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杂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围巾学生推荐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6:37

(晨起读昨日QQ群中讨论由感而发)

  赞同守海提及“没事吹牛,鼓劲,偶尔抱怨,发泄”。一人、一事、一校、一国,皆可以由感而发,直抒胸臆。当老师的,要注重个人心灵感受,找一个圈子,可以放纵地说心里话,而这些话,在别的地方,可以被视作不合时宜。教书匠是小人物,但这种小人物要胸怀天下,这样才能捧出平天下的大人物。

  于是,我们的视野却要从一人、一事、一校、一国中放开来,以此不管遇到什么,都能不受羁绊地走起来。于是,面前的一切皆是自然,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脚踏实地。这需要对教育、教学问题秉承研究的姿态,不被表象所困惑,而是能直击本质去探讨。这样,我们的分内需要面对现实的工作,就会找到切入点,始终能够有所行动。用各自的专业为形态和介质,从事共同的教育职业,解决教育的问题。我们或许不能也不必到达教育理论的深层,但在教学研究中“行动研究”这一个方向足以充实我们的工作、生活了。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然而,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校和他们的校,现在的校和过去的、未来的校,毕竟脱不开去。我从三年前左右开始看了些胡适先生的文字,“做学问要无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无疑”,这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可以选择的视点。尤其后一句,让我们能够停止对周围一切的失望,找到共同前行的交点。不能同行的人,也能将其看作是,我们只是在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上,以此努力去“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

  我认为《南渡北归》是讲西南联大教授群最好的书,从中发现他们其实也一样的平凡和生动,但作为后辈学人惭愧的是,学问没有他们做得执着,为民族崛起而付出的奉献却少得多,尽管我们的条件足以让他们羡慕不已。有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没有细看完,却以为已经得其大意,任何对外界的抱怨、发泄,哪怕是心头涌起的这样的念头,对人,对己,都是伤害,于事无益。放下一切可以责备的,立足行动,才可以让脚步轻松起来。任何时候,想去做一些事情,本来也没有那么容易,以此,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不断的尝试,以及从中获得的不断的失败。

0 0
原创粉丝点击