们要用烟熏他们(微软)”。他还把网景与微软的关系用流行动画影片《小鹿班比遇上哥斯拉》来比喻,哥斯拉是影片中的巨兽。

  安德森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说:“在这个产业里,人们通常把微软视为黑手党。对于黑手党来说,你不能拒绝它,你不能挑战它的权威,你甚至连咒骂它都不行。”

  “这种富有攻击性的评价最终为网景树了一个强敌。”开发微软浏览器的克里斯说,“大家都咬牙切齿要把网景的股票弄得一文不值。反正我们早已是竞争对手了,因为我们正在开发浏览器。在此情况下,这种情绪只能是火上浇油。”《西雅图周刊》报道,微软两位高管表示非常希望见到网景两位数的股价,但其余人的意见是“那还不够低”。当时网景的股价是三位数,160美元左右。

  作家 Merrill R.Chapman 曾在名著 In Sesrch of Stupidity 中评价说:“安德森在公共场所针对微软的发言和态度非常愚蠢,其表现就像一个傻子走进一个关着饥饿老虎的笼子,转过身去,轻敲绑在臀上的美食,引诱得老虎龇牙咧嘴,准备吞噬。”

  安德森还高调地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穿着牛仔裤、黑色T恤,光着脚坐在王座上,手支撑着脸颊,张着嘴,瞪着眼,看起来有些不可一世。封面标题是《黄金极客》,导语写着:“他们创造,他们开办公司,股票市场让他们成为超速富翁。”

  网景在市场上的初步胜利和光彩夺目的上市,彻底让微软警醒。Chapman 认为,如果网景明智,应当让安德森闭嘴,并表现出谦恭的姿态,“当有人建议网景技术将取代微软的 Windows 成为一种应用平台时,网景高管应该公开表示力不从心”。

  两家公司的高管言语交锋之后,接下来,就是开发人员夜以继日的技术比拼。微软发布的是互联网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简称 IE,微软把它和操作系统捆绑的同时,也免费发放。

  当时流行这样一个冷笑话:“两个人野营时遇到一只老虎。一个人撒腿就跑,还有一个人先穿鞋,然后才跑,先跑的那个人很不理解,问穿鞋的人:‘老虎来了,你穿鞋有什么用啊?’穿鞋的人说:‘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为了甩下包括微软在内的竞争对手,网景在初创期的两年内,每个月都推出新产品。许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每周工作长达 90~100小时,在新品推出前,有一些工程师甚至每天工作接近 20 小时,而且是自愿的。其动力有两个:一是公司丰厚的期权回报;二是创造引领时代潮流的新技术。这时的网景反而劝员工们工作时不要太玩命,鼓励他们多休息,为此公司出钱让员工们去上潜水和攀岩的课程。

  在微软方面,公司上下也都被调动起来了。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的李开复在其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中称,“微软最神奇的时刻总是它作为第二名去学习、赶超第一名并把第一名击溃的时候”。

  微软的鲍尔默说:“好的统帅要懂得控制比赛的节奏和进程,还要懂得如何激发团队的斗志——你要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他们。”“我是天生激情派。我认为,激情对开辟企业是一种非常需要的素质,不仅仅是‘我自己有激情,我的管理是让我周围的人都有激情’。激情不是瞬间的一个状态,而是一种文化。”

  鲍尔默当时激励下属,“找出问题!开动大脑!坚持执行!勇往直前!”他一边说,一边以拳击掌,“如果我们每日都能这样工作,我们一定能超越!”

