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类的经验分享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 array remove key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0:45

      估计每一个不想一辈子做码农的都会试图从事产品类的职位,我之前也有这样的考量。可是在实际做产品的过程中,我觉得缺少对产品的创新型思考。这是我的缺点,我这个人有的时候太按部就班了。
一、这一部分转自北邮人论坛 byrskiff,很适合入门的人看一下

1、什么人适合做产品? 
我将这些人主要归为三类 
1)产品体验狂与实践狂 
想要从事产品岗位,如果没有持久的热情是无法支撑这份事业的。互联网变化之快,很难有人凭空设计出靠谱的产品,大多数人都是在积累了大量地思考和深度地观察了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新。单纯为了找工作而被动地体验各类产品并不会给你带来有效的收益,即使运气好侥幸拿了offer,在日后工作过程中你也会发现你必须硬着头皮去每天enjoy各类新产品。发自内心地热衷于体验各种新产品是你的必修课。 
从寻找产品职位至今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将你的想法停留在思考上,你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动手实践。任何一个轻微的调整,对产品的影响及用户体验可能都带来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绝不是依靠思考就能覆盖全面的,你只有真正深入到各类用户场景,去细心观察/做一名用户,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个产品细节。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对产品岗位的青睐,单纯依靠体验几款产品就想在万千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也日益困难,你需要花更多地精力去实践:动手改造已有的产品或设计一个新产品。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尽量让你的产品更加接地气,源于生活或校园就更好了。我身边就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或许在面试时你们平分秋色,但往往因为对方有一个值得推敲、拿得出手的好作品,很容易受到面试官的关注。 
因此,对于产品新人,如果你不足够热爱产品,你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痛苦。 
2)个人潜质特别契合产品职位 
作为一名合格的产品汪,总有某一方面的特点与目标职位十分匹配。产品类岗位可以粗粒度地分为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商业产品与用户产品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前者大多要求缜密的逻辑性与对数字的敏感度,后者则更侧重于热爱生活及把握细节。产品职位绝不仅仅要求应聘者具备几个突出的点,更多情况下看重的是你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因为你需要应对大多数突发状况和棘手的难题,多线程、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强、高情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等等。 
以商业产品为例,我在之前参与某公司的n次面试中,绝大多数败在了最终的boss面上,原因大多可归为一点:我的逻辑性不强。在面试过程中,你的语言描述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回答问题的先后顺序甚至于开始交流的起点掌握,无不反映着你个人的逻辑性,这恰恰是商业产品最看重的基本能力。 
很多时候我也尝试着去训练自己的逻辑性,甚至有的时候面试前将答案准备好,但仍然难以掩盖自己遇到开放性问题时的不足。也许某些人无需后天努力,天生具备这些潜质,而另一群人,往往输在了起跑线上。缺少一些必备潜质,即使依靠后天对产品及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量变也不一定达到质变。 
对应届生不同产品潜质的考核大抵如此。记得一位PM前辈总结了几个校招面试考核点:沟通能力、逻辑性、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足够靠谱。 
3)目标导向非常明确 
这一类人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获得。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以产品经理为跳板,借力去实现梦想:譬如跻身互联网、创业。 
这种人可怕的地方在于:无论面对任何困难,他们都能找到办法解决。他们当中早期就混迹互联网的,后来都成为圈内人心中的乔布斯。 
  
  
当我列举了心中最适合最产品的人群之后,你是否会感到心灰意冷,感觉自己远远还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也许你可以一下产品的周边职位。 
2.除了产品,还可以尝试另辟蹊径? 
1)运营 
很多人从心里排斥这样的岗位,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运营门槛低,自己能够胜任更重要的工作。但是从我实习以及了解到的周围同学的经历来看,作为产品助理与产品运营,两者在工作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合性,如果硬要说不同可能就在于前者需要关注潜在的用户,后者服务于已有的用户。我的一位PM前辈告诉我:以运营起家转行做产品的人,在很多情况下更容易理解自己的用户/客户,进而在后续产品的设计与策划上始终紧贴用户需求。 
2)前端/视觉 
前端与视觉往往在产品的初期就有大量机会与产品经理进行沟通与探讨,更容易抓住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理解用户真实的意图。你可以在一次次与产品的PK过程中学习,更有机会主动向产品人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对各种视觉交互工具的熟练掌握更有助于后期你转行做产品时快速输出产品原型。 
  
