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浪潮之巅》精华摘录+笔记(二)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中英文摘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0:29

//2014年2月22日

//2014年6月20日入“未完成”

//数字对应原章节 

二、蓝色巨人IBM——基因决定了IBM不会成为PC大王 

科技界的常青树:秘诀是保守,让它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基因说:IBM是以政府,企事业为主要客户,不会成为领导个人PC的公司


93年郭士纳于IBM:裁冗余,买回服务部门,服务业


93年削减研究经费,科学家们成立文艺复兴技术公司(对冲基金) 


历次经济危机不到:做服务的商业模式,每次裁员,海外收益大


1976年,乔布斯发明第一台可商业化的个人电脑Apple-Ⅰ。随后IBM决定也要加快研制自己的PC,最终推出IBM-PC(1981),占领了大部分的微机市场。但是IBM最后并没有成为PC大王,而是推出了PC市场,原因有三:IBM的固有基因、反垄断后遗症、微软的出现。 

  一、IBM的基因:锁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为其主要客户,不屑于大众销售(效益太低) 
  二、1970-1980年IBM与司法部打了10年反垄断官司,最终和解结果是IBM必须公开一些技术,允许其他厂商制造兼容机,于是IBM就失去了优势,成为众多PC制造商之一。 
  三、比尔盖茨凭操作系统摆了IBM一道:盖茨先空手套白狼,买了别人的DOS然后转卖IBM,他没有让IBM买断而是每台PC收不多的版权费,结果反而积少成多。他又利用合同漏洞再卖给别人,IBM却告不赢他。PC谁都可以做,操作系统用惯了却不能换,微软凭Windows系统确定了自己的垄断地位。 
  就这样,IBM成了80年代信息革命中的落伍者IBM出现了严重亏损,开始大幅裁员。 
   第二次转型:从计算制造到服务(1990S) 
  1993年,郭士纳出任IBMCEO,顺利把IBM从一个计算机硬件制造商公司转变为一个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服务性公司。开始大力推广廉价开源的linux服务器。 
   IBM走了与AT&T截然不同的路,AT&T将一个好好的公司拆散卖掉,IBM将分出去的公司整合回来,打造了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一条龙的航空母舰。现在,其开源服务器Linux仍然牢牢控制美国政府部门、军队、大公司和银行的业务。 
   IBM是一家保守的公司。他的创新能力很强,但很少花大力气去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因为政府、大企业更注重稳定性,不能接受一点错误。 
   2004年IBM将其PC业务(包括Thinkpad品牌)卖给联想,IBM去掉了亏损的部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联想也得到了Thinkpad这个第一品牌,提高了市场份额,也比大手大脚惯了的IBM更有能力降低笔记本部门的成本(人工便宜),因此这次买卖对联想IBM各有好处。 
   
三、Apple——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神话 
苹果的基因:创新,但软件的优势要用卖硬件来实现  

   
  四、计算机工业生态三大规律 
   
一、摩尔定律(Moore’s law):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两年会翻一番。 

后来大家把周期缩短到18个月。现在,计算机等IT产品性能每18个月就翻一番。 


二、安迪-比尔定律(Andy and Bill’s Law) 
比尔(比尔盖茨)要拿走安迪(原英特尔CEO)所给的。即,每当以英特尔为首的硬件商提高了电脑性能,微软为首的软件商就会吃掉性能增加的大部分。反过来,只要微软不断推出更高级的操作系统,用户就不得不升级硬件更新,英特尔等硬件商就能生产更高级的芯片、硬盘挣钱。 
该定律把原本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电脑手机变作消耗品,刺激整个IT行业的发展。 

  


三、反摩尔定律 
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钱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该定律刺激IT公司不断寻找技术突破,提高性能,同时也为新兴小公司提高超越大公司的机会。 
   
