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思录(启发、思考、记录)— 毕业这80天

来源:互联网 发布:液晶智能网络电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20
  今天是毕业的第80天,回想从实习到现在,大脑每天就像永动机一样,不停的高速运转,最放松开心的时候好像是深圳实习的那段日子,没心没肺的过了三个月,最后的一个半月基本上是在同事家轮流吃饭来着,想着那种感觉真好,每天都有人叫你去吃饭,每天都有一群能和你玩耍的小伙伴,每天你都能闹出点有趣的事来,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充满活力,每天都能开心的笑,现在回想那段时光,工资其实也并没有特别高,但是觉得每天都很开心,如果让我总结过去的那段经历,我会认为“人的幸福程度跟钱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开始上大学到毕业一直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为了弄清这件事有段时间还特地研究了一下心理学,做了大量的职业测评、性格分析以及和朋友老师频繁的交流,思考到毕业都没思考出很好的结果,毕业之前又用了整整十八天的时间专职思考这件事,最后还是无果,就这样毕业了,算是真正踏上了计算机这条路。
      记得刚毕业工作的第一个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特别的不顺心,因为房子找的比较急,又没有合适的,最后无奈搬进了一间无窗不透气的小黑屋,刚搬进去的半个月基本处于很郁闷状态,由于我从小就怕黑,再加上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前三天我基本是没睡觉的,整晚整晚都开着灯,眼睛也睁着,心里极度的害怕跟恐惧,中午在公司我会很快吃完饭,然后赶紧补眠睡觉,晚上再继续睁眼奋战,差不多连续一周都没怎么睡觉,睡的最长的一晚上好像都没超过三小时;那时候感觉心很累,白天上班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感觉自己快要变了一个人,之前在深圳“李亚鹏”还评价我在数据中心工作三个月比别人去了三年的混的还熟,现在却弄成一言不发了;因为我们公司不提倡加班,每天差不多七点半左右大家都得离开公司,然后我又想多学点东西,又不想回到租的那个小黑屋,最后我只好每天下班后跑到公司附近的麦当劳去看书,看到差不多十点半再回家,有次晚上回家的时候后边有个男的在后面叫我,跟我打招呼,吓得我心都慌了,差点就跑起来了,后来一想我不能跑,我要跑后面肯定以为我胆小怕事,搞不好会追上来,那就麻烦了,然后我就当没听见,适当的加快了脚步继续向前走,各种事情,当时有种生活无望的感觉,早点回家会很安全,但长时间呆在小黑屋肯定会郁闷,晚点回家又不安全,最后权衡之下还是人身安全第一,每天一下班就趁早回家了,后来未了避免自己郁闷,想了个很不错的办法,每当我呆在小黑屋觉得很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想“相比别人北漂住地下室的,小黑屋住起来算是好很多了,又干净又不潮湿的,我应该高兴才对”,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觉得心里很满足,再也不会不开心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段经历还挺有意思的;不过房子没找好这事和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总觉得应该先找工作再找房子,虽然这样想没错,但是房子真不是说找就能马上找到的,最少得提前一个月找,所以在不确定工作地点的情况下最好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先找好房子,然后再去找工作;怪不得都说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你看,李彦宏刚回国创业时背后要是没有马东敏继续留美做后备力量,马云背后要是没有张瑛数年舍弃自己的生活圈对公司任劳任怨,李开复背后要是没有谢先玲在家做全职太太全力支持,周鸿伟决定创业时背后没有胡欢保证解决他的温饱问题,陈天桥创业时背后没有雒芊芊打理公司内部管理,对他们今天的成功一定会是有影响的,不能说这种影响起到绝对性的作用但一定是有作用的,同样如果连房子都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一定是会受影响的。
      那时候也发生了一些很离奇的事,比如我站办公室门口,桌子上的玻璃杯会自己倒下,我放好后,它又会从桌子上自己摔倒到地上,碎了,感觉心里很不舒服,连个杯子都要跟你作对,后来又加上工作上的一些事,就开始特别的讨厌计算机这个行业了,在自己确定了一些感兴趣的行业之后,除了事先在网上了解,也找了这些行业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分析、给些建议等等,都已经准备好辞职转行了,人生有时候就是很奇妙,就在你已经辞职,一切准备就绪,风风火火准备转行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告诉你这样做是有很大风险的,结果会怎么怎么样,其实我考虑转行的时候是考虑到风险问题了的,但是现在当这句话从别人口中说出的时候,总觉得有那么点不一样了,然后就开始多想,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接着又有第二个人跟我说,我不能这么做,我就开始有点动摇,再接着又有第三个人跟我说,我要这样做了,我会后悔的(突然想起最近的电影《后悔无期》上面的一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如果这部电影早点上映,或许我会回答,“你又不是我,你怎么就知道我会后悔呢”(纯属开玩笑),随后就有一大批人跟我说,“真搞不懂你为什么要转行,你这工作多好呀,我想做还做不了呢”,那时候我就经常在想《围城》“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