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浪潮之巅》--过于过去(二)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输入保留两位小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01:09

本系列文章由@liuchyi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链接:http://blog.csdn.net/liuchyi/article/details/37930399


从Intel公司的芯中,我了解到PC时代就是WinTel时代,即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加上Intel的处理器。之前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大都是低端、低性能的,但靠性价比一直占领着IBM等看不起的低端市场,那时Intel公司80年代初的芯片性能还比上IBM70年代产品。后来在85年,Intel公司投入超过3亿美元继摩托罗拉之后研制出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一统了IBM-PC兼容机市场。直到今天,无论微机原理还是日常按照软件,X86很多人都听过说过见过。之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大家习惯把英特尔的处理器称为X86,可见Intel产生的芯片在我们科技、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正是由于Intel不断地为全世界的各种用户提供廉价的、越来越好的处理器,个人电脑才能得以更快的普及。我自己现在所用的台式和笔记本都是Intel系列,一个是奔腾系列,一个是i系列。靠着奔腾系列,Intel正式摆脱了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后来又战胜了摩托罗拉,依靠着强大的市场而不是技术强行推行复杂指令集(CISC),阻止精简指令集(RISC)成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主要指令集,即使RISC具有更好的速度、更低的功耗、更前进的设计。虽然Intel胜利了,但RISC体系并没有消失,后来在智能手机芯片上找到了春天,现在市场超过90%以上的智能手机芯片都是基于ARM架构的,而ARM正是使用RISC的,所有随着ARM的处理器在手机、平板等领域的占有率不断提升,这实际一定程度上缩减了Intel的发展空间。


从IT领域的罗马帝国Microsoft中,我认识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含义,在整个IT领域、微软永远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敌人,在文章后面“风险投资”那章中,吴军博士也半开玩笑的提高,风投公司投资一个新兴公司前会问创业者:你们做的产品微软会做?可见微软在整个IT领域的影响力。微软作为计算机领域生态链最上面的一层,一方面刺激着整个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扼杀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有创新的公司例如Office领域的莲花公司、WordPrefect,浏览器领域网景公司等等。依靠DOS系统起家的微软,其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吴军博士也用了仅次于Google公司的篇幅来详细介绍了它。我印象中初中语文课文中还有一篇是讲述盖茨的,也就那篇文章中我知道了BUG这个词。不可否认,正如文中所说“盖茨是我们迄今看到的在IT领域最有野心、最有执行力的统帅”,关于和乔布斯对比,文中说“在技术嗅觉上、乔布斯好于盖茨,但是在商业眼光和经营上,盖茨要强于乔布斯”。同时即使微软顶着抄袭的骂名,但它现在、将来也是全球最挣钱的IT公司之一。不理性的说: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希望以后看到专家评价微软的时候会加上“最具创新的”,不过感觉渺茫....


从纯软件公司的先驱Oracle中,我知道了Oracle为啥叫甲骨文,Oracle英文意思为“预言家”,在取中文名时为了贴近中国文化的渊源就采用了中国古代预言的记录文字--甲骨文这个称号。其实这一章我是不感兴趣的,因为对数据库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很少,也没有切身体会到它的强大,知道甲骨文公司是因为它收购了发明JAVA的SUN公司。通读整章,吴军博士讲的最多的也就是个性张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同时文中也提到了甲骨文的兴起很大程度依靠是它最早看到了关系型数据库在今后数据库的前景,并且在商业模式(单纯的卖软件,而不是依靠收取服务费生存)上优于IBM。它的发展过程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传奇,而是靠相对平稳但可持续的发展。最后吴军博士提到“没有埃里森,就没有甲骨文今天的辉煌”。


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见证者Cisco公司中,我了解到内部创业这独特的激励方法。思科公司不介意自己有想法的员工创业,也以一定资金支持创业(类似风险投资形式)。当这些投资小公司有更好更新的技术出现时,思科再用钱买回来,创业的员工也乐意回到思科的怀抱。总的来说,思科通过自己的研发和收购,变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一直控制着互联网最重要的设备-路由器。乘着互联网革命的浪潮,思科曾经一度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现在则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的华为将来有望和思科较量较量,虽然现在也算思科的一个竞争对手,但实力还不够,近期还不能动摇思科的根本,吴军博士也看好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和网络设备公司,这我们拭目以待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