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7):谈“人比人,气死人”

来源:互联网 发布:eliza 人工智能和siri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0:58
成才之路(7):谈“人比人,气死人”(100612)
闵应骅
    攀比是一种中国文化。父母有两个孩子,就比,谁聪明、谁听话、说会更有出息。两个官员就比:谁的级别高。在报上登出席遗体告别仪式的人员名单都要按中组部规定的顺序。所以,整个社会充满着攀比。这种情况下,升官发财的追求动力之一就是攀比,就是跟某某人比,不服输。有人也许会问:美国人也攀比呀!是,要不然英文里面怎么会有“比较级”呢?但是,请注意:在美国的小学里,不会给学生们排名次,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他们不用百分制,好像打85分就比84分好。他们不在孩子们中选班干部,好像当了干部就高人一等,而且,大队长比小队长又高一头。他们像值日生一样,轮流当。日本国立大学的系主任都是由教授轮流当,没有觉得系主任就比教授高一头。当然,必须是教授,不能找一个政工干部来当系主任。
    攀比成风以后,就出现了“人比人,气死人”。一般人有个毛病,就是往上比,不往下比。所以,要比就是比不过人家,所以气死人。改革开放之初,记得有一句话,叫做“提起筷子吃肉,坐到桌上骂娘”。其实你要是往下比,你不得高兴死了。1984年知识分子提职的门刚刚打开,两位1962年毕业的同事都想提副研,谁也不让谁,怕别人提了,自己没提,和他一比,气死人。于是提出:要不就两人都提,要不就两人都不提。结果,两人都没提。到第二年,情况又是一样。你说,这么比着,合算不合算?找工作、提职、评奖、选院士,都碰到这问题。人们开始争论SCI文章重要,还是科技进步奖重要;专家鉴定重要,还是经济效益重要?如此等等,太多太多。关键就是人比人,非常想把人家比下去,把自己比上来。这种方法,不是成才之道。既毁了朋友,也搅乱了学术环境。真想搞学问的人,就得耐得住寂寞,安安心心做学问。大家团结一起,把学问做好,对国家、对自己都好。当然这也有机遇的问题,下篇再谈。

    我记得林彪说过一句话:自己跟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这话还是积极的,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现在的形势,就会更加激励你前进。

原文地址:点击打开链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