  在微软大厦里,员工们斗志昂扬,即使到了周五晚上,仍有超过一半的工程师待在电脑前,手边是空空的咖啡杯子,身后是凌乱的睡袋。今日是通宵工作,明日会是这样,后天也是如此,如果不击溃网景,以后的日子都是这样。

  但看起来,网景浏览器的地位不可撼动。“他们销售浏览器的形势咄咄逼人,不过他们想把每套软件都卖上好价钱。”美国在线 CEO 史蒂夫 · 凯斯评价说,“其潜台词是:‘我们的产品这么火热,我们会向大量客户售卖许可证,所以你们最好还是少跟我们讲价钱。’”

  而微软更看重市场份额的获取,鲍尔默曾在 1994 年一次微软公司大会上,用他那无与伦比的大嗓门重复着一个词:“市场!市场!!市场!!!”停顿了一下,他又说:“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你占有市场份额,你实际上就使对手们”,说到这里,他用手扼住自己的咽喉,作挣扎状,接着说:“只剩下吸入维持生存的氧气的能力。而我们需要维持的就是让对手们奄奄一息!”

  1996年里,弥漫在微软大楼里的口号是,“切断网景的空气供应,让它窒息”。微软一位经理杰夫 · 瑞奇补充说:“网景造成的污染必须彻底根除。”

  硅谷版暗夜偷营

  1997年 10 月 1 日深夜,喧闹一天的网景公司总部沉静了下来。这时,几个人影在网景楼前的草坪上晃动,公司保安没有发现他们的动向,几个人将一个东西放下后,就蹑手蹑脚地离开了。第二天早晨,网景的员工发现楼前草坪上竖起了一个 5 米高的微软 IE 徽标,还附有一张卡片:“好人不会觉得这样做不好!祝你们好运!——IE 小组敬上。”

  很多人被微软的恶作剧逗乐了,但安德森和巴克斯德尔没笑,微软新版的 IE 4.0 浏览器性能非常接近当时网景的产品,在一些指标上各有千秋。

  “无论是微软新的浏览器和网景的同类产品相比,还是微软收发电子邮件的 Outlook 和网景的同类软件相比,都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当时《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微软新版浏览器。

  微软浏览器起初的版本在技术水平上对网景威胁不大,但由于和自己的操作系统捆绑,微软浏览器的成长率迅速超过网景。

  网景的股价开始出现下跌,网景的一些高管包括克拉克、安德森在内都开始抛售股票。克拉克无奈地说:“不是因为内幕消息,而是根据本能。如果我能卖掉所有股票,我会那样做。因为微软已经很明白地表示要把我们除掉。”随着微软浏览器性能的提高,其捆绑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用户不再下载即使是免费的网景浏览器了。

  时任网景副总裁的麦克 · 霍默称:“尽管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色,而且我们的市场份额保卫战也是成功的,但在微软免费浏览器的进攻之下,我们的收入还是急转直下。”

  在微软的压力下,网景的合作伙伴也纷纷离去,一位分析人士称,谁都不愿意冒着微软猛烈的炮火与网景来往。

  康柏当时是微软最大的客户之一,康柏原来计划在所购买的 Windows 中安装网景的浏览器。“当微软发现时,他们给我们发了一封信,正如你所知道的,无非是说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他们就要终止跟我们的协议。”康柏软件采购部经理斯蒂芬 · 德克尔说。

  微软还千方百计地让美国在线、CompuServe 等在线服务商转向微软的浏览器(其详细内容见本书第 2 章),远离网景的产品。微软甚至向包括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那样的终端用户提供优惠条件,让他们撤销与网景签订的合同。

  当鲍尔默发现太平洋贝尔公司销售网景的浏览器时,他对这家公司的 CEO 大卫 · 道曼吼道,“你或是同我们站在一起或是反对我们,你现在是敌人了!”道曼称他的公司有 3 万多台电脑运行着 Windows 软件,他提醒鲍尔默他可不是微软的敌人,而是微软应该尊重的大客户。道曼后来离开太平洋贝尔公司,去了一家新科技公司任职,仍要和微软打交道,他说:“我想我现在必须要吻他(鲍尔默)的秃头了。”

  泰国国家科学与发展署的顾问 Navi Radjou 选择了网景的软件,网景得意地在自己的网站上宣布了这条消息。“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微软那些人不下 10 封电子邮件,他们告诉我:我的选择是错误的,说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Radjou 抱怨微软销售人员的鲁莽做法,鲍尔默则为自己的属下辩解,称竞争对手也是这么干的。

