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遭受“爱的伤害”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著作权源代码格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7:18
原文地址:别让孩子遭受“爱的伤害”作者:单士兵

  重庆有个8岁女童在健身房游泳池溺水,被宣布为脑死亡,生还希望极其渺茫。这起溺水事件很不寻常。原因是小女孩不愿学游泳,被女教练强行拖行数米后丢进泳池,还任其挣扎至休克数分钟后,才拖上岸施救。结果,为时已晚。

  事发当时,带女童来的母亲并不在场。据说她因为没带游泳衣,把孩子交给教练后在外面等待了。游泳池里还有20余人,还有多名救生员守护,教练一直就在孩子身边。可是,没人对这个可怜的女童伸出援助之手,任其受尽折磨,直至走到生命的临界点。

  那位教练之残忍,令人发指。她将女童在粗糙地面拖行,将其强行扔进水里,任其仰面在水中挣扎,不顾其小小肚子鼓得像球依旧逼迫,这种劣行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谋杀,不,是虐杀。现在舆论声讨指摘狠毒的教练,当然没问题。教练也必须对女童被溺事件负责。

  作为一位在重庆生活的家长,作为一个8岁女孩的父亲,我女儿现在每天也都要去游泳。看着这样的新闻,真是一阵心悸,为这家人的不幸。尽管出事女童的家长现在内心溢满悲伤,尽管很多人在说这事责怪家长就是打错板子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在保护儿童安全方面,家长爱有多深,儿童安全就有多大保障;家长爱的方式有多理性文明,保护儿童安全的办法就会有多少。

  没有人希望自己孩子遇上“禽兽教师”,也没有人孩子碰到“人渣教练”。问题是,这世间总有一些恶毒之人混迹于人群中,随时会伸出他们罪恶之手。这就要求,家长要会爱孩子,能行使好自己的监护权。在这起事件中,孩子拼死拼活地不愿意游泳,家长难道不知道吗?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教练当起甩手掌柜,如此让渡监护权理性吗?对教练急功近利的粗暴教学方式,家长为什么没有了解分析进行风险预估?

  这样叩问有些残忍,不适时宜。申明一下,我也不是为了指摘这位家长,只是想说一种现象,就是现在很多家长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没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特别是受“家长制”和“父爱主义”的影响,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有权掌控孩子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这就赋予孩子一种“物的属性”。这样的视角,还从家长那里向整个社会辐射,当孩子成为家长“专属的物”,一些孩子遭遇家长伤害甚至虐待,社会就会显得一片无奈、麻木与茫然。

  在这起女童溺水事件中,很多人当时就是因为觉得那位凶残的教练是孩子母亲,才没有选择阻止恶行的发生。就连孩子肚子鼓胀喊着难受时,泳池里的大人只也是安慰一下,没有选择以行动干预,阻挡这种伤害与虐待的暴行继续发生。可以说,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生命,简单将孩子视为家长“专属的物”,这种基于陈旧伦理习惯之下的集体无意识,在让孩子一步步进入绝境,遭受巨大的残害。

  在电影《刮痧》中,美国医生给中国小孩例行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孩子背上刮痧留下的印痕,就立刻电话报警。结果,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出来干涉,中国孩子的父母甚至要因此失去监护权。不难看出,在美国,孩子并不只是属于父母,而是属于国家的。社会对孩子受到虐待也会保持敏感关注的意识,公共服务机构也会通过及时干预来保护孩子安全。这种对待儿童的公共意识,也为儿童安全提供了强大的保护。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教育专家杨东平曾这样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正向“狼爸虎妈”靠拢,即便是学游泳、学钢琴这样所谓提高“素质能力”的教育培训,也还是在顺着应试教育的暴露模式,不顾孩子的真实感受,将孩子驯化得精神麻木,哪怕是生命被推向险境,也不敢轻易说不。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告别“听话的教育”,把孩子当成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尊重他们真实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让他们遭受家长“爱的伤害”。

  如果不能让孩子迅速摆脱在家长那里“物的属性”,如果我们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如果我们全社会不能建立起一个保护儿童权利的敏感神经,如果保护儿童安全不能建立起全方面的服务体系,那么,像不愿学游泳的女童被推至生命绝境这样的悲剧,就仍然还会在我们浑然不觉中发生,就仍然会让很多人感到无能为力。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