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6):名利观

来源:互联网 发布:eliza 人工智能和siri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5:41
成才之路(6):名利观(100606)
闵应骅
    如何处理名利问题是成才之路上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黄万里和张光斗都是清华大学教授,在各类媒体上读过多次关于他们的报道。黄万里到最后,连个博士生导师都没弄上。张光斗在知识分子中也广受非议。他们可以说是处理名利问题的两个极端。
    如果把1949年以后分成前30年和后30年,景致完全不同。前30年,提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说考虑名利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思想。但是,说老实话,私都没有了,还能利人吗?不过是一种宣传而已。其实,说这话的人自己也没做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所以,不考虑名、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斤斤计较名利往往会适得其反。
    后30年,情况大变,承认个人有自己的利益,而且允许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但是有人不择手段,甚至违反法律,自食其果。
    学术不端行为,不管有一千条理由、一万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名利。小到学生抄一篇论文,对付毕业,大到韩国黄禹锡想制造科研成果,震动世界。这种狭隘的名利思想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违反学术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真正的小人之心,是在成才之路上向相反方向飞奔。自己应该有清醒头脑,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这种赌博玩不得。
    我记得苏联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著“怎么办”里面,把所有人都看成利己主义者,但这种“利己”包括物质、精神、思想、感情、尊严各方面的满足。伟大的利己主义这个说法我至今都认为有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古已有之。但是太露骨,太粗野。不过,在考虑名利的时候,的确应该有远、大的眼光。

    如何对待奖项?在中国,得奖是捞取名利的主要手段。政府靠这个来提拔一部分知识分子,类似于闹革命时候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2005年湖南卫视办了个节目叫“超级女声”,很火。后来遭到相当权威人士的非议,说这不好,那不对。我却持欢迎态度。我其所以支持,不是因为他们唱得如何如何好,而是它提供了一条人才成长的新途径。成才之路的多样性是不可少的。美国没有这么多政府奖项,他们的人才有多种脱瘾而出的途径。那么,在中国做学问,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能得奖,是好事,说明政府看得起我;得不了奖,没关系,并不说明我的研究没意义。研究的真正意义要靠国际学术界来认定、要靠应用实效和市场份额来说明问题。用这种想法来激励自己的科学研究。所以,对名利,不是不必追求,而是要审时度势地追求。看透了就好了。 

原文地址:点击打开链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