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程序员_HashMap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游戏开发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20:25

------- <a href="http://www.itheima.com" target="blank">android培训</a>、<a href="http://www.itheima.com" target="blank">java培训</a>、期待与您交流! ----------

1. HashMap概述: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非同步实现。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null值和null键。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2. HashMap的数据结构:

在java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HashMap也不例外。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数据结构原理讲解:

数组是将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由于每个元素占用内存相同,可以通过下标迅速访问数组中任何元素。但是如果要在数组中增加一个元素,需要移动大量元素,在内存中空出一个元素的空间,然后将要增加的元素放在其中。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删除一个元素,同样需要移动大量元素去填掉被移动的元素。如果应用需要快速访问数据,很少或不插入和删除元素,就应该用数组。

  • 链表恰好相反,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不是顺序存储的,而是通过存在元素中的指针联系到一起。比如:上一个元素有个指针指到下一个元素,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元素。如果要访问链表中一个元素,需要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一直找到需要的元素位置。但是增加和删除一个元素对于链表数据结构就非常简单了,只要修改元素中的指针就可以了。如果应用需要经常插入和删除元素你就需要用链表数据结构了。

    *C++语言中可以用数组处理一组数据类型相同的数据,但不允许动态定义数组的大小,即在使用数组之前必须确定数组的大小。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使用数组之前有时无法准确确定数组的大小,只能将数组定义成足够大小,这样数组中有些空间可能不被使用,从而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组织形式,它采用动态分配内存的形式实现。需要时可以用new分配内存空间,不需要时用delete将已分配的空间释放,不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
      (1) 从逻辑结构角度来看
       a, 数组必须事先定义固定的长度(元素个数),不能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当数据增加时,可能超出原先定义的元素个数;当数据减少时,造成内存浪费。
       b,链表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可以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且可以方便地插入、删除数据项。(数组中插入、删除数据项时,需要移动其它数据项)
      (2)从内存存储角度来看
       a,(静态)数组从栈中分配空间, 对于程序员方便快速,但自由度小。
       b, 链表从堆中分配空间, 自由度大但申请管理比较麻烦.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HashMap底层就是一个数组结构,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链表。当新建一个HashMap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

    源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copy
    1. /** 
    2.  * The table, resized as necessary. Length MUST Always be a power of two. 
    3.  */  
    4. transient Entry[] table;  
    5.   
    6.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7.     final K key;  
    8.     V value;  
    9.     Entry<K,V> next;  
    10.     final int hash;  
    11.     ……  
    12. }  

    可以看出,Entry就是数组中的元素,每个 Map.Entry其实就是一个key-value对,它持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这就构成了链表。

    3. HashMap的存取实现:

    1) 存储: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2.     // HashMap允许存放null键和null值。  
    3.     // 当key为null时,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将value放置在数组第一个位置。  
    4.     if (key == null)  
    5.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6.     // 根据key的keyCode重新计算hash值。  
    7.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8.     // 搜索指定hash值在对应table中的索引。  
    9.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10.     // 如果 i 索引处的 Entry 不为 null,通过循环不断遍历 e 元素的下一个元素。  
    11.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12.         Object k;  
    13.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14.             V oldValue = e.value;  
    15.             e.value = value;  
    16.             e.recordAccess(this);  
    17.             return oldValue;  
    18.         }  
    19.     }  
    20.     // 如果i索引处的Entry为null,表明此处还没有Entry。  
    21.     modCount++;  
    22.     // 将key、value添加到i索引处。  
    23.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24.     return null;  
    25. }  

    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当我们往HashMap中put元素的时候,先根据key的hashCode重新计算hash值,根据hash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如果数组该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么在这个位置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链头,最先加入的放在链尾。如果数组该位置上没有元素,就直接将该元素放到此数组中的该位置上。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方法根据计算出的hash值,将key-value对放在数组table的i索引处。addEntry是 HashMap提供的一个包访问权限的方法,代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copy
    1.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2.     // 获取指定 bucketIndex 索引处
  •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