就这样我会开始思考“我转行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现在当我回头看这整个变化过程时我会发现这个时候我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向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由原来“考虑这件事是否正确”变为了“考虑这件事是否错误”,其实此时我已经在开始否认自己的决定了,结果自然也就悲剧了),我会越来越动摇,后来加上离职手续的事一直拖延,时不时又有很多声音一直在你耳边响起,然后当我静下来又一次认真思考的时候,我又突然觉得和计算机很亲,它就像我养了几年的孩子一样,虽然没有特别喜欢,但也不至于到深恶痛绝的地步,如果真的放弃,会很舍不得,也会很心痛,就这样转行这件事在一个星期被完全扼杀在摇篮了,现在回想起这些会觉得,有时候有些事真的需要你在有兴趣有热情的时候赶紧去做,时间拖得越长就越不可能实现了,在有些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决定比较冲动,其实大多数人在考虑各种问题做决定的时候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头脑发热但绝不是完全的冲动,就像我一样,如果是完全的冲动,我是不可能在网上查完资料之后,还特地找其他行业的朋友咨询交流,最后才提离职,所以不能算是完全冲动吧,事实上就算这是冲动的决定,也没人能够确定这个决定一定是错的。
      接着我又开始找关于计算机的工作,其他的事我根本不想再考虑了,几乎连做梦都是想着如何找一份好的工作,每天固定时段刷简历,不停的看书,刷题,当你七月份顶着大太阳满武汉找工作,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我会觉得找工作真辛苦,甚至还会觉得自己之前离职转行真是太折腾,这次再也不想其他的事了,一定好好干,但是当我真的开始工作之后,我会发现这种热情往往持续不了多久,最多不过一个月,我又会想起当初转行的事,虽然这种感觉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也不再去想转什么行业了,但是我会想自己身上的问题,比如:这样做技术做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别人那些技术大牛们要么是从小就接触了计算机,一般大学毕业之后甚至没有毕业就已经很牛了,要么就是毕业之后拼命努力没日没夜的熬个八年十年的才能成为大牛,这时候我就会想,我真的要在这上面熬个十年吗,会觉得很吓人,我才21岁,我还这么年轻,我还有好多想做的事没有做呢,就这样把我青春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在这上面了,又会觉得很不值,可是自己又找不出更好的方法,感觉每天都会有一大堆的问题等着去解决,很多大的道理自己也都明白,比如:先踏实做好眼前的事,不去考虑其他的,说不定随着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又遇到不错的机会,从而短时间内就达到自己的目标呢,我记得刘未鹏在“逃出你的肖生克(一)”中写到“未来是不确定的,外界的机遇因素几乎完全不是能够控制或预测的,我们最多只能做好头脑准备,尽量不错失机遇,个人因素往往只是成功的一个既非充分又非必要的条件,但毫无疑问,改善个人因素的确能够大大增强成功的几率”,改善个人因素的确能够大大增强成功的几率,但是没人能知道这种几率会是多少,针对短时间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类似于“黑天鹅事件”一般在常人身上是很难发生的,即使是长时间的坚持也需要有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来源于我通过接近梦想来获得一种有益的反馈,成为我继续努力的动力,但我很明白计算机并不是我的梦想,仅仅只是因为看到像乔布斯、陈士骏这样的人之后,觉得计算机很神奇,虽然没想着像他们一样能做出颠覆世界性的产品,但是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开发出很棒的产品,不管喜不喜欢,人活着一辈子总要做出那么一两件自己觉得自己很牛的事吧,不然人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与此同时自己也开始大量了解关于他们的资料,当自己了解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就像神话一样,根本无法复制,就在今天我在TopLanguage讨论组看到一个问题,主题是“大家有谁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有一条我觉得比较赞同的回复“最实际的想法还是能用一个吃穿不愁的环境,好好搞我们的科学研究去。为什么中国的科研水平上不去?不是因为我们笨,也不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好什么的,主要是我们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去搞科研。如果你明天可能会饿死,今天你会去研究量子力学还是去找点吃的?”虽然这个道理自己以前一直都知道,但是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最近经历过一些事之后再次看到这句话,感受很深刻,成功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创造产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仅仅是有一个很牛的技术团队,很好的管理者,或者大量的资金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除了必然的条件以外,还存在很多偶然的因素,例如社会环境,机遇等等,它是多方面的必然跟偶然因素结合而成的产物。所以对事物真正认识的开始是建立在当自己了解越来越全面时才发现越来越复杂,而不是越来越简单;下面举一个我亲身体会的例子:
      虽然我的职业规划也没有做的特别好,但是一直以来都会有些朋友或者同学问我有关心理和职业规划、选择方面的问题,以前我习惯于首先给他们作分析,然后针对于我对他们的认识跟了解给出建议或者告诉他们如何更好的选择,但是最近我利用零碎的时间了解了一些关于大脑思维方面的知识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我并不是他们,我没有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也无法真正体会他们当时所处的境况,我对他们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我浅显的大脑意识认识上,对他们并没有一个非常客观或者全面的了解,而且我的建议肯定还参杂了我对人生的态度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由此而形成的建议肯定是不客观的,而当我越来越深入的去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影响我给出建议的因素太多了,我会觉得这个问题越来越复杂,而不是越来越简单了,所以现在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更多的会是去引导对方,帮助对方找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对方在整个过程中是占主导地位,只有对方自己分析出来的结果才会记忆深刻,这样即使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对方也知道了该如何去解决,而也只有经历了这个复杂的过程对方才能进步、成长,所以任何事物都远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都是从认识到复杂问题开始的。
      在我更全面了解他们这些神话之后,我会想着我可能会为了这个人生的小目标耗费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自己肯定会觉得很不愿意,说到底还是不够喜欢吧,但是自己又找不到确定的兴趣爱好,让人觉得很苦恼,我记得陈士骏在他的自传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在一个寂静的森林里迷失,而面前又有两条路的话,我一定会在观望很久之后放弃充满车辙的那一条,接下来选择杂草丛生的那条,因为我觉得,走可以预期结果的路,那样真没意思”,在我不知道这段话之前,每当我觉得想放弃计算机的时候我都会想着要是哪天我像他一样做出了自己的产品,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呀,光想想就能让我高兴好一阵,就会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后来我慢慢去挖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认识到最本质的原因是我想过有挑战性的生活,所以才萌发了创造出自己产品的想法,回归到本质其实也就和陈士骏这段话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想有一番不一样的体验、过有意义的生活,到后来每当我想放弃计算机的时候我就会盯着陈士骏的这段话看很多遍,然后告诉自己,如果我真的放弃了,那么我当初又为什么要选择它呢,即使我真的放弃了,去过平凡安稳的日子那么我肯定自己一定又会后悔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为什么要去放弃呢,所以我还是决定坚持;但是因为这种喜欢还不够,还没有强烈到我会为了一件我并不是作为理想的东西去坚持十年,与此同时自己发现对身边很多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可唯独对计算机不温不火,可能很久之前有过那么一段比较感兴趣的时候,偶尔也会有点好奇心,问些为什么,很有可能一个星期也就解决一个为什么,一个月也没解决几个为什么,记得大一装数据库的时候重装了三次系统,不睡觉都要把它装成功,那个时候倒是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还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快速重装系统,再有时遇到完全解决不了的,请教别人,别人会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这样做,你记着就好了”,慢慢的我发现计算机就像一个无底洞,很难完全弄清楚,而且要完全弄清楚会需要大量的时间跟精力,而工作之后不像在学校是没有这么多的精力跟时间的,所以逐渐就不会再问为什么了,对程序就没有感觉了,到最后就会怀疑自己的脑壳是不是在编程上生锈了,这时候我看到《异类》上面的“一万小时定律”我又在短暂的失望中对程序重新燃起了希望,计算这一万小时大概要多长时间,了解这一万小时到底该如何去做,当我深入了解这一万小时的时候发现这并不仅仅是字面上所说的一万小时,这一万小时里面包含了各种刻意训练、方法、技巧等等,并不是我所看到的那么简单的一万小时;以前总爱较劲觉得“没有所谓的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时间长了,自然就喜欢了,喜欢了也就慢慢感兴趣了,感兴趣了也就会更喜欢,更喜欢从而会更感兴趣。。。”,经过这么大一圈总算明白,在我的心智、能力、视野、胸怀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自己能做的也只能是在不断的尝试之后逐渐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关于这方面的建议我觉得有一句说得非常不错的话,下面就以这句话来结尾吧:Open your mind and try the best to absorb anything you approached,as far as possible to avoid doing too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