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cpSocket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记录

来源:互联网 发布:美国8月非农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03:03

        目前,在将原来C的socket通讯改为使用Qt类库QTcpSocket通讯,在修改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在此将问题一并记录,以备后面使用。

        采用的通讯方式:QTimer定时器、QThread多线程和QTcpSocket通讯。QTimer设置定时通讯间隔(10s),QThread运行定时器响应函数,QTcpSocket进行数据发送。

1.问题一:QTcpSocket对象创建和使用要在同一个线程,否则报错。

错误描述:QObject:Cannot create children for a parent that is in a different thread.

问题描述:开始是将QTcpSocket对象作为主界面的一个成员变量,因此在构造函数内初始化(new),然后在QThread线程内连接服务端以及进行数据发送。

问题解决:将初始化和连接都放在QThread内,并建立一个长连接,并采用一个标志位表示连接状态,发送前判断连接标志位,以此来进行连接或者发送。


2.问题二:在QThread内将QTcpSocket对象信号(connected、error、stateChangeed)与槽函数连接报数据类型未注册

错误描述:QObject::connect: Cannot queue arguments of type 'QAbstractSocket::SocketError' (Make sure ‘QAbstractSocket::SocketError' is registered using qRegisterMetaType(). )

问题描述:connect自动连接在线程类中的信号默认是排队模式QueuedConnection,因此需要注册参数类型。

问题解决:方法一,将默认connect的连接方式改为Qt::DirectConnection,就不需要类型信息;方法二,在线程内注册qRegisterMetaType参数类型,目前未测试。


3.问题三:调用connectToHost建立连接后调用write发送数据失败

错误描述:QNativeSocketEngine::write() was not called in QAbstractSocket::ConnectedState

问题描述:错误为不是在QTcpSocket连接状态下调用write()函数,即调用write()时连接尚未建立

问题解决:方法一,在调用connectToHost后接着调用waitForConnected(timeout),并给延时参数赋值,之后在调用write()函数;

       方法二,在信号connected的槽函数里调用write()函数进行数据发送;

               方法三,在信号stateChangeed的槽函数内判断当前QTcpSocket对象连接状态state(),如果是QAbstractSocket::ConnectedState则调用write()函数进行数据发送;

实际是使用一个连接标志位来决定是否调用write()函数发送数据,在信号connected的槽函数里修改标志位为真,每次定时器到期都首先判断标志位,为假则重新尝试建立连接。


4.问题四:服务端没开启和网线没连接错误不一样

错误描述:服务端没开启错误为:QTcpSocket Connection Refused,网线没连接错误为:Network operation timed out

问题描述:服务端没开启返回连接被拒绝,网线没连接则会超时,这个可能和网络情况有关系。。。

问题解决:不清楚具体原因,将上述现象作为一个判断区分两者的方法。


5.问题五:连接关闭

错误描述:直接调用disconnect,错误信息忘记了。。。

问题描述:

问题解决:改为调用disconnectFromHost()函数,这个函数会等待这个连接的相关操作(数据发送)完成后才关闭连接。


6.问题六:保活keepalive

错误描述:不发keepalive包

问题描述:对QTcpSocket.socketDescriptor做keepalive配置,在连接成功前配置无效

问题解决:改为在在connected信号槽函数内配置,然后在disconnected信号槽函数内修改连接标志。这样可以监测到对端异常断开的情况,但是本端网线被拔还是监测不到,这是个遗留问题。


7.问题七:心跳机制

为了确定连接是否正常,考虑使用两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问题六中的保活keepalive机制,在空闲时候发送空包,接收对端确认信息,从而确认连接是否正常;

方法二:使用心跳机制,本端定时发送心跳包,然后接收对端回复的心跳包,从而确认连接是否正常;或者在本端发送后接收对端回复的确认信息。

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数据包来确认连接,相比之下方法一配置简单,不需要修改对端代码,但是两端要进行交互;方法二需要修改服务端代码(在数据接收处增加回复确认信息代码),但是相比方法一少了一次本端向对端发送数据包。(这里本端是指客户端,对端指服务端)


其他的一时想不起来了,想起了在补充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