五、英特尔 

   
  六、微软——IT领域的罗马帝国 
   
   斗败苹果:以开放兼容占据市场 
  微软的崛起起源于乔布斯的一个致命错误:把未公开发布的麦金托什给盖茨看了,盖茨惊讶其图形化操作系统,回去一边拖延时间,一边自己暗暗研究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为了完成研发上的布局,盖茨要在市场上尽可能用它落后的DOS坚持到微软视窗系统开发出来,主要有两招做法: 
  ① 薄利多销:以每个拷贝5美分近乎免费的价格,把DOS预装在IBM-PC上,保证了大部分销售
  ② 来者不拒:同时吸引了大量个人在DOS上开发软件,使用户产生对微软的依赖; 
   封闭的苹果主要败在微软人民战争的战术上: 
  技术领先的苹果走封闭式道路和纯技术路线,不开放麦金托什的技术,不允许其他厂商制造兼容机,坚持硬件软件一起卖;而IBM已经被迫开放兼容机,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硬件市场的格局从苹果对IBM变成苹果对IBM加上所有兼容机。IBM-PC越做越便宜,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微软则借IBM-PC的流行,以超低价为诱饵绑定操作系统在IBM-PC上,于是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又对第三方软件商以支持与合作的态度鼓励,于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上积聚了大量廉价实用的软件。而苹果的最大败笔就是兼容性极差。连自己内部不同版本的机器都不兼容。 
   搞垮网景:靠垄断优势搞捆绑销售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网景浏览器先拔头筹,大受欢迎。盖茨立即意识到要守住用户通向网络的大门,火速推出IE,用上杀手锏:与widows捆绑,免费提供给用户。网景就被斗垮了。微软这招百试不爽。当然也受反垄断控告,但微软以捆绑销售是为了防止盗版蒙混过关。 
   
  七、思科公司——乘着互联网浪潮起家的企业 
   
  1985年,互联网刚刚冒头,为了把不同协议的局域网连在一起,急需能协调多协议的路由器,思科正好应运而生,1986年就推出多协议路由器,马上占领市场。 
   
  八、雅虎——开创互联网免费模式 
   
   在1990s,互联网刚刚兴起,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戴维•菲洛在斯坦福大学制作了给网页按主题分类的系统,方便搜索资料,后来越来越多人使用,最终创建公司(1995)。 
   雅虎对互联网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互联网开放、免费的商业模式——浏览网页、使用搜索、邮箱等服务不收费,网站只把内容做好,致力提高流量,凭此赚取广告费实现盈利。 
   但是,雅虎的基因骨子里是个媒体公司,不是技术公司,后来他自不量力要与google斗技术,耗费大量资源,最终沦落到现在等待被收购的处境。假如他趁早放弃自己亏损的搜索业务,与google合作,专心做好自己的媒体,应该还能在互联网占有一席之地。 
   
  九、惠普——硅谷的见证人 
   
   斯坦福工业园最早的入驻者之一,生产电子仪器起家,后来进入计算机市场,发明喷墨打印机。 
   但由于女CEO菲奥莉娜坚持收购亏损的康柏公司(电脑硬件生产),企图联合其市场占有率挑战戴尔,结果两个问题重重的公司合并后业绩更差。惠普一落千丈。 
   2005年,赫德接管,开源节流,开创惠普的快速发展期。但后因性骚扰事件离职。 
   惠普从来没有领导过哪次技术浪潮,业务也越来越向不稳定低利润的消费电子公司而不是创新公司靠拢,因此前景并不很美妙。 
   
  10、摩托罗拉——没落的贵族 
   
   曾经的无线通信领域的领先者,手机通信的发明者,发明大哥大(模拟手机),技术和品质一直领先。 
   摩托罗拉在二战后到1990S在模拟手机、计算机处理器、数字处理芯片(DSP)领域上都是大哥大地位,但进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后却败给了诺基亚一众非老牌通信厂家;计算机处理器败给了英特尔、DSP败给了德州仪器。 
   作者认为是摩托罗拉自己的基因决定了这一切。其公司的传统信念过于重视技术,对外观、功能的关注较少,低估了消费者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产品的开发周期又太长,最终落伍了。 
   2000年前后的铱星计划的失败给了摩托罗拉沉重的打击,这个计划的技术无与伦比却超前于市场。 
   摩托罗拉三个领域同时发展,战线太长,如果专注一个,或许还能在某一领域保持老大地位。 
   进入智能机时代后,摩托罗拉铁了心把赌注全押在Android上,市场反响不错。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