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Binder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final 成员变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8 05:17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Binder一共有三个方面:

  • Native 本地:例如BnABC,这是一个需要被继承和实现的类。
  • Proxy 代理:例如BpABC,这是一个在接口框架中被实现,但是在接口中没有体现的类。
  • 客户端:例如客户端得到一个接口ABC,在调用的时候实际上被调用的是BpABC

1. 本地功能(Bn)部分做的:

  • 实现BnABC:: OnTransact()
  • 注册服务:IServiceManager::AddService

2. 代理部分(Bp)做的:

  • 实现几个功能函数,调用BpABC::remote()->transact()

3. 客户端做的:

  • 获得ABC接口,然后调用接口(实际上调用了BpABC,继而通过IPC调用了BnABC,然后调用了具体的功能)

 

 

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BnABC和BpABC是双继承了接口ABC。一般来说BpABC是一个实现类,这个实现类不需要在接口中体现,它实际上负责的只是通讯功能,不执行具体的功能;BnABC则是一个接口类,需要一个真正工作的类来继承、实现它,这个类才是真正执行具体功能的类。

在客户端中,从ISeriviceManager中获得一个ABC的接口,客户端调用这个接口,实际上是在调用BpABC,而BpABC又通过Binder的IPC机制和BnABC通讯,BnABC的实现类在后面执行。

事实上,服务器的具体实现和客户端是两个不同的进程,如果不考虑进程间通讯的过程,从调用者的角度,似乎客户端在直接调用另外一个进程间的函数——当然这个函数必须是接口ABC中定义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