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梆子的反手日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声卡内录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8:24
下面这篇小文来自BBS梆子的新作,我非常羡慕,因为曾经多年以来,我的反手一直是第一老大难,甚至现在也是,遇到发球反手位置,以及快速而且大角度的反手低球,总是一次次地失误。现在我的休闲打法的反手削球还是有了一定的稳定性,而双手反拍呢,则是可以通过转身打出有一定攻击性的加压球。我现在就是需要慢慢熟悉反手位置的感觉,从身体转身加力,以及开放式反手加力,还有手腕的感觉以及挥拍的感觉。至于新的一项挑战,发球,我最近也在研究心得,就是发球击球的一瞬间有一个跳起并全身发力击球的动作,挑战性在于控制球的落点,并且要挥拍购快,否则无法包住球,很容易出界;反而使二发的切削没有水准,可能是加力的缘故,现在出现双误的次数明显增多了。最后,再回顾一下自己的正手,现在我的正手追求更多的是深度,而不是低平快,加的上旋稍多,导致球落地之后弹跳很高,又不是很高,恰恰是对手最舒服的击球位置,这个需要调整,就是在追求深度的同时,把球压低。。
 
    在梆子所在的校园里,曾见过一位仁兄,自己拿着拍子,象拿着苍蝇拍似的,随心所欲的打墙,致少也有两年的光景,两年期间,打墙的时候,忙于四处捡球,偶尔与人对打,从未有过两回合的,这实在是让人心碎的事情。
    梆子认为首要一点:在没有基本掌握网球运行规律之前,控制住急于发力的意愿。
    普通的业余选手,在学球之初,往往会被一些“东方”、“西方”、“大陆”、“半西方”的字眼所迷惑,然后,去按图索骥,其实各种技术都有他适合的场景,曾一度我不知道为什么休伊特、毛瑞斯莫、罗迪克的正手会用那么夸张的西方式,直到某天我被对手高速的底线球压得一筹莫展,却猛然发现将半西方转到西方可以有效地将对手的攻势化解,反手切削,在众多名将当中也不尽相同,格拉芙有将球捞住扔回去的感觉,罗迪克切削的会带有强烈侧旋,亨曼的切削比较简洁,切削在高手之间多用来过渡,或是制造出上网的机会,而在业余比赛当中则很多时候被用来欺负弱小,直接得分(曾排名全国第一的李俊岐第一次和王太郎交手时,发现切削毫无效果,很是惊奇,却不知我这个秘密陪练的存在。)
    梆子的反手走过漫长的摸索,成功与失败都时有发生,先从最浪得虚名的切削说起吧。
    切削有两大重点,拍面角度和引拍,这个其中的变化非常细微,最经常的失误,就是削过去的球高而且慢,落在前半场等着对方打死,这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我只能建议大家有机会打球或打墙的时候,站在离墙三四米的地方,很放松的用不同的拍面角度将来球削回去,体会网球停在球弦上后再磨擦的感觉(另外低的穿线磅数会产生更好的切削效果)尽可能最后可以将球削得速度极慢并旋转极快,切削的速度不是最重要的(对于业余选手而言),稳定与深度是首要的。
    再说单手反手拉球,这一项技术,梆子其实一直没有掌握,如果不是因为对方将球打到反手需要破网,或是在双打比赛中切削太慢,会引来对方的抢网,梆子本不是一定要练的。但是我希望有志于单反的同学,不要放弃,东方式的单反,击打腰部到膝盖之间的球非常爽,但是很难拉出上旋,尤其难于打出过顶的后场高球,费德勒的单反灵活性则很多来自他出众的手感和灵活的手腕,不推荐。象海宁和库尔滕那种让人心动的半西方单反,明显处理高球来得更自如,以前小白痴有些个意思,可惜全场覆盖上差了半筹。我曾经试过由东方式单反开始,一直到半西方,一点点的转拍面击球,全面的掌握真的很难,但是仅练拼命的一拍还是有些把握的。东方式挥拍可以挥拍慢些,半西方式则一定要全面转身,尽力摩擦,遇到快球则更要快挥拍,只不过力道是向上走而已。如果有志于双打,就一定要练习单反的穿越和接发球,切切。
    最后,说说第三项技术,就是挑,最有业余选手的特点,然而再挑战上一级的高手时却最为常用到的(梆子曾用挑配合稳定的发球连克名将,黑马成色十足),因为单反拉不出很猛烈的上旋,所以在遇到对方已经冲到网前时,梆子经常会挑,具体手法可参见羽毛球的救球手法在其中,而且尤其是注意挑对方反手,一来距离长,不易出界,二来业余选手敢于侧身拼高压的并不多,再扣九成以上的还是会扣到反手,这时你可以停在原地救第二拍,一定不能慌乱。如果对手是一个以球速压制为主的爷们,看到情势不对赶紧退到场后三米准备放球,如果对手是那种网前技术出色的老家伙打一拍角度很大的球然后上网,挑球往往借不到力,一定要有意练之,学会主动发力将球挑至深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