  “看起来我们的销售人员既有对的地方,又有错的地方。”他回应 Radjou 的抱怨,“他们正确的做法在于问那些客户为什么选择了竞争对手,并且劝客户回心转意。”但他也承认跟客户打交道应该考虑方式方法,尊重客户。

  作家 Merrill R.Chapman 调侃说:“微软唯一没有去做的就是绑架那些使用网景产品的公司高层的子女,将他们的子女扣押为人质,直至那些公司高层人员答应停止使用网景的浏览器。”

  苹果公司当时也受到了微软的威胁,微软称如果苹果公司不安装微软的浏览器,那么为苹果麦金塔电脑提供的软件将不再更新。一位微软员工给盖茨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我们和苹果公司最有力的谈判筹码就是 Mac Office 97,可以立即对苹果造成严重的伤害。”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后,和微软达成交易。微软向苹果注资1.5亿美元,苹果同意把微软产品设为 Mac OS 新版本的默认浏览器。在这笔交易中,当时处于困境的苹果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支持,乔布斯开始了伟大的复兴之路。盖茨当时考虑的是不惜代价地遏制住网景,因此放过了许多重要的对手。有人称盖茨对苹果的救助是放虎归山,这种说法有些道理,我们可以看到,在此后的日子里微软受到了苹果的强烈冲击。

  网景就微软捆绑销售浏览器的行为向美国司法部提出控告,称微软利用其垄断操作系统市场之利,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盖茨答辩说,微软的浏览器不是一个单独的软件,而是 Windows 的一个功能。

  1997年 12 月,托马斯 · 彭菲尔德 · 杰克逊法官作出裁决,不允许微软强迫电脑制造商采用其浏览器,并命令它从 Windows 95 中拆除 IE。

  但此举对拯救网景为时已晚,作家大卫 · 卡普伦评价:“这个举动就好像当婴儿在水槽中溺毙之后才关掉水龙头。”吉姆 · 克拉克也说:“当你溺水的时候,反垄断部门并不是能够拯救你的机构。”

  巴克斯德尔在 1998 年 8 月 28 日首次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心理上已经准备打输这场战役,我们是以失败的心态来准备我们的策略的。”巴克斯德尔曾把自己与一个远方亲戚威廉 · 巴克斯德尔相提并论,威廉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领导联邦军队的一位准将,英勇战死在盖茨堡战役中。

  同年,在新奥尔良举办的微软年度销售大会上,鲍尔默扯开嗓子大呼:“我爱微软!我爱微软!我爱微软!”在场的 5 万多名销售人员热血沸腾,欢呼声长达 5 分钟。

  这是微软的巅峰时刻。曾担任微软中国区副总裁的刘博称:“网景之战是微软最经典的战役,微软的企业文化、竞争手段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极度体现。”

  1998年 11 月 24 日,美国在线(AOL)以 42 亿美元收购了战败的网景。一位前网景员工说:“在沧海横流中,我们致力于网景来改变这个世界。现在我们被邪恶帝国残杀,接着被另一家大公司疯狂吞噬,这令人感到非常悲伤。”

  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黑魔法

  “如果你打算打死一头可爱的小海豹,切记下手时不要让别人用照相机留下证据。”作家 Merrill R.Chapman 曾调侃微软针对网景的言行,他认为微软不应该对网景赶尽杀绝,而应该让网景成为一个能够生存但离微软遥远的第二号竞争者。

  在微软开展针对网景的战役前,虽然业内人士对微软多有微词,但微软成功地通过系列公关活动,为盖茨及微软树立了比较正面的公众形象:盖茨手持软盘,注视着显示器出现在各类报刊上,他在媒体上谈论着信息高速公路。盖茨甚至亲自操刀写了一部《未来之路》,有分析人士称这本书文笔糟糕,以至于让公众相信它确实出自盖茨笔下,而不是雇人所写。但公众喜欢有一点谦卑与蹩脚的技术天才,所以这些公关活动成功地塑造了盖茨技术精英的形象,早年那个顶着头皮屑、头发凌乱的书呆子形象成为历史。20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中期的 10 年里,微软处于黄金发展期,盖茨也成为硅谷乃至科技界的符号性人物。

