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函数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16进制转换10进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0:41

1. 内联函数避免函数调用的开销


      将函数指定为内联函数,就是将它在程序中每个调用点上“内敛地”展开。假设我们将 shorterString 定义为内联函数,则调用:


                  cout  <<   shorterString(s1,s2)  << endl;


     在编译的时候将展开为:

                  count   <<  (s1.size()  < s2.size() ? s1 :s2) << endl;

     从而消除了把 shorterString 写成函数的额外执行开销。


     在函数返回类型前加上关键字 inline 就可以将 shorterString 函数指定为内联函数:


      inline const string & shorterString(const string &s1,const string &string &s2)

      {

           return  s1.size() < s2.size() ? s1 : s2;

      }


      一般来说,内联机制适用于优化小的、只有几行的而且经常被调用的函数。大多数的编译器都不支持递归函数的内联。一个1200行的函数也不太可能在调用点内联展开。


2.把内联函数放入头文件

   内联函数应该在头文件中定义,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函数。


    内联函数的定义对编译器而言必须是可见的,以便编译器能够在调用点内联展开该函数的代码。此时,仅有函数原型是不够的!


     内联函数可能要在程序中定义不止一次,只要内联函数的定义在某个源文件中只出现一次,而且在所有源文件中,其定义必须是完全相同的。把内联函数的定义放在头文件中,可以确保在调用函数时所使用的定义是相同的,并且保证在调用点该函数的定义对编译器可见。


 温馨提示:在头文件中加入或修改内联函数时,使用了该头文件的所有原文件都必须重新编译!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