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产品岗位,那么很不幸你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3.决定做产品,接下来你该如何准备? 
这里我没啥话语权,把自己当时整理收藏的PM chong的资料整理并分享给各位新人,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详情见附件吧~ 
另外我想说一点: 
如果你现在在做产品实习,请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内容太单调太基础,只有把当前的任务做的出色你的mentor才会把更重要地任务放心地托付给你; 
如果你现在每天奔波于各大公司的实习和校招面试却颗粒无收,我非常建议你放慢自己的节奏,不要盲目地大海捞针,每一次面试前后都进行充分地反思与总结,认清自己的不足,实在笨想不清楚的可以求助于各师兄师姐,方法你懂得,一定不要害臊就是了;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应该开始尝试投递产品类岗位或者你完全不了解产品,请参考本文第1条,理性地分析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喜爱并准备真正投身于产品事业,如果答案是yes,请尽快弥补自己产品上的空白,让自己在接下来两个月的准备专注于一点(某一类产品),以点带面,把自己的产品基础打牢,收获一个性价比不错的offer应该不难。 
  
相信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认为我已经走在产品经理的路上了,然而事实上我最终放弃了产品,这个决定也绝非草率。 
4.我是如何理性地放弃产品岗位? 
我在产品岗位的准备上还算充分,从2012年5月参加产品类比赛至2013年10月收获几个产品小offer,经历了很多挫折,认识了很多朋友,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得益于这一路的坚持,让我相信自己最后放弃产品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原因1:盲目地跟风踏上产品路,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 
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会被迫做出一些并非从心的选择,我也是其中一员。为了一次比赛,我三分钟热血报了名,接下来接近一个季度都在忙一件极其不擅长的事情——带领一个团队并设计一个新产品。当我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比赛中,花费近一周和两个小伙伴准备了一份40多页的产品创意文档时,得到的却是评委的一句“这是一个伪需求产品”。后来我仍然没有放弃并为此贡献了两个月,在没有经过用户需求调研的情况下不断为自己的产品添加功能,使得产品越来越偏离最初的设计初衷。在不断地推翻和打破过程中,我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条道路,因为它走的好累好累,无法发自内心地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收获的仅仅是热情退却后的疲乏与失落。 
  
原因2:不能够持之以恒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遥想当初,折腾过比赛,参与过校园创业项目,组织和参与各类线下沙龙以及产品实习,几乎所有跟产品相关的活动我都搅合过,可惜最后忙活了一大圈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坚持做下来。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面试时被某电商产品经理搞到崩溃,当时我胸有成竹地带着自己的几份产品分析报告以及一个产品demo去参加面试,面试官针对我的产品不断地挖细节,到后来我已经完全招架不住,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为了产品求职而体验和设计产品,而非发自内心地思考与理解这个产品的受众用户群体。面试官犀利地指出:“我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专注于一个产品细节并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这句话至今受用。 
  
原因3:空想理论而放弃了落地实践,没有真正去了解用户 
关于这点我也不知道犯了多少次错误,犹记得当时为了应聘知乎产品实习岗激情饱满地写了一份近万字的知乎产品体验答案,知乎的PM只告诉我一点:It's best to 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it really well. 
后来,我又做了很多现在看来极其费力不讨巧的工作:做大量的竞品分析和产品体验报告。在分析这些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情况下我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而放弃了该产品受众用户的立场,导致很多想法立不住脚,进而让我一次次地面试悲剧。后来一个前辈告诉我:你的想法太飘,能不能做一些落地的事情,深入到用户群体中,去了解该产品的用户真实使用产品的场景。我因为嫌麻烦放弃了这个做法,而另一个坚持这么做的同学收获到了他的dream offer。 
回想往昔面试碰壁岁月历历在目,虽然自己这一路走下来收获颇多,也渐渐掌握了一些面试技巧,甚至在后续面试发挥中渐入佳境,但我自己心里清楚一点:自己这么做只是单纯为了找工作,我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这个岗位上,未来的路会很痛苦。因此,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当初的想法。希望各位同学以我为鉴,不要盲目地追求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由于面试过程中遇到太多鲜活的例子,我十分希望各位在产品求职中: 
5.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1)神棍 
不用多解释了,此类人优越感十足,“敢”于挑战常规思维,无限放大自我,完全置其他人的观点于不顾,这种人往往陷入两个极端。 
2)纯意识流或感性帝 
所谓纯意识流和感性帝是指那些说话完全凭感觉而不屑于有理有据,这种人悲哀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校招已经结束了。 
  
最后,附上我之前在知乎积累的产品类知识收藏夹: 
http://www.zhihu.com/people/skiff/collections 


二、一个学姐的阿里面试经验(阿里也是我的dream offer啊)

提前准备:1、两本书《淘宝产品十年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一个视频教程,多贝网 “产品经理深入浅出” 
3、一门课,精鹰学院的产品调性和技能训练 
4、知乎,看的很杂,但是对培养产品感觉很有帮助 


面试过程的重点:

1、相关实习经验

2、前期对公司文化、产品经理的了解

3、对产品类书籍的补充知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