  可是在打垮网景的战役中,微软彻底地向外界展示了其“丑陋”的一面,以垄断者的面貌出现,无情地“扼杀”了大众心目中新晋的、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高科技代表。要知道当时网景的安德森深受公众喜爱,一代美国少女喊着“我做梦都想嫁给马克 · 安德森”的口号进入梦乡。

  微软对付网景的言行,成为此后绵延数年、针对微软反垄断官司中抹不去的污点。

  诗人泰戈尔说:“他把他的刀剑当作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的时候他自己却失败了。”

  《中国计算机报》曾在《被绞杀的网景:互联网门口第一滴血》一文中点评说:“网景在生前挡住了微软巅峰时期最密集的火力,让同时代的美国在线、雅虎得以存活壮大;它倒下后滴淌的血,凝滞了涉嫌垄断者屡试不爽的捆绑销售之企图,为涉嫌垄断者戴上了被拆分的紧箍咒,让他身后的谷歌、Facebook 得以肆意生长。”

  确实,为了对付网景,盖茨向自己的老对手 Sun、苹果、美国在线等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微软系列面向未来的业务为此做出了牺牲,开启了微软衰落的未来之路。

  2010年 6 月,分析师 John C. Dvorak 在《市场观察》杂志上略带夸张地调侃了当时风传的微软企图收购美国在线的计划,并提及 10 年前微软与网景的这起公案。他称:“网景实际上成为了微软的肉中刺。对于微软而言,凡算得上是糟糕的事情,看上去都和网景的开发以及网景对微软的威胁有关,无论是反垄断诉讼、互联网故障、欧洲的麻烦,所有的一切背后都可以看到网景的影子,似乎后者已经注定是微软命中的灾星。”

  John 接着表示,微软要彻底摆脱诅咒,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微软收购美国在线,并因此获得网景浏览器的代码和所有相关的“黑魔法”,“这听起来确实有些怪异,可是,要解释网景面世以来微软所遭受的种种厄运,似乎只有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理由。收购美国在线后,微软可以了却自己的心病,彻底埋葬‘美国在线’这个名字,杀死网景浏览器,将其代码抛在风中。”

原创粉丝点击
热门问题 老师的惩罚 人脸识别 我在镇武司摸鱼那些年 重生之率土为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盘龙之生命进化 天生仙种 凡人之先天五行 春回大明朝 姑娘不必设防,我是瞎子 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怎么办 入职两个月没有业绩怎么办 在学舞蹈中孩子怕疼怎么办 我生二胎怕疼怎么办 孩子的执行力差怎么办 怀孕三个月不想要孩子怎么办 生完孩子老是掉头发怎么办 5岁半宝宝有狐臭怎么办? 4岁宝宝脾气倔怎么办 小孩子摔到后脑勺吐了怎么办 学生报告册丢了怎么办 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怎么办 父亲骂我很难听怎么办 90后父母催婚怎么办 和隔壁邻居吵架了怎么办 教师上课期间孩子出问题责任怎么办 孩子一考试妈妈就焦虑怎么办 妈妈爱发脾气孩子也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对家人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孩子因为没耐心哭闹怎么办 宝宝哭闹真是没耐心怎么办 对自己孩子没耐心怎么办 跳了把腰伤了怎么办 爸爸对妈妈家暴怎么办 逆反心强23岁怎么办 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怎么办 小孩心理脆弱过于敏感怎么办? 父母老是骂打我怎么办 爸妈打架闹离婚怎么办 夫妻离婚后孩子户口怎么办 离婚后孩子户口怎么办落户 50岁父母要离婚怎么办 父母离婚小孩没有出生证该怎么办 离婚。父母一直在劝说该怎么办 老婆跟人跑了怎么办啊 父母50了要离婚怎么办 父母吵架了我该怎么办 父母看孩子总是吵架怎么办 20岁父母离婚我怎么办 碰到没素质的人怎么办 父母抛弃了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