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层次:程序、文字、音乐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项目介绍范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5:56

灵性的层次:程序、文字、音乐

摘要 : 奥修说过,我们一直是头脑的奴隶,过份的“理性”堵塞了我们去感受一个美好世界的通道。从头脑下落,跟心生活在一起。

<iframe width="250" height="250" src="http://pos.baidu.com/acom?adn=3&amp;at=6&amp;aurl=&amp;cad=1&amp;ccd=24&amp;cec=UTF-8&amp;cfv=14&amp;ch=0&amp;col=zh-CN&amp;conOP=0&amp;cpa=1&amp;dai=2&amp;dis=0&amp;ltr=http%3A%2F%2Fbaijia.baidu.com%2F&amp;ltu=http%3A%2F%2Fyunfeng.baijia.baidu.com%2Farticle%2F26199&amp;lunum=6&amp;n=19084019_cpr&amp;pcs=1424x771&amp;pis=10000x10000&amp;ps=1184x871&amp;psr=1440x900&amp;pss=1424x1255&amp;qn=078c9be4bd70637c&amp;rad=&amp;rsi0=250&amp;rsi1=250&amp;rsi5=4&amp;rss0=%23FFFFFF&amp;rss1=%23FFFFFF&amp;rss2=%230000FF&amp;rss3=%23444444&amp;rss4=%23008000&amp;rss5=&amp;rss6=%23e10900&amp;rss7=&amp;scale=&amp;skin=&amp;td_id=1435298&amp;tn=text_default_250_250&amp;tpr=1408203675543&amp;ts=1&amp;xuanting=0&amp;dtm=BAIDU_DUP2_SETJSONADSLOT&amp;dc=2&amp;di=u1435298" align="center,center"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allowtransparency="tru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width: 0px; font-family: inherit;font-size:undefined;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vertical-align: baseline;"></iframe>

程序员码代码,作家码字,他们(它们)在本质上有相通的地方。

程序员通过不同的代码排列组合,形成程序,输入计算机,就能操控计算机的运行。作家通过不同文字排列组合,形成文章,人读了,就进了大脑,能影响或改变其思维、逻辑。

黑客,用代码能摧毁计算机已有的程序和体系,俗称“病毒”,占地为王,其它程序再也别想进来,或者从计算机里拿走数据。

作家跟黑客类似,用文字能影响人脑里原有的逻辑体系,重新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排斥于此矛盾的思维框架。跟黑客和其程序一样,最牛掰的文字和其逻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操控的快感,很多人追求。恐怕越是高手,越有动力去体验、探索一番。比如江湖里传,周鸿祎在大学、马化腾在工作时都有“黑”进学校或其它公司的系统并做点小手脚的历史。

至于用文字影响人,更是恐怕每个人都经历过。微博的兴盛,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都根源于此。还有另一个于此紧密相关的时髦词,“洗脑”。

虽然程序员可能普遍比作家挣钱更多,在这个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可能更有power。但窃以为,作家的活儿要比程序员高级。

代码的排列组合是单纯的逻辑的处理。逻辑一定,计算机执行的结果就一定。是完全理性的。

文字的排列组合首先是逻辑的推演,每个文字都有其相对确定的含义,而其排列组合的丰富性要远远高于代码。

文字的排列组合不仅关于逻辑,更关于情感。这是不确定的,是感性的。逻辑相同但文字排列组合不同的两篇文章,对读者的情感、情绪、好恶的影响程度可能完全不同。

不确定性,是作家要面对的最大的难度。

作家的好坏,可能就在于对自己的文字能在读者大脑里引发怎样的逻辑思考和爱恨好恶,能否有意识的去做预判,并且能较正确的预判。带领读者进入作家想要达成的那个逻辑套路里,或者那个情感场景里。读者一旦进去了,就不想出来了。

码代码和码字这两件事。我是从3Q大战的经历开始思考其异同和力量的。

在互联网业,文字工作者的地位是远弱于程序员的。毕竟,互联网的底层是程序员搭建起来的。现代,科技兴盛,人文衰微。

但在3Q大战中,争斗在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技术上的攻防,3和Q都想在计算机里把对方撵出去,这是黑客的战场,在暗处。另一个是舆论上的攻防,3和Q都想把对方说成是流氓土匪,把自己说成受害者,争取同情,这是文字玩家的战场,在明处。

技术上的攻防胜负,这里不必说。舆论上的攻防,明显3大胜,Q大败。

Q当时发布的《一个艰难的决定》,不仅没打动用户,反而成为笑柄。其在文字的功力、对人心的把握上,还在接近于幼稚的水平。从这里也可看出,互联网的产品高手、游戏设计高手,跟文字的玩法,还是两套体系。

