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道德经》的理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容错调度算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2:16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
 
    《道德经》,据可考证,为春秋时代老子所著。相传老子过函谷关,受关尹子尹喜之邀,而留下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其后飘然而去,不知所踪。在五百年后的今天,流传下来的《道德经》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各种版本之间也只是大同小异。
      现在,我阅读《道德经》,以我的文学修养和思想认识,想要洞悉圣人般的 老子的内心精髓,无异于登天。但即便如此,我从这五千余字中也是受益匪浅,我感觉,《道德经》就像是横亘在我面前的一座巨大宝山,我也就是在山脚下,捡到了几块亮丽的石头而已。
   在我读《道德经》的过程中,结合我所读过的一些其他书籍,发现,《道德经》可雅可俗。现在不仅有很多传统的文学大家,去研究《道德经》为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还原老子的本意思想。同时,很多网络玄幻小说作家也在不断地从《道德经》中汲取营养。如,《诛仙》,《道儒仙缘》,《遮天》等,他们中所描述的一些玄景,异象有的就是直接把《道德经》中的一些句子放大来写罢了。在《诛仙》中甚至会对一些句子直接注明来自于《道德经》。
   《道德经》在开篇就让人感到玄妙异常,不知其所言,令人冥冥中感到有一种仙家意境,不禁惊为天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话给人一种把握天地至理的感受,但读后有很迷茫,什么是道?和又谓名?用我们现在的思想,完全无法理解。对照翻译,我大致理解到,这句是老子对宇宙本源的认识,他认为“道”是宇宙之始,但我却无法理解这种虚幻飘渺的东西,也无法想象,他和现在的奇点学说有什么关系吗?略观中国古典文学,我忍不住想象,《道德经》似乎是我国古代文化之始,阴阳,八卦这些都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而中医则又基于阴阳理论发展起来的,至于中国的传统文学——儒学,《道德经》中也有他的影子,如,其中常常提到的无为思想。
    《道德经》中对“道”的描述很多,甚至可以说整本《道德经》其实就是老子对“道”的理解。其中老子对“道”的直接描述是这样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对“道”的描写很深奥,我无法深刻的理解,只是隐约感到“道”似乎就是最原本的自然法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掌控者天地间的一切,却不进行任何干预。这并不是说天地残暴,圣人无道,而只是说它们已达到了博爱的境界,因为博爱,他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道法自然”,进行干预,反而违背了自然法则。
     并且,《道德经》中的“德”,就是以圣人为标准的,它是一种对万物灵长——人,的考量。但我自认为,我无法做到,对任何人任何事,甚至五分人和事,都一视同仁,这种境界太高了,我根本无法理解其真实意义,更罔论做到了。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个人修养,其境界是非常高的,这五千年来,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甚至至圣先师——孔子,也有差距啊。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其中有这样的经典语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大方无禺,大音希声”,“道隐无名”
    似乎任何东西达到极致,竟都变成了他的对立面,令人费解。不知其所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我姑且把它理解为返璞归真。即使如此,这数千年来,做到返璞归真的又有几人。
    《道德经》是横亘在人类精神文化史上的一座巨大的宝山,翻过去,人类必将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