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导航栏半透明代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0:46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rchimedes/p/bubble-sort-algorithm.html,转载请注明源地址。

冒泡排序对n个项目需要O(n2)的比较次数,且可以原地排序。尽管这个算法是最简单了解和实作的排序算法之一,但它对于少数元素之外的数列排序是很没有效率的。

冒泡排序是与插入排序拥有相等的执行时间,但是两种法在需要的交换次数却很大地不同。在最坏的情况,冒泡排序需要O(n2)次交换,而插入排序只要最多O(n)交换。冒泡排序的实现(类似下面)通常会对已经排序好的数列拙劣地执行(O(n2)),而插入排序在这个例子只需要O(n)个运算。因此很多现代的算法教科书避免使用冒泡排序,而用插入排序取代之。冒泡排序如果能在内部循环第一次执行时,使用一个旗标来表示有无需要交换的可能,也有可能把最好的复杂度降低到O(n)。在这个情况,在已经排序好的数列就无交换的需要。若在每次走访数列时,把走访顺序和比较大小反过来,也可以稍微地改进效率。有时候称为往返排序,因为算法会从数列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穿梭往返。

使用冒泡排序为一列数字进行排序的过程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由于它的简洁,冒泡排序通常被用来对于程式设计入门的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实现网上很多,本文采用C语言泛型实现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 Completed on 2014.10.7 23:45// Language: C99//// 版权所有(C)codingwu   (mail: oskernel@126.com) // 博客地址:http://www.cnblogs.com/archimedes/void swap(void *vp1, void *vp2, int size){        char buffer[size];      memcpy(buffer, vp1, size);        memcpy(vp1, vp2, size);        memcpy(vp2, buffer, size);  }int cmp_int(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return *(int *)a - *(int *)b; }int cmp_double(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return *(double *)a > *(double *)b ? 1 : -1; } void bubbleSort(void *base, int n, int elemsize, int(*cmp)(const void *, const void *)){    char *q = (char *)base;    char *p = (char *)base + n * elemsize;    while(p > q) {        for(; q != p - elemsize; q += elemsize) {            if(cmp(q, q + elemsize) > 0) {                  swap(q, q + elemsize, elemsize);            }        }        q = (char *)base;        p -= elemsize;    }}int main(void){    //测试数据    int arr1[] = {5, 4, 1, 3, 6, 12, 8, 22, 34,76};    //冒泡排序    bubbleSort(arr1, 10, sizeof(int), cmp_int);    //打印排序结果    int i;    for(i = 0; i < 10; i++)        printf("%d ", arr1[i]);    printf("\n");    double arr2[] = {5.4, 4.8, 1.2, 3.4, 6.7, 12.12, 8.6, 22.12, 34.5, 76.3};    bubbleSort(arr2, 10, sizeof(double), cmp_double);    for(i = 0; i < 10; i++)        printf("%.2f ", arr2[i]);    printf("\n");}

运行结果如下:


常规实现如下(C语言):

#include <stdio.h>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count){    int i = count, j;    int temp;    while(i > 0) {        for(j = 0; j < i - 1; j++) {            if(arr[j] > arr[j + 1]){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i--;    } }int main(){    //测试数据    int arr[] = {5, 4, 1, 3, 6};    //冒泡排序    bubbleSort(arr, 5);    //打印排序结果    for(int i = 0; i < 5; i++)        printf("%4d", arr[i]);}

使用标志的冒泡排序

如果已知数列基本有序,可采用一个标志,减少无谓的判断,提高效率

void bubbleSort(int d[], int size)  //假定两两交换发生在数组最后的两个位置{    int exchange = size - 1;    while(exchange) {        //记录下发生数据交换的位置        int bound = exchange;        exchange = 0;   //假定本趟比较没有数据交换        for(int i = 0; i < bound; i++) {            if(d[i] > d[i + 1]) {                swap(&d[i], &d[i+1]);                exchange = i;            }        }    }}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