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作坊(六)----万恶的拖延症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初始化失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6:21


         去年底有一阵子“拖延症”这个词很热,一瞬间,仿佛大家都成了拖延症患者。而随着很多任务扑面而来时,发现自己有点拖延症的症状,岂可讳疾忌医,遂读此书,以解拖延症病理,誓与拖延症抗争到底。

   最近看罗振宇从过去的历史角度分析大国霸权的更替,非常看好中国能够接过美国的权柄。于我而言,每每美国各种理论、实践深耕之深,相比我国学术界一锅粥的现状,着实自信不起来。这本拖延症通俗读本的作者深耕拖延症20年,令人钦佩。

    本书首先对拖延进行了界定:“拖延的过程是自愿地、有目的地故意为之的。而且这个人会因此感到焦虑、心情烦躁不安。但这个人,仍然会选择继续这种拖延行为,即使对此感觉很糟糕。”拖延如果不是让人感到焦躁和心情烦躁,对个人来说是无伤大雅的。而人作为矛盾体,想不出一个好心态的人会不会有拖延的问题。

    解决拖延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当然是不拖延。基于此,书中提出第一剂药方。如果有做事的想法,那么同时也要将实现这个想法的完整计划也构想出来。包括具体步骤和顺序: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都列出来。然后就是马上采取行动。以上解法再明显不过,而拖延症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毕竟你很难叫醒装睡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知天命,发觉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某方面。被我们忽略的是,我们不擅长的方面,我们真的花时间在这上面了吗。很多事情,未曾尝试,便自觉能力低下,表现出对人生的束手无策中;亦或是有了机会,未曾全身心努力,以便失败还能全身而退,为自己设置障碍或者设置借口。这都是从心理角度来解剖拖延症。我们父辈白手起家,如今达到人生巅峰,而到了这一代人,仿佛被很多无形有形的东西牵绊着,抱着欲望,反而没有那些社会底层为生存奔波的人放得下身段,忍受的住寂寞,仿佛一瞬间公务员、国企包围了整个中国。突然发现这是社会的一种拖延症症状。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国外学术研究,不断证明古代的俗语,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读读古书,可能比心灵鸡汤更有营养。远虑是计划,近忧则是做好当前的事,也就是本书给的第二剂良药。拖延我想能分两种,一种是想做不去做的,一种则是应该做不去做的。第二种的表现常常是当前的事情,这种拖延,也是造成困扰和压力的主因。关注正在做的事,考虑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同时也对当当前的事情有个全面的考虑。

    拖延症表现出全面的拖延,认识自我也不例外。“拖延的人不想了解自身优缺点,也不愿意了解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本书第三剂药方,要求拖延的人,处事要果断干脆,当然为了防止武断,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还要限制选择的数量,以便权衡利弊,尽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拖延者不断认清自己,跳出舒适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一点对一个人算最根本的,也可能是最难的,不管对于拖延者还是非拖延者。

    三剂良药给出,把拖延症从里解剖到外,剩下的则是一些重要的原则,辅助上述良药。原则一是区分重点,重要的事情,按计划细分、一步步完成,次要的则为重要的节省时间。原则二则是保持耐心,等待着机会的到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原则三介绍我们要先完成最具挑战的任务,先难后易,这个的确挑战我们以往做事的习惯,而从治病救人的角度来讲,就不难接受了。这三个原则都是年轻人以及愣头青所不具备的,胸无成竹,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反而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以上三条应该算是成熟男人的特质。

    读罢此书,发现书中特质,自身或多或少都有表现,如今整理此书,拖延已久。再次让本书洗礼一遍我的头脑,更能透彻面对自我,一切操之在我,不生抱怨,做一个有意志力、知晓改变的人。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