3在当时几乎促成了舆论上空前的对Q的敌视氛围。周鸿祎的那封公开信,从个人细节入手,融合了逻辑推演,成功的把Q塑造成一个没担当的贪婪的霸道强者,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屈服、不妥协、为江湖道义而不惜一战的弱者,充分利用了中国社会的仇富意识。这场舆论争斗,几乎成了一个现代版的“打土豪,分田地”。

在这个场景下,3在用户心里占据了有利地形,并顺势而下,把有利于自己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的逻辑推送给了用户。当时在中关村的小饭店里,很多人在讨论这件事,而大部分都不知不觉的使用了3在无形中教给他们的逻辑。

让每一个小白用户明白所有的技术、产品、和竞争事实,是件不可能的事。而3做到的则是,让小白用户接受了跟自己一样的立场,而在这个立场下,自然就开始使用3的逻辑,天然与Q为敌的逻辑。

舆论上的胜负是否有价值?当然有,有相当大的价值。舆论会制约产品上的对抗策略。一个推测是,只要当时的民意过了某个临界点,3就会顺势推出自己的IM,瞬时吸纳足够多的用户,比如3成,就可能在一夜间成为IM的一个大玩家。

现在来看音乐。

若说码文字比码代码高级,那码音符恐怕又要更高一级。

代码实现的是逻辑,是确定的。文字实现的是逻辑和情绪的混合体,是不确定的。而音符实现的效果里则完全没有了确定的逻辑,只剩下了丝毫不确定的情绪、情感。

代码是理性的,文字是理性和感性和混合体,音符就纯的感性了。

你很难用“美”来形容程序,但能用“美”来形容文章和音乐。你还能用比如“合理”来形容文章,但你只能用“美”来形容音乐。

一个文章,一本名著,你可能读上几遍,那就到头了。但一段音乐,你在一生的时间里可能听上几百遍。它对你的影响、掌控是无形的,持久的,是其它“理性”的东西不可比拟的。

用文字的排列组合来达到一个效果,所用的常用文字大概有一两千个。但用音符的排列组合来达到一个效果,所用的音符也就那么几个。这是一个只有“灵性”极高的天才才能做好的活儿。

好的音乐,不仅能直接影响你的情绪和好恶,还能在你脑海里直接塑造出一个场景,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我亲身经历过一个事。10多年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商学院研究生时,同学盛子夏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几乎每天腰间都挂着CD,耳朵上套着耳机,他本科是复旦。另一个同学,本科在北大的只强,他喜欢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没兴趣。

有 一天我们三个在一起,盛子夏依然戴耳机听音乐,只强忽然把他的耳机夺过来自己戴上,说,“你听的是什么”。只强大概听了一分钟,就不耐烦的把耳机摘下来还 给盛子夏,说“不好听,好像日本鬼子进村”。盛子夏一拍大腿,瞪着我们说,“真牛掰,这段音乐就是描述二战德国人登陆作战的场景,你都能听出来!”

我对这个场景印象深刻。那时我就知道,音乐对于场景的塑造能力,居然能如此精准。用一个我们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的词,鬼斧神工。

大概是2年前,我第一次在大街上偶然听到怙主三宝的《六字真言颂》,虽然是蒙语,听不懂她的歌词和含义,但仅凭听到的音调、气场,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副图画:一个 慈悲的女人在一个美丽僻静的乡村小道上弹唱,周围围满了小孩和农人,他们沉浸在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氛里。我当时就认定这是一曲“佛乐”。后来一问歌名,找来 歌词一看,果真如此。

流行音乐与古典纯音乐的区别就在于,流行音乐伴有歌词,歌词会帮助把理性和感性的含义注入音乐;而古典纯音乐没歌词,就单靠几个音符的组合、以及演奏者不可言说的天赋技巧,就能把情绪和情感宣泄出来,注到人的脑和心里去。这要求高一个级别的“灵性”。

落到实处,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尽量的离“美”更近,经典的音乐、画、书法、以及大自然,都能让我们熏陶在“美”里面,增长我们的灵性。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理性的人,必须要有一个理由才可以笑起来。感性的人,可以随时让自己笑起来,可以无缘无故的笑起来,无条件的笑起来。这是功力,是灵性,是财富。

给自己一些时间,放下“理性”,关闭头脑,停止思考,就是单纯的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它的“美”。

奥修说过,我们一直是头脑的奴隶,过份的“理性”堵塞了我们去感受一个美好世界的通道。从头脑下落,跟心生活在一起。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