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MAP技术(5)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无响应win10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9:42

本节回答最后一个问题:“MAP场景下业务流量的报文格式是什么样的?”

在MAP域中,网络部署IPv6单栈协议。对于IPv6终端的业务流量是采用Native IPv6进行承载。对于IPv4终端的业务流量,需要在MAP-CE和MAP-BR之间(或者MAP-CE和MAP-CE之间)建立IPv6通道,根据对IPv4报文的封装方式不同,可以分为MAP-E和MAP-T两种方式。

MAP-E:封装方式,即将IPv4报文再封装一层IPv6报头,外层为IPv6报头,内层是IPv4报头。

MAP-T: 翻译方式,即将IPv4报头翻译成IPv6报头,只有一层IPv6报头。

通过个人理解,将MAP-E的数据处理流程做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如下所示。

同理,个人理解,MAP-T的数据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以上业务处理流程仅为个人理解所设计,欢迎大家跟我讨论。

谈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MAP-E和MAP-T哪个更好呢?

其实每个技术都有其特点,对于MAP-E而言增加了一层IPv6报头,增加了报文长度,有可能会引起MTU问题,但是这种封装方式对IPv4的信息是完全保存下来,不破坏IPv4报文的其他属性,即不存在IPv4报文信息的丢失。对于MAP-T而言通过IPv6报头代替IPv4报头,单层报头的报文承载效率高,但是会造成IPv4报头信息的丢失(感觉关键信息已经映射了,只有部分信息有所丢失而已)。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隧道方式(MAP-E)要优于翻译方式(MAP-T),因此翻译方式针对是报头的翻译,需要设备处理更多的映射关系,不仅仅是地址映射,并且经过两级翻译后的报文有可能跟起初的报文信息是不一致的。而隧道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保存IPv4报头的完整性,只需要在部署时检测链